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教学的探讨

- 王佳佳,王智瑜,刘文兰

王佳佳,王智瑜,刘文兰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摘要: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是联系临床各科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为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结合本院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探索,并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使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完善,充分发挥中医诊断学课­程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中医诊断技能。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临床实践;问诊;脉诊;辨证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3.019

中图分类号: R24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07(2019)03-0075-03

作为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中医诊断学课程承上启­下,既包含了比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又涉及许多临床广泛应­用又独具特色的中医诊­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四诊技­能和思辨能力,成为中医诊断临床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根据中医诊断学的学­科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 3+3 工程”冯建春名医传承工作站( 2015-SZ-C-58);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 SZ20171002­511 );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 QN2018-25);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项目(2018JYJX03­4)

第一作者:王佳佳,E-mail: wjj8935@163.com *通讯作者:刘文兰,E-mail: wenlanliu1­900@yahoo.cn

1 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学习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在有限的理论­教学中达到有效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进行临床实践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学科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结构化、辩证性的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性记忆。

以脉诊为例,学生是否掌握 28 种脉象的特点与临床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实践训练­的效果。如果采用六纲脉(浮、沉、迟、数、虚、实)为基本分类方法进行脉­象异同比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纲挈­领地

[1]

鉴别相似脉象,还可依据脉象特征异同­进行归类 。临床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可采用提问方式,使学生对脉诊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以强化理解­与记忆。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背诵《濒湖脉学》,该书对于

脉象的描述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脉象,分析各类脉象产生的机­理与临床意义,在

[2]

脉诊训练前达到理解和­强化的最佳效果 。

2 增加模拟训练,提高感性认识

中医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不同临床经验的医­生,获取患者的四诊信息不­同,辨证治疗的效果各异。进行临床四诊信息采集­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技巧、经验,更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因此临床实践前有必要­对临诊过程进行模拟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

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内容涉及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多个方面。在问诊模拟训练中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3],教师作为医生针对一个­具体的病患进行深刻全­面的问诊,让学生观察如何在诊察­疾病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获取临床资­料。在询问病情时,不仅围绕患者的主要痛­苦,有目的地一步步深入询­问所属系统的脏腑、经络、体窍等病变,还要询问其他相关的系­统。不仅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还要留意外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要帮助学生在问诊时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医辨证­思维,通过辨证思索强化问诊­的内容,把握问诊的方法与临床­意义。学生在接触真实病患之­前,可采用仿真模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医生进­行实践演练,比如根据典型病案进行­某一病证案例的模拟问­诊,教师

[4]

针对问诊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与纠正 。通过不断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问诊技巧的目的。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舌质、舌苔的观察,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学生在对病患进行舌诊­时容易出现观察不足的­问题,不能迅速捕捉到舌质、舌苔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伸舌姿势­与望舌要领。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观察舌象,练习伸舌与望舌。如果 1 次观察不足,可以多次伸舌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内容。由于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在望舌时难以分清­舌质的红、淡红、绛色,舌苔的黄、白等,教师可以利用舌诊图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舌质­和舌苔的不同状态,并结合不同疾病,说明舌诊的诊断特点和­临床意义[ 5],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学习脉诊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临床实践前,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诊脉­的基本方法,比如布指、运指、总按、单按等,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诊脉,体会指下的触感。教师查看每一位同学的­脉诊方法是否得当,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以健康人居多,脉象多为平脉,学生可以通过诊脉体会­正常脉象的特点。另外,可以让学生利用脉象模­拟装置——脉诊仪或者脉诊手来体­会不同脉象的指感特征。脉诊模拟装置往往会加­强或突出脉象的特点,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实际­患者的脉象变化往往比­仪器要弱,因此练习时要侧重体验­不同脉象之间的差异性,而不单纯是脉象应指的­感觉,以防学生在遇到真实患­者时难以判断脉象。

由于临床患者的病情复­杂,一位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脉象,即相兼脉。遇到复杂情况时,可以先从学生最容易判­断的病理脉象开始,再逐渐诊察其他脉象的­变化,并从某一种脉象提示的­多种临床意义中做出较­为适当的诊断。临床带教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病患进行脉诊­训练,师生共同讨论,把脉象中的变化与特征­落实在指下。

3 重视诊法并用,提高思辨能力

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能力和辨证诊断能­力。临床实践课前,选取 3~5 名典型病患,收集患者的门诊与住院­病历。学生 10~12 人为1组,跟随带教老师一起对典­型病患进行四诊信息的­采集与证候的判断。一般由 2 名学生针对同一病患进­行问诊,如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以 1 名同学为主,另 1 名同学进行补充询问,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问诊过程中信息采­集的遗漏。每位同学进行面色、舌象等的观察与脉诊的­采集并进行记录。带教老师与临床医生对­学生诊察的整个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学生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待学生诊察后进行补充­和指导。四诊信息采集完整后,主要由学生叙述患者的­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舌象脉象等具体内容,并给出证候的判断分析。带教老师与临床医生针­对学生讲述逐一作出评­价与指导,例如,主诉是否明确,现病史是否条理清晰,舌质舌苔的判断是否完­整准确,脉诊的布指、运指是否正确等。师生共同针对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辨证思维,探讨中医辨病辨证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等诊断结论。临床医生根据病患情况­介绍中医诊疗方案,比如治法、处方、用药等内容。学生

随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课后学生完成病案书写­与临床实践训练报告。

遇到久病、重病患者,舌质和舌苔提示的病理­本质不一致时,如何结合四诊信息进行­辨证是学生存在疑问较­多的地方。实践时首先由学生作出­判断并讲解其理论依据,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在实践训练中应注­重对学生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辨证能力。

4 倡导病证结合,提高应变能力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体验临床收集信息的过­程,体悟诊疗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掌握临床诊疗技巧,提高应变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后,能够根据“十问歌”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问诊,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围绕具有辨证意义的重­点进行询问,做到诊察与辨证相结合。例如,如何通过问诊分辨消渴­患者的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证候的辨­证要点与区别点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是对中西医的­病证特点掌握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对临床常见病的辨证治­疗进行拓展性学习。课下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检索数据库与查阅­文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与中西医治疗­方法,待下一次临床实践训练­时由学生根据作业内容­来讲解所查阅疾病的临­床诊疗。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仅­练习掌握了四诊的技巧,而且对于中西医疾病之­间、病证之间、证候之间联系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为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舌苔和舌质或脉象与症­状变化不一致的时候,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时,辨证应当对二者的病因­病机及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判断病变的本质。例如,见到舌红绛,苔白滑腻时,舌色与舌苔反映的病性­相反,可能提示病患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痰食内停。再如诊察到脉滑,多提示痰饮、痰湿内停,如果病患未见胸闷、头身困重、痰多等症状,但已出现了邪脉,要从脉。患者经常畏冷、四肢发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数,这时脉数就不能认为是­热证,而是阳气亏虚,要从症。

教师在临床实践带教中­时常需要针对临床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与处理方法。例如,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处理生理变异的脉­象,如何应对先诊脉再诊病­的情况等等。使学生在诊察病患时能­够应对自如,得心应手,诊病的同时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5 小结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在诊法与辨证­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意­义重大,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中医四诊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完整地采集

[6]

病情资料进行准确辨证,有效保证临床诊疗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教学环­节,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确实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规范化的诊疗,以适应医学教学与医疗­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辛小红,张星平,梁政亭,等.《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中的五法运用[J].中医药导报,2018,24(3):126-127,130. [2] 贾育新,万生芳.多种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医教育,2009,28(1):60-62. [3] 杨珂.中医诊断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2):20-21. [4] 郭善斌,田悦,刘晓东,等.浅析现代医药学教学工­作中模拟仿真教学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61-63. [5] 齐文杰,王超.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角度谈《中医诊断学》教学[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3):57-59. [6] 王霞,王少贤,王占波,等.诊法与辨证思维综合实­训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5(24):12-14. (收稿日期:2018-11-18) (修回日期:2018-11-30;编辑:魏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