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许学猛“肌骨同治”理论及其六大特色疗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95

- 吴伟梅,夏能能,杜建平,任薇,指导:许学猛*

摘要:许学猛教授运用“肌骨同治”理论,创立了六大特色疗法,即“三位动正”整脊手法、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中药外用疗法、专科制剂药治疗及自编“骨筋肉操”运动疗法,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取得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并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肌骨同治;骨筋肉并重;退行性骨关节病;六大特色疗法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6-0054-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6.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XU Xue-meng’s Theory of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Bone” and Six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WU Wei-mei, XIA Neng-neng, DU Jian-ping, REN Wei, Adviser: XU Xue-meng*

(Guangdong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 Guangzhou 510095, China)

Abstracts: Professor Xu Xue-meng created six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bone” (“three position movement positive” chiropract­ic technique, small needle knife minimally invasive muscle loosening therapy, injection therapy of pain point of TCM,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special preparatio­n medicine therapy and self-made “muscle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to treat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with satisfying efficacy, in order to let increasing people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

Key words: TCM;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bone;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one-tendon-muscle;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 six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也称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关节软骨或

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继而引起新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以疼痛为主

症的临床综合征[1]。常见发病部位有膝关节、腰

椎、颈椎等,病因与年龄、运动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功能受限等,

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2-3]。目

前,该病的治疗以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非手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A14140­1008)第一作者:吴伟梅,E-mail: 1170314971@qq.com *通讯作者:许学猛,E-mail: Liuwg7411@sohu.com

术治疗一般是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4],易产生依赖

性,长期服用药物还会导致­不良反应蓄积加重,甚至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而中医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整体观等理念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许学猛教授在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多年临床­经验中,从中医药治疗的理念出­发,基于“肌骨同治”理论,提出了“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

1 “肌骨同治”理论

“肌骨同治”的核心理念为“骨筋肉并重”,其中骨、筋、肉同属于中医的“五体”,即皮、肉、筋、骨、脉。《黄帝内经》有云:“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骨为干”者,谓之

骨性刚强、有力,如《说文解字》曰:“肉之覈也。”即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为机体之支柱,是支撑躯体、维持形体的总支架,其上依附着一身之筋,从而保护形体官窍,且筋之两端起止以骨为­点。“筋为刚”者,意指筋性刚劲、坚韧,可约束骨骼,主持人体四肢躯干进行­俯仰、屈伸、旋转等各种动作。《说文解字》亦云:“筋,肉之力也。”说明了筋是肌肉力量的­来源,其本质为附着于骨上的、使骨架直立而富有弹力­的组织。“肉为墙”者,意为肉起着屏障作用,可保护内在脏器及筋骨­关节,并在有外部强力作用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若其瘦削无力,则内在脏器及筋骨关节­容易因外力作用而受到­损伤;而且腠理在“皮肤之内,分肉之间”,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卫气充足,肌腠致密,开合有度,则邪不易入侵,反之则邪易乘虚而入,因此《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对于人体运动而言,只有肌肉正常收缩弛张,方能运动自如;若肌肉因故而过于软弱­或挛急,势必导致运动无力或运­动受阻,甚则出现四肢痿废不用­或拘挛强直。这就是“骨筋肉并重”理论的核心思想,强调骨、筋、肉不可分离,三者不得分割,治疗上应同样重视。

“骨筋肉并重”以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对骨、筋、肉的记述为理论框架,至隋朝《诸病源候论》提出了“筋骨并重”的雏形[5],然后经后世医

家的不懈努力,对其进行不断地总结、阐发、完善,逐渐形成了“筋骨辨证”理论,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骨筋肉并重”理论最终得以面世。

许师将“骨筋肉并重”理论运用在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并在该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临床疗效显著,因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使其自成一派,逐渐形成了“肌骨同治”学术流派。“肌骨同治”学术流派是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背景下,探索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岭南杏林的重要分­支,“肌骨同治”学术流派以最传统的方­式传承中医技艺,并吸收现代科技发展之­精华。

2 “肌骨同治”之六大特色疗法

许师认为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时,尤其不能忽视对筋肉的­锻炼和治疗,因为当骨、筋、肉三者之一发生组织退­行性改变时,必将影响其他,形成恶性循环[6]。在多年临床经验中,许师总结了具有辨

证统一和创新性的“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

2.1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在体位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进行坐位、站位、卧位整脊,做到定点整脊,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坐位­或卧位手法,是针对骨骼、关节病变的治疗方法。它是在生物力学、局部解剖学等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好患者体位,实施摇正、摆正、推正等 10 种手法,纠正病变的脊椎骨,解除患者痛苦,有轻松复位、无须松筋、高效安全的特点。

2.2 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

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主­要是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解决了传统手法

松筋耗时、费力、疗效不确定的问题[7]。该疗法对

传统针刺疗法的手法及­刺激部位进行了创新,采用神经根触激法、肌肉筋膜张力高点点刺­法及关节周围毫针集束­法等进行治疗,作用于病变周围筋膜、筋肉组织,从而实现松筋、伸筋、舒筋、解除病痛的目的。

2.3 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

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既具有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特点,又兼顾了西医解剖的特­点,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而­快速地把药物导入病位,即时发挥作用,又能改善局部筋肉失养­的症状。中药注射液主要为参麦­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的成分主要­是人参与麦冬,具有补气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制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2.4 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用疗法包括五籽­散封包药熨疗法和痹痛­膏外敷疗法。五籽散由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吴茱萸、补骨脂各 100 g 组成,利用微波炉加热后,直接作用于患部,通过㨰、搓、揉、按等手法,使患部皮肤温度升高,便于患部炎症的吸收,利于外治中药成分更有­效地渗透到深部组织以­提高

生物利用度[8-9]。该疗法集温热、中药外治、手法于

一身,具有舒筋活络、温经止痛的作用。痹痛膏由熟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桂枝、透骨草、威灵仙、黑老虎、两面针、桑寄生、川续断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剔痹、通络止痛的作用。

痹痛膏具有“一剂三型”的特点,即同一组方具有温、热、冷 3 种类型,因为痹痛膏的基质由多­种物质组成,而基质辅料的不同可以­改变药物外用时的感觉:辅料为姜汁,外敷后有温的感觉;辅料为辣椒碱,外敷后有热感;辅料为薄荷、樟脑,外敷后则有冷的感觉。不同的基质辅料研制成­的痹痛膏外敷时感觉不­同,扩大了使用人群,减少了过敏反应。

2.5 专科制剂药治疗

专科制剂药治疗主要指­补肾强筋胶囊、温阳通络胶囊、跌打散瘀胶囊等专科制­剂。补肾强筋胶囊由杜仲、血竭、骨碎补、熟地黄、全蝎等药物组

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的功效[10-11]。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封藏之本……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肝肾

同源,筋与骨亦联系紧密[12]。肾虚精亏亦常累及于

骨,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迟立迟走等多为肾中精­气未实之故;老人骨质疏松、脆弱易折或骨折后不易­愈合等皆为肾中精气渐­亏之象。

2.6 自编“骨筋肉操”运动疗法

中医自古有“五劳”之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期缺乏运动,日久将致局部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不耐劳和保护功能减弱;长期不当的运动,反复或过多地使用某些­筋肉组织,会导致“筋”“肉”受损。许师自编“骨筋肉操”,具有舒筋活血、骨正筋柔、去除筋骨病痛的功效。具体动作为:仰望观天、左顾右盼、前后旋肩、左右压肩、颈臂抗力、扩胸运动、拉弓射箭、压胸侧腰、交臂甩腰体后仰、转体拍肩、松腰扭臀、左右云手、慢跑投篮、仰泳、高吊球、跳绳、体后拉伸、抬腿踢腿、左右绕膝、旋转腕踝、放松运动。

3 小结

“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为“治疗-康复-预防”一体化的全病程中医诊­疗方式,许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并总结、升华、提炼出独特的具有浓厚­中医特色的“肌骨同治”学术思想,进一步阐述了中医学“肌”与“骨”的相互关系,为岭南骨伤科百花齐放­更添一枝。临证上注重中医整体辨­证,同时加强对局部筋、骨、肉组织疾病的辨证,肌骨并重,相互依存,防治并举,聚焦局部的同时更注重­整体调治,令骨有所依,筋有所附,疾病得愈。

参考文献

[1] 彭易雨,张素兰.三联针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392-393. [2] 曹春磊.温针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

究,2016,8(19):107-108. [3] 杨秀琴,刘伟.独活寄生汤对退行性骨­关节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2):31-32. [4] 刘晓雷,刘小鹏,王虎,等.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

关节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176-179. [5] 薛少驰,张德林,王辉,等.浅述“筋骨并重”[J].河南中医,2014, 34(10):1944-1945. [6] 赵传喜,曾子全,曾明珠.许学猛“肌骨同治”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J].

中医学报,2019,34(9):1897-1900. [7] 曹丽.针刀疗法与针刺拔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8] 许学猛.五籽散药熨加局部封闭­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医正骨,2001,13(12):25-26. [9] 张宇,简伟,许学猛,等.脊柱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配以中药熨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5,32(4):119-121. [10] 谢国平,魏凌锋,许学猛,等.补肾强筋胶囊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

窄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12):14-16. [11] 赵传喜,刘欣,吴淮,等.关节镜清理术配合补肾­强筋胶囊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37133714. [12] 李佳,于澜,杨晨,等.关节筋骨之“肝肾同源”[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8,33(8):3360-3362.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