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信息技术与中医药·

- 沈茂荣,沈欣欣*,王平,谢斌,张辉宇

近 20年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沈茂荣,沈欣欣,王平,谢斌,张辉宇(1)

【引文格式】沈茂荣,沈欣欣,王平,等.近20年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6):1-6.

广西骨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目的 通过 CiteSpace 5.6 知识图谱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 20 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动态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 年1月1日-2020 年 6 月 30 日有关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852 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 2010 年发文量较少,2011 年开始逐渐增加;发文量最多为 2016 年,有 110 篇,随后保持在年发文量8­5 篇以上。主要发文机构有辽宁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郑­洪新、葛继荣、陈娟、李生强、谢丽华、宋敏。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热点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鼠实验、性激素、补肾中药、骨密度、中西医结合。结论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从大鼠实验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等水平­的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还需加大­病例收集,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中医辨­证标准,指导临床用药。此外,还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以及研究机构和各团队­之间的合作。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6-0001-06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6.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of TCM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in the Past 20 Years

SHEN Mao-rong, SHEN Xin-xin*, WANG Ping, XIE Bin, ZHANG Hui-yu

(Guangxi Orhopaedic Traumatolo­gy Hospital, Nanning 53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raw and visualize CiteSpace 5.6 knowledge map through literature on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research hotspots and dynamic frontier of this fiel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from 1 January 2000 to 30 June 2020 in China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CNKI) database was retrieved. A knowledge map of the publishing organizati­on, author, keywor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drawn for visual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852 articles were

基金项目:2019 年度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9056);2014 年广西名老中医民族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桂卫中〔2014〕9 号);广西中医骨伤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2015CXJHA0­04)第一作者:沈茂荣,E-mail: 874058717@qq.com

*通讯作者:沈欣欣,E-mail: 3076407105@qq.com

included, and the amou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was generally on the rise. From 2000 to 2010, the amou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in 2011. The amou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was at most in 2016, with 110 articles, and then the annual publicatio­n amount maintained at more than 85 articles. Main publicatio­n institutio­ns included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thors with more publicatio­ns mainly included Zheng Hongxin, Ge Jirong, Chen Juan, Li Shengqiang, Xie Lihua and Song Min. The results of key words co-occurrence analysis, emerg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ajor research hotspots were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rimary osteoporos­is, rat experiment, sex hormone, kidney-tonify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one density,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clusion Research on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has changed from the rat experiment to the deeper level of cell, molecule and signal pathway research. In terms of clinical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case collection, conduct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search, formulate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s, and guide clinical medication. In ad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various teams.

Key words: osteoporos­is; TCM;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visual analysi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

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1]。OP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尤其是脊柱的多发­性疼痛[2]。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OP 已成为中老年慢性疾病­的一大问题,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2018 年 10 月 1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 OP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 40~49 岁人群患病率为 3.2%,5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 19.2%,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 32.0%,OP 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3]。据有关机构推测,截至 2050年,我国 OP 或骨密度低的患者将达­到 2.12 亿[4]。中

华医学会提出及时缓解­骨质疏松症带来的疼痛­为临床治疗的首要原则[5]。

祖国医学把 OP 归于“骨痿”“骨痹”。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年老体衰,用药失当引发,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肾虚、脾虚及血瘀。因此治疗主要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经临床证实,中医药治疗 OP 不仅疗效好,且与西医相比副作用较­低。CiteSpace 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在 2003 年研发的一款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其以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揭示了某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分布、热点和前沿,是目前

比较受关注的知识图谱­绘制软件之一[6]。本文研究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CNKI )数据,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近 20 年中医药防治OP 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今后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以 CNKI 为数据来源,以“骨质疏松症 AND (中医 OR 中医药 OR 中药 OR 中西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范围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月 30 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中医药或中医药联合­其他疗法为干预措施,防治 OP 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用药规律等相关文献。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排除标准:会议通知、征稿通知、行业指南、人物专访等及病案报道。

1.3 分析方法

将筛选后的文献以 RefWorks 格式导出,并以

“download”开头命名保存,然后导入 CiteSpace 5.6

软件进行转换,导出的文献记录包含标­题、作者、关键词、发表年份、摘要、研究机构、期刊等信息。关键数据设置主要有:时间切片年份为 1,

From 2000 To 2020;Top N per slice N=50,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聚类后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 1012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60篇,最终纳入852 篇。

2.1 年度发文量统计

图 1 反映了近 20 年中医药防治 OP 研究论文发

文量的变化趋势。2000-2010 年,中医药防治 OP研究论文发文量较­少,2000 年发文仅有 7 篇,随后缓慢上升,维持在 30 篇以下,2011 年达到 47 篇。2011-2019 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 年发文量最高,达到 110 篇,随后年发文量保持在 85 篇以上。由于 2020 年只纳入了前 6 个月的发文量,故本研究不进行分析。2.2 发文机构分析

对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进­行分析,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达 35 篇,其次分别为甘肃中

医药大学(15 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4 篇)、甘肃

省中医院(13 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3 篇)、南京

中医药大学(12 篇)。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时间范围 2000-2020 年,时间切片为 1,得到由 432

个节点、219 条连线组成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见图 2,圆圈代表不同研究机构,圆圈越大,发文数量越多;连线代表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及文章之间的共­现关系。从图中可以发现,从事中医药防治 OP相关研究的机构以­各中医药大学为主,主要合作对象是各大学­的附属医院,各大学之间的合作比较­分散。

2.3 发文作者分析

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郑洪新,有 16 篇,其次分别为葛继荣(14 篇)、陈娟

(12 篇)、李生强(11篇)、谢丽华(11篇)、宋

敏(11 篇)。把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时间范围2000-2020 年,时间切片为 1,得到由 584 个节点、679 条连线组成的发文作者­共现图谱,见图 3,图中每个节点对应不同­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或共现关系。从聚类分析图可见,网络较为零散,以小范围的团队合作为­主,如郑洪新团队、葛继荣团队、宋敏团队等,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较­少。2.4 关键词分析

通过 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近 20 年中医药防治

OP 的研究现状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侧­重点及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预测。为了使分析更加明确,对含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骨质疏松”合并到“骨质疏松症”,“中药”和“中国医药”合并到“中医药”等。高频关键词见图 4,圆圈代表关键词频次,频次越大,圆圈越大。频次排名为骨质疏

松症(454)、中医药疗法(349)、骨密度(69)、中医(6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6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7)、中西医结合(49)。

应用 CiteSpace 的 LLR 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标签,在“Cluster”菜单栏选择“Cluster Explorer”查看聚类信息,其中 11 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见­表1。

聚类号与聚类大小成反­比,最大聚类以#0 标记,模块 Q 值和平均轮廓值是评估­网络整体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模块 Q 值介于 0~1 之间,>0.3 表明该聚类有效;平均轮廓值提示聚类的­同质性,分

数越高则聚类的同质性­越好,其值介于-1~1 之间,

>0.5 表明聚类合理,>0.7 表明聚类可信[7]。该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模­块Q值为 0.655 4,平均轮廓值为0.508 5,表明该聚类合理有效。根据表1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分析,近 20 年中医药防治 OP 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研究。

突现关键词是指出现频­率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的节点,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文献中出现的主要突现­关键词如图 5 所示,突变发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用 Begin 和 End 代表;Strength 是该关键词突变的强度,强度越高表示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

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影响­越大[8]。从图 5 可以看出, 12 个主要关键词中突变强­度最大的为 2016-2020年的“中医”关键词,最小的为 2016-2018 年的“疼痛”关键词。

主要突现关键词3 讨论

通过 CiteSpace 可视化知识图谱对 CNKI 数据库近 20 年中医药防治 OP 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发文量来看,中医药防治 OP 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医药治疗 OP 逐渐被关注并得到认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郑洪­新作者发文量最多,并组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早期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中医药对 OP 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等[9-11],近几年仍以动物实验为­主,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12-14]。

发文量其次为葛继荣、陈娟、李生强、谢丽华,这4 位作者合作较多,主要从事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15-17]。发文作者和机构共现图­谱

可见,主要是各中医药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跨区域合作较少。每个团队专注各自的研­究领域,鲜有合作。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直­观、准确地掌握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将关键词突现分为 3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2000-2010 年,突现关键词为临床研究、性激素、实验研究、肾主骨、肾阳虚,可以看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从中医辨证肾阳虚­的角度,通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性激素的评测对 OP 进行治疗;第二个阶段 2010-2015 年,突现关键词为肾阴虚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可以看出主要的研究热­点是中西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以肾阴虚证为主;第三个阶段 2016-2020

年,突现关键词为疼痛、病因病机、中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以看出学者开始对 OP 引起的疼痛加以关注,研究热点转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防治。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鼠实验、性激素、补肾中药、骨密度、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在 OP 领域的治疗趋于具体化、全面化。实验研究从大鼠实验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等水平­的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由于对 OP 中医辨证的不同及各家­学派思想的不同,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中­医诊疗方案,还需加大病例收集,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但也可以看到,中医药治疗 OP 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研究热点围绕补肾­中药,如六味地黄丸[18]、杜仲健骨方[19]、

左归丸[20]等。中西医疗法的结合也是­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21-23]。

综上所述,利用 CiteSpace 知识图谱梳理近 20年中医药防治 OP 的研究论文,进一步探索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热点和发展趋势,也可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今后各团队、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在OP的防治上有更多­突破。

参考文献

[1] DAS A K, RAJKUMAR V. Effect of different fat level on

microwave cooking properties of goatmeat patties[J]. J Food

Sci Technol, 2013,50(6):1-6. [2] 位新维,陈志信.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如何认知和预防[J].中国组

织工程研究,2014,18(38):6194-6199.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EB/OL].(2018-10-20)[2020-07-01].http://www.chinacdc. cn/gsywlswxx_9498/crbs/201812/t20181217_198289.html. [4] YUAN L Q, LIN X, Xiong D, et al.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 perspectiv­es[J].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5,25(10): 1017-1033.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6]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7] 许宽勤,朱文莉,施慧,等.基于 CNKI 的近 20 年中药治疗失眠研究状

况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1):101105. [8]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32-156. [9] 金珉廷,郑洪新,朱辉.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大鼠下丘脑 BMP-4、

Smad6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 556-560. [10] 尚德阳,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中药对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

中 Smurf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 26(8):1684-1687. [11] 郑洪新,刘伶,林庶茹,等.参茸补血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85-388. [12] 王庆谚,郑洪新.补肾益气活血方对去势­大鼠 Wnt7b/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4249-4253. [13] 龚伟,郑洪新,李峰,等.鹿茸不同组分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819-1821. [14] 张威,郑洪新.补肾健骨中药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症激素水­平表达

和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3):479-482. [15] 陈娟,谢丽华,李生强,等.JAK/STAT 通路介导的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32(4):1747-1750. [16] 许惠娟,李生强,陈娟,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

布特点[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2):157-161. [17] 许惠娟,陈娟,李生强,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免疫蛋白相

关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2):1509-1512. [18] 王洋,郭万首,程立明,等.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的

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5):663-670, 688. [19] 邢威,陈雁雁,王树人,等.杜仲健骨方对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

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2):254-258. [20] 仇宋明.左归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 Meta 分析[D].南京:南京

中医药大学,2019. [21] 张冰彬,李志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161-164. [22] 廖秀风,陈叶.基于 MicroRNA 介导 Wnt/β-catenin 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9): 3298-3303. [23] 周德健,陈文峰,郑臣校,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的 Meta 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3):28-33. (收稿日期:2020-07-12) (修回日期:2020-08-12;编辑:郑宏)

 ??  ??
 ??  ??
 ??  ?? 图 2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研究论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
图 2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研究论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
 ??  ??
 ??  ?? 图 3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研究论文作者共现图谱
图 3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研究论文作者共现图谱
 ??  ??
 ??  ?? 图 5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 研究
图 5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中医药防治OP 研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