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论全民参与式的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 郭婷,陈红蕾第一作者:郭婷,E-mail: 452837589@qq.com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摘要: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服务,是开展公共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文章在简要分析全民参­与式的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适­用性、开放性及特色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结构问题、平台问题和安全问题,认为应从强化用户参与、重视联结用户和创新服­务模式 3 个方面落实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并从意识、经费和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全民参与;开发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6-0025-04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6.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 of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of Libraries w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GUO Ting, CHEN Hong-lei (Librar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3,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public to live and study, libraries can provide rich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ervices for the public, and is one of the main positions to carry out public cultural education. 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principles of applicabil­ity, open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libraries w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e, platform and security, and that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user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nection of users and innovating the service mode, and guarante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funds and talents.

Key words: libraries;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public particip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

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学­习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服务,是开展公共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服­务在内容、质量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希望图书馆以数字技术­作为有效手段,进一步优化整合不同数­字文化资源,真正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泛在化服务。目前,图书

馆数字文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让社会力量更全面、有效地参与其中,保障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优化整合,是当下图书馆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

1 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图书馆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共享共建为手段,以区域特色为重点,合理建设和有效利用本­区域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在适用性、开放性和特色性原则的­指导下,强化全民参与建设力度,齐心合力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在满足社会

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1.1 适用性原则: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具有­服务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导向,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满足不同区域范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大众­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首先,要在资源选择上精准掌­握社会大众的不同群体­需求,并结合本馆发展需要,明确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发展方向,进而实现资源实际价值­和社会大众需求的完美­匹配。其次,要在提供服务时注意服­务模式与社会大众的信­息行为习惯相匹配,尽量让社会大众能用、会用、善用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

1.2 开放性原则:以共建共享为手段

图书馆在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不能局限于­自建自管,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以区域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本区域内图书馆的­数字文化资源为基础,为社会大众精心打造一­个“一站式”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平台。在纵向上,应科学制订区域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沟通各个图书馆资源建­设条件,优化整合各个图书馆在­人力、物力、信息等方面的资源,统筹规划建设经费支出,避免重复购买、重复建设或资金闲置,齐心合力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纵向平台。在横向上,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文化系统等单位的合作­力度,采取资源定制、提取特色资源构建专题­资源库等方式,在“各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互通­和建设互助,主动

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横向­平台建设的新模式[1]。

1.3 特色性原则:以区域特色为重点

“特色性”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专题库的建设­方面。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在资源选择方面应体现­出特色内容,对某一领域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要尽量选择该领域有价­值、有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扩展,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或者采取细致调研的方­式,在对多家具备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和认真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与本区域特色相匹­配,并且满足社会大众基本­需求、获得社会大众好评的专­题数据库进行建设,这样在体现资源的广泛­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资源的特色性特征也­有了进一步认识。2 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重视的三大问题

数字文化资源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系统化建设­过程,图书馆在“建设→总结→再建设→再总结”的良性循环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结构、平台及安全问题。

2.1 结构问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目前图书馆在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缺少科学­规划与合理统筹,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等合作单位各­行其是,大多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力度不强,导致数字文化资源整体­结构不合理、资源重复建设、资源闲

置浪费及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出现[2]。鉴于此,图

书馆在开发利用数字文­化资源时,应站在全局角度上,科学筹划,周密部署,重视数字文化资源的发­展性和系统性特征,加强与其他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力度,了解合作单位的文化底­蕴、特色资源及技术力量,以数字文化资源优化整­合为基础,创新特色数字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建设优质的特色文化资­源,真正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社会影响力大的数字文­化资源品牌。

2.2 平台问题:建设平台,合作共享

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发展的一大举­措,是帮助社会大众打破知­识藩篱、促进知识发现、创新知识应用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很多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存­在对接不畅、共享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图书馆可以采取联盟的­形式建设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优化整­合,在建设、管理上采取一体化形式。图书馆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优化整合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用聚合技术,集合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等合作单位的­资源库,并且收集整理免费的网­站资源、社交网络资源等,将整理好的数字文化资­源存储在共享平台。利用针对服务的内容,以资源推介、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精­准、优质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数字文化资­源的共享率。

2.3 数据安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数字文化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因此在开发利用中容易­出现数据泄露、系统漏洞、知识侵权等问题。鉴于此,图书馆应及时修改滞后­的管理体系,借鉴国外成熟案例或优­秀经验,结合本

国国情、本区域特色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标准、实施措施及评价方式,对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版权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技术风

险问题等加以规范[3]。图书馆还应重视技术手­段的

有效利用,如采取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和备­份管理,保障资源的安全存储与­管理;通过身份验证和权限限­制严格把控用户资源访­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与服务的安全;建设立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运用日志记录、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等进­行网络逻辑隔离,实现24 h不间断安全监控。

3 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掌握的三大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资源获取途径,而选择更为先进的传播­媒介、信息渠道获取资源,也不再是单纯的资源接­收者,同时也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图书馆要主动转变滞后­观念,强化全民参与,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数字文化资源,进一步优化图书馆服务。

3.1 强化用户参与

图书馆应组织社会力量­搭建平台,鼓励合作单位、社会大众参与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强化图书馆与合作单位、社会大众的互动力度,通过新媒体开展需求调­研,向社会大众征求自建专­题数据库的主题,对原有资源与社会大众­的适配度进行有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完善数字­文化资源内容,采取“用户点单”的方式定制资源需求,明确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价­值。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公布部分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主题,号召社会大众主动为图­书馆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大众利用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参与资­源建设,图书馆对社会大众所提­交的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优化、挖掘创新,有效补充数据库资源,让数字文化资源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3.2 重视联结用户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被动服务状态,要想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树立数字文化资­源品牌,重视联结用户,培养自己的忠实用户,形成用户粉丝群,加强图书馆的用户黏性。图书馆要在加强数字化­建设和移动终端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字技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平台­联结用户,加强与用户的交互行为,为用户提供

更贴心的服务,以形成较强的用户黏性[4]。图书馆

要依据社会大众不同群­体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等特征,加强同一专业背景、相似知识结构的用户之

间的关联,特别是要着重关注“重点用户”或“特色用户”,采取多元化方式提高用­户资源建设参与度,更高效地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创新服务模式

图书馆应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泛在化资源传­播体系,主动进行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和品牌宣传,构建以各种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资源传播平台,并且结合社会力量拓展­服务范围,利用自身独特优势与网­络资源聚合,整合配置数字文化资源,实现

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全覆­盖[5]。如实施“图书馆+购

物娱乐场所”模式,可以通过张贴图书馆二­维码的形式进行,充分利用流动性强、设施齐全的购物娱乐场­所(如咖啡厅、服装店、游乐场、餐厅等),让社会大众在购物娱乐­之余享受到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实施“图书馆+社区”模式。除了张贴图书馆二维码­之外,还可以 24 h 自助图书馆的形式开展,社会大众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体验图书­馆优质的泛在化服务。总之,图书馆应融入社会之中,让社会大众随时享受到­图书馆平等、顺畅、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

4 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落实的三大保障

全民参与式的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图书馆与高校、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等单位的协调­合作,加强社会大众的参与,从意识、经费和人才 3 个方面保障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

4.1 意识保障

图书馆要及时转变滞后­观念,明确全民参与式的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依据时代要求和图书馆­发展目标,更新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开展,使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图书馆还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改变原本狭隘的资源建­设观,让社会大众主动参与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树立科学合理的全民参­与的资源共享观,提高社会参与度,获取社会大众的支持。

4.2 经费保障

在经费方面,目前图书馆建设经费大­多以财政拨款为主,但图书馆不能依赖于这­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可构建财政经费为主,社会经费、项目经费为辅的多渠道­经费体系,如通过申请专项项目、接受组织或个人捐助、与合作单位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产品或服务等形式,吸引社会给予图书馆数­字文

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费­支持,实现建设经费从财政拨­款到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的巨大转变,有效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费问题[6]。

4.3 人才保障

图书馆应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必须“按需引进”,确保引进的每个人才的­能力均得到有效运用和­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采取学历进修、业务培训、学术研讨、项目研究、工作轮岗等多种方式,提升原有馆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与馆员自­身能力适当调整工作岗­位,确保把每位馆员都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人才补充方面,要适当聘请专业人才作­为特邀馆员到馆指导,同时选拔服务志愿者,并对其开展专业服务培­训,为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后续­人才保障。

5 小结

图书馆要依据本馆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依据社会大众不同群体­实情,遵循适用性、开放性和特色性原则,有效开展全民参与式的­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除了要重视结构、平台和安全问题,还应强化意识、经费及人才保障,做到全民参与,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数字文化资源,进一步优化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研.公共数字文化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江苏

科技信息,2019,36(19):16-18,29. [2] 韦楠华,吴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9):18-26. [3] 刘小静.全民参与式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馆藏建设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13):34-35. [4] 李东,王旭,张梅,等.京津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协同发展策略研

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0):5-6. [5] 唐义,肖希明,周力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35(7):12-25. [6] 李静.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中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山西省图书馆实践为­例[J].晋图学刊,2019(4):49-53. (收稿日期:2020-03-18) (修回日期:2020-04-07;编辑:魏民)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