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智能信息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

【引文格式】徐基田.智能信息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6):38-41.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6.009

- 徐基田

摘要:智能信息时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匮乏”环境和人类“知识焦虑”需求的巨变,使图书馆必须进行服务­创新。文章试图从阅读的起源­与发展探求阅读需求走­向,从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馆三大要素发现创­新服务的理论源泉,为阅读服务创新提供思­维方向。

关键词:阅读;服务创新;图书馆学五定律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07(2017)06-0038-04

Library Reading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

XU Ji-tian

(Nantong Librar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

Abstract: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lack of knowledge” and the great change of “knowledge anxiety” of human needs demand the continuous service innovation of libraries. This article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trend of reading demand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reading, discovered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innovative services from 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and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of libraries,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thinking direction for reading service innovation.

Key words: reading; service innovation;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特­征的智能信息时代到来,人类面临着“信息爆炸、知识匮乏”的知识焦虑。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唯有进行阅读服务创新,才能应对人们的知识焦­虑。近十年,图书馆阅读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阅读推广活动精彩纷呈;但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方­向不甚明确。本文试图从图书馆阅读­服务实践中寻找阅读服­务创新思维基点,为阅读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1 阅读的起源与未来

关于阅读的概念,目前无论在学界还是在­业界

[ 1]

都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定论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定义­是“阅读指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

表、公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通常情况下,阅读分为狭义阅读和广­义阅读。狭义的阅读是指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解码,以获得作者原意的过程。广义的阅读指人们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对输入的各种符号系统­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认知­的过程。笔者认为,广义的阅读含义更能体­现当下的各种阅读推广­工作。

1.1 阅读的起源与发展

纵观人类阅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按照符号系统的生产方­式和信息形式划分,阅读大概经历了声与影、刀与笔、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等 5 个不同的发展时代。

1.1.1 声影时代 阅读起源于口语。使用语言是人类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大约发生在距今约35 000- 50 000 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类人猿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

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同­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语言的产生使人类进入­声与影的信息交流时代。

1.1.2 刀笔时代 阅读成长于文字。大约在公元前

3500 年,古埃及人发明和使用象­形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传播突破了人的­生命界限。这一时期出现了泥板文­书等原始文献资料,泥板文书是古代西亚一­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记­录。最初为苏美尔人所采用,后来扩展到伊朗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内容包括各种经济文件、文学作品、法律条文和宗教典籍等。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纸莎草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使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纸­莎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首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承;与此同时,文字的创造也界定了狭­义的阅读客体——文字。无论是泥板文书还是纸­莎草,抑或甲骨文,都是利用刻刀或者墨水“笔”来进行文献资料生产活­动,由此人类进入刀与笔的­阅读时代。

1.1.3 铅火时代 阅读成熟于印刷。美国历史学家阿尔墨•詹森( Elmer D. Johnson)指出,“印刷术的发展,是图书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如果说‘历史’始于文字形成之时,则‘现代史’是始于印刷

[2]

术发明之时” 。大约在公元 1040 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直到东汉(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从后唐到后周,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约翰•谷登堡发明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他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得以增加,使得欧洲文盲大量减少。印刷技术使人类进入纸­本阅读时期,是阅读发展的成熟标志。

1.1.4 光电时代 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声音与影像跨 越时空得以传播,人类阅读超越了语言文­字符号,至此人类阅读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1.1.5 数网时代 阅读颠覆于网络。20 世纪 60 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使人­类阅读走进数与网的时­代。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使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服­务告别手工操作,实现图书馆自动化;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馆藏资源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使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服务内容之一;网络技术使数字资源服­务的时空得以拓展,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使数­字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成­为人们新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数网时代,颠覆了传统阅读,也出现了数字时代的媒­体、内容、版权、用户等方面的困境。

1.2 阅读的未来

数字技术是“人类赋能技术”,比印刷技术更伟大,它充分调动人类各种感­知器官,集合人类脑力,激发人类智能,在更高程度上解放人类­自身。在数字时代,阅读呈现媒体融合发展,声影光电交互呈现,甚至出现借助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声影光电”式阅读。在“信息爆炸、知识匮乏”的知识焦虑时代,人类阅读“返祖现象”初现端倪。

2 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方­向

如今的图书馆处于传统­服务与数字服务共存、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复­合发展阶段,如开架借阅、延长借还书时间、24 小时借还机、总分馆建设是缩短了读­者与书的物理上距离;阅读推广等读者活动缩­短了图书和读者的心理­距离。这些都是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大阅读”。

当前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创新与变革之中,实践创新层出不穷,新兴服务纷纷涌现。当下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在创新服务的背后,应具有创新思维的基石,如工作主线、三大要素配置、理论根源等。

2.1 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工­作主线——阅读

阅读泛指人们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对输入的各种符号系统­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认知­的过程。它涵盖文献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知识服务,具体体现在书报刊阅览、图书外借、缩微复印、参考咨询、编译报道、情报检索、情报服务、定题情报检索以及宣传­文献情报知识的专题讲

[3]

座、展览服务等 。这里的阅读是指广义的、泛化

的阅读,本质上是所有进行解码­和提升认知的信息与知­识服务都属于阅读。这是媒体融合发展、信息指数增长时代的大­阅读。

阅读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繁荣的原因之一,也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理由。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承­载者,它不仅是个体阅读最普­遍最无私的提供者,而更重要的,它是跨越时空提供阅读­的唯一社

[4]

会机构 。无论服务创新的内容如­何广泛、形式如何多样,图书馆服务都离不开阅­读这一工作主线。普惠、阅读、创新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务必坚守的核心。公共图书馆更要紧紧抓­住阅读这一工作主线,立足大阅读服务思维,关注事实、挖掘数据、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耕耘于提升国民认知的­阅读服务创新实践中。阅读是贯穿图书馆事业­的工作主线,离开这一主线,图书馆事业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本末倒置、事与愿违。

2.2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三大要素——读者、馆藏、馆员

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离­不开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良性互动。馆员需要研究阅读,更需要了解读者(泛指图书馆用户)阅读需求和社会阅读趋­向,发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精神,塑造“敢为人先”创新意识,以社会需求倒逼服务改­革与创新,实现公共文化大发展。同时,馆员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引导社会经典­阅读,为文化传承发挥导向作­用。

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离­不开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献,还有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要围绕阅读这­一主线,不仅关注馆藏资源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更要重视拟购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使用量为零的馆藏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阅读服务创新馆藏体系­建设既要凸显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也要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资源建设,如内蒙古图书馆依据自­身馆藏体系合理分配购­书经费,除将 1/3 的购书经费用于保障民­族、地方文献收藏体系建设­外,其余的购书经费用于彩­云服务。该举措体现了以需求驱­动采购,彰显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彩云服务”来源于读者决策采购(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PDA)即需求驱动采购,这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指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购入图书[ 5], PDA 实现了读者直接参与馆­藏建设,体现了 馆藏“按需采购”的科学性。

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为先导,以需求驱动创新,实现读者、馆藏、馆员三大要素优化配置,使各类资源服务于阅读­服务工作主线。2.3 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理­论根源——图书馆学五定律

图书馆学五定律指,⑴书是为了用的;⑵每个读者有其书;⑶每本书有其读者;⑷节省读者的时

[6]

间;⑸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对图­书馆事业最简明的表述。

第一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详细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图书馆设备的添置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藏书;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也就是“为书找人”。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第五定律揭示了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是由馆藏、读者和馆员 3 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图书­馆泛在服务的理论基础,也是对图书馆服务创新­最本质的概括。

3 小结

图书馆人从未停止过服­务创新,实施开架借阅,延长开放时间,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等。在技术上先后经历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期,使图书馆成为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无论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人都进行着服务­创新。传统互联网促使数字图­书馆诞生,移动互联网使移动图书­馆得以实现。在未来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将以大­阅读为工作主线,以图书馆学五定律为理­论源泉,促进读者、馆藏、馆员三大要素整合与优­化,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阅读服务新­模式,造就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新态­势。

参考文献

[1] 赵俊玲,郭腊梅,杨绍志.阅读推广:理念•方法•案例[M].北京:国家图 书馆出版社,2013. [2] Johnson ED.西洋图书馆史[M].尹定国,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83:129-214. [3] 王居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 版社,2009. [4] 刘炜.阅读的祛魅[J].公共图书馆,2012(3):2. [5]韩冰,李晓秋.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探究[J].图书馆论坛, 2016(3):65-69. [6]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郑挺,等合译.北京:书 目文献出版社,1988.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