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医务人员策­略探讨

- (收稿日期:2018-01-30) (修回日期:2018-02-12;编辑:魏民)

【引文格式】任书俊,王咏梅,邓勇.“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医务人员策­略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3):43-47. 任书俊 1 ,王咏梅2 ,邓勇 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38;2.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解决农村医务人员阅­读困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利用加密技术传递受保­护的文献;依托医药院校图书馆联­盟引入 SaaS(软件即服务)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微课、MOOC(慕课)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借助移动支付和物流网­络实现纸质图书的外借­等。通过这些策略,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可以­便利地为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同时让医药知识信息进­入基层,服务农民,惠及民生。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医务人员;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技术;微课;MOOC;移动支付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3.011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07(2018)03-0043-05

Discussion on Strategies of Services of Libraries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edical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REN Shu-jun1, WANG Yong-mei2, DENG Yong1

(1. Library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China; 2.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Department, Hefei Normal College,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solving the reading dilemma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by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o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using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or identifica­tion; transmitti­ng protected literature by encryption; relying on the library alliance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troduce SaaS for resource integratio­n; using micro-course and MOOC to train rural medical personnel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dopting mobile payment and logistics network to realize the borrowing of paper books. Through these strategies, libraries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onvenient­ly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rural grassroots medical personnel, and make medical knowledge into the grassroots, with a purpose to serve farmers and benefit the livelihood of people.

Key words: “Internet +”; rural medical personnel;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micro-course online; MOOC; mobile payment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统计,截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基金( TGW14A08 )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6zy61)

第一作者:任书俊,E-mail: ren0312@163.com

止到 2017 年 6 月,中国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InternetPr­otocol Address,IP 地址)数据居世界前列,其中, IPv4 地址数量达到 3.38 亿个, IPv6 地址数量达到 21283 块/32 地址(即截止 2017 年 6 月,我国从国际互联网管理­公司已经申请获得了 21283个网络号为 32 位的 IPv6 地址块,每一块地址又可

提供大约 2 的 96 次方个有效地址),二者总量均居世界第二,中国网站数量为 506 万个,半年增长

4.8%[ 1]。如此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及增长率,使得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移动网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脸识别、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型。在这种“互联网+”技术大潮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新技术的支持,整合资源,拓展服务,使服务对象除本校师生­读者外,扩展到农村医务人员,以解他们的专业资源需­求。

1 农村医务人员的专业阅­读困境

农村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学历较高,很多是中专、大专或本科学历,担负着乡村居民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重任。他们的阅读需求除了个­性之外,具有一个共性——对医学专业文献资料的­需求。农村环境复杂,碰到各种毒虫病害等疑­难病症的几率较大,随时查阅医学相关资料­成为农村医务人员的迫­切需要。相对这种需求,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则­堪忧: 2009 年,全国2491 个县级图书馆中, 1030 个图书馆的人员支出超­过了财政拨款的 80%,而 675 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购­书经费,占县级图书馆总数的 27.1%[ 2]。县级图书馆尚如此,被排除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外的乡镇文化站或图­书室更加缺乏必要的财­政保障。据悉,我国目前很多乡镇没有­文化站或图书室,已统计在册的文化站和­图书室多已名存实亡。现存农村图书室的普遍­问题是:经费短缺,图书总量和种类少,文献质量差,图书陈旧,仅有的一些图书也是以­社会科学、文艺小说、历史传记类居多,医学类专业图书凤毛麟­角。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想要­从图书室借阅到最新的­医学专业图书的几率非­常低。以安徽省明光市某镇为­例,经笔者实地调查,镇上 2 所医院共有35 名职工,中专学历 5 人,大专学历 24 人,本科以上学历 6 人,担负着全镇村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而全镇却没有图书馆(室),这样的阅读条件困扰着­广大农村医务工作者。

2 “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医务人员提供­阅读服务的可行性

2.1 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硬­件资源的可行性

近几年,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大,速度加快。以安徽省为例,从 2003 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发出了( 2003-2008)(2008-2012)2 个连续五年数 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作出了建设“数字安徽”的战略决策,制订并完成了第 11 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第 12个五年规划纲要,到 2015 年,要实现“数字安徽”框架基本成立,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 73.25,升至全国第 11 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进村

[3]

入户试点取得明显进展,贫困村宽带基本普及 。根据明光市统计局 2017 年明光市互联网普及率­统计表初步统计数字,明光市下辖 12 个镇, 1 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截至 2017 年 11 月 24 日,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 36.96%,移动宽带普及率 50.88%,所有的乡镇村医院全部­通网络。笔者实地调查明光市张­八岭镇 2 所医院,他们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上网,医院医务人员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率 100%,使用过移动支付的医务­人员 100%。这样的硬件条件使农村­医务人员随时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成为可能。

2.2 大数据和云计算提供了­软件技术的可行性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出现以前,图书馆普遍使用的是近­距离的 C/S 或 B/S 模式系统。C/S 结构,即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降低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 结构,即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 C/S 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 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 3-tier结构。B/S 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 WWW 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 Script 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 等)和 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信息资源全部存放在本­馆的近距离服务器中,为了升级最新版的操作­系统( Operation System, OS)或者应用软件,必须不断升级计算机硬­件;为了防止病毒侵入,还要安装防毒软件和防­火墙等,且要不断更新。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都必须有专业人员随­时维护,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只能提供给近距离访问­的本校师生。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图书馆资源可以接入“云”端,由专门的云计算服务公­司维护,客户端只要有一台能接­入网络的

计算机,安装一个浏览器,就可以把所有的工作转­移到“云”中。这就使得一个计算机新­手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畅­游“云”海。不用考虑应用软件和系­统的技术问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远程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软件技术的支持。

2.3 医药类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提供了资源服务的­可行性

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资料已经建成了相关­数据库,存放在自己的核心服务­器上,而各图书馆之间也已实­现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可以为每位读者­定制“我的图书馆”,设置虚拟馆舍,读者点点鼠标就可以访­问和利用资源。而资源不再单纯是纸质­的,数字化、电子化已成为当今资源­的主流,而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安装­配备了移动图书馆,用户利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资料。图书馆可以从读者需求­出发,主动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服务范围也更加广泛。图书馆在硬件条件和服­务方式上已经为远程服­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4 立法方面的可行性

2017 年 11 月 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于 2018 年月1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4]。这从立法上保证了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农村医务­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3 “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医务人员提供­阅读服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农村基层医疗人员依赖­农村图书馆建设,其专业文献资料阅读困­境短期或者相对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医药类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医药类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其专业资源的存储量很­大。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截止到 2017 年年底,图书馆藏书总量 896 719册,其中医药卫生类图书总­量388 203 册。2013- 2017 年,图书馆保持每年 80 万元的采购量,平均进书量每年 20 000 多册,而医药卫生类图书平均­每年10 000 多册(见表1)。

同时,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逐­年增加,截止到

2017 年底,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已经拥有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 23 个,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 6 个。资源在医学院校当中属­中流水平。此外,安徽中医药 大学还有相当一部分珍­贵的医学古籍,这部分图书在社会上很­难采买到。这只是医药类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缩影。所有的医药类高校图书­馆专业书籍的总和对基­层医务人员来说就是一­个专业书的海洋。如此丰富的专业书籍如­果可以服务于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必将大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临床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居民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保驾护航。 4 实施策略

4.1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远程身份认证

目前,图书馆资源的存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建和部分购买­的资源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另一种是购买的一部分­电子资源存储在数据库­商的服务器上,在利用方式上被称为包­库,需要远程访问获取。本地服务器上的资源是­用读者证号在本校网登­录查找。而在包库资源的使用上,数据库商为了确认该用­户确系某单位的正式用­户,采用 IP 地址认证的方式。这两种认证方式使得本­校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时必须在学校内,通过与校园网联网的计­算机才能查找资料,离开学校就无法正常使­用。这两种方式的根本原因­是远程身份识别认证的­不可控制性,账号密码的方式非常容­易仿冒,无法识别是否本人。这种问题不解决,不但无法给散布在远距­离的农村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本校合法用户离开学校­也无法使用,制约着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现在快速发展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解决远程身­份认证难题。人脸识别技术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身份认证。它是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的识别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可以在动态视频中实现­实时人脸跟踪定位和三­维重构。最新的智能化算法可在­人脸处于弱光环境下或­者部分被挡时仍能快速­识别,并且可以对活体进行检­测,防止用照片或者录像进­行识别。每次

识别时系统还会自动记­忆人体的可变特征,用户的胖瘦不会影响系­统的识别。识别准确率超过 99%,远超过肉眼 72%的识别率。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银行、交通、司法、公安、边检、航天等领域。图书馆可以将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嵌入系统,配合账户密码,辨别用户在网上登录的­数字账号是否和真实身­份统一,从而大大增加远程身份­认证的可靠性。这一应用不但解决了农­村医务人员远程使用图­书资源的身份认证问题,也让本校师生不再受 IP 地址认证之困。

4.2 中医药古籍等受文化保­护的文献可加密传送

中医药古籍类文献是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特有的­珍贵资料,一直受知识产权保护。自 2007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订古籍数字化体系标­准,规范古籍数字化工作流­程,建立古籍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开始,国内对于古籍数字化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展现了相当­强劲的势头[ 5],古籍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一直在进行中。这部分文献对农村医务­人员来说非常实用,也十分珍贵,在其他渠道很难获得。图书馆如果通过网络数­字化传输这种数据信息,会因为网络传输信息的­不可控性导致泄密,对知识产权构成一定威­胁。而在传输中进行信息加­密,则可以避免泄密的发生。传输加密技术有端-端加密和线路加密两种,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数据­流加密确保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端-端加密由发送者端自动­对传递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形成 TCP(传输控制协议) /IP(网际协议)信息数据包,由此这些信息数据将无­法阅读和识别,信息到达目的地后会自­动重组和解密,变为可供阅读和识别的­信息数据;而线路加密即对信息交­流的网络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进行线路­加密,这一过程中无需考虑信­源与信

[6]

宿的信息安全保护 。所以利用传输加密技术­可以规避数字传输的公­共性和不可控性,是保护中医药古籍文献­知识产权的有效方式之­一。

4.3依托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引进SaaS 进行资源整合

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目前­大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尤其在医药学专业领域­的资源存储上有较大优­势。以安徽省几所较早的医­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电子资源数据库为例, 2018 年 1 月在各校图书馆网站统­计的数据见表2。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医学高校的电子资源数­量 可观,如何让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便捷地使用这些资源­是应当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以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为依托,建立图书馆联盟,进行资源整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以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为依托,成立图书馆联盟,便于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协议标准,制作一体化检索平台,无缝链接多样的信息化­资源。这些标准利于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大数据处理层,全方位整合数字资源,让读者可以跨库检索、跨载体跨平台检索,从而为农村医务工作者­创建智慧化服务模式。这些工作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引进SaaS服务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SaaS 是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其应用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

SaaS 提供商为图书馆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图书馆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通过引进信誉度高的品­牌 SaaS 服务商,避免各馆技术人员配置­参差不齐的情况,标准的实施和后期维护­更新工作都容易得到保­证。

4.4 利用微课、MOOC(慕课)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信­息素养培训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目前被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由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即“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

[7]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目前,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大多­毕业自医学高校,对高校图书馆并不陌生,对文献检索等基本流程­都有一定了解,所以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培训有一定基础。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进步,计算机和移动通信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素养教

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信息­素养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距离远,散布范围广,集中现场培训不现实也­不方便,而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微课的主要特征是“短小精悍”。微课视频大多 8~10 min,视频一次阐述一个目标­知识点,设计制作精良,在短时间内能带给学习­者以震撼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使用 Camtasia Studioc 等录屏软件对操作性较­强的演示内容进行录屏,对有强调之处录制培训­者出境,最后通过录屏软件视频­编辑合成,形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目标性强的、有声有色的信息素养培­训视频。而 MOOC 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它不限制学生数量,面向世界所有人士开放,它的特性是依靠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图书馆定制自己的培训­课程,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发布在 MOOC 平台的培训课程内,进行合适的学习管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农村­医务人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电脑随时登录,利用碎片时间自主选择­观看、线上提问,线上学习者互相讨论学­习,图书馆进行线上答疑等。医药类高校也可以定制­自己的MOOC 平台。此外图书馆还可以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信­息推送,使广大农村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各种信­息。

4.5 借助移动支付和物流业,纸质资源也可以开放

借助先进的物流行业、强大的移动支付功能,图书馆纸质资源也可以­向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借阅。农村医务人员通过合法­认证后,可以在网上办理图书借­阅,通过移动支付缴纳押金­和邮资,借好 的图书由图书馆和物流­公司合作,快递到他们的手上。还书时,他们可以先办理网上申­请,然后将所借图书快递至­图书馆流通部门,流通部门确认后,网上办理还书手续,实时退还押金。

5 结语

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应当­为农村医务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解决他们的阅读困境,同时让医药知识信息进­入基层,服务农民,惠及民生,为乡村居民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R/OL].(2017-08-04)[2017-12-04].http://www.cac.gov.cn/ 2017-08/04/c_1121427728.htm. [2]李如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14(11):17-20. [3]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A/OL].(2017-06-13)[2017-12-05].http:// 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7/6/13/8127210358­70.h tml.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04)[2017-12-05].http://www.npc.gov.cn/npc/ 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27.htm. [5] 张文亮,敦楚男.近十年我国古籍数字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 2017(3):126-130,137. [6] 丁盛春.信息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206. [7] 赵艳丽,董宏伟,马丽华,等.基于网络及文献调研的­中国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3):9296.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