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晶1,李宗友1,石英杰1,石晗1,史穆然1,张雨琪2,李汀 3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项目(YZS-YGC-6-07)通讯作者:李汀,E-mail:liting2008­512@126.com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 北京 100027;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 科学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研究文献及国家相­关文件,结合我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形成评价指标池;制作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20名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45。形成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包括投入结构、活动过程、结果产出、提质增效、社会影响共5个一级指­标,财政医保、人才队伍等14个二级­指标及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等75个­三级指标,确定的指标权重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 与《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相比,中医药特色指标贯穿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始终,设置的各评价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因­果关系,能够用于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评价。

关键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功能定位;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013-07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230811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s Based on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Method

LIU Jing1, LI Zongyou1, SHI Yingjie1, SHI Han1, SHI Muran1, ZHANG Yuqi2, LI Ting3

(1. Monitoring and Statistica­l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7, China;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public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that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Methods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levant national documen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s in China, an evaluation index pool was preliminar­ily formed. A questionna­ire was produced, and the fi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were determined using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metho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 of both rounds of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s was 100%, and the authoritat­ive coefficien­t of a group of 20 experts was 0.845.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s formed includes 5 first-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input structure, activity process, result outpu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ocial impact, 14 second-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finance medical insurance, talent team, and 75 third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otal hospital revenue. Th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determined have passed the consistenc­y test.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Evaluation Index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TCM Hospitals (Trial), the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of TCM ru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s, and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s set have strong logic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s.

Keywords: tertiary public TCM hospit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unctional positio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19年以来,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旨在推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方式由扩张规­模向提升质量效益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促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的通知》[1]明确提出,至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巩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中的领先地位,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求,公立中医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应随

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2]。

根据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及高质量发­展主要内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结合政策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和医院运­营管理需要,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与­综合服务,本研究围绕影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索性地将SPO理论、变革理论及高质量发展­理论有机结合构建评价­模型,从投入结构、活动过程、结果产出、提质增效、社会影响共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客观地评价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工具,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制­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以《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三

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全国医院上报数据统计­分析指标集(试行)》《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为基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地区中医药管理局及­各地区公立中医医院等­网站公开公布的信

息,结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百度学术、Web of Science、PumMed等国内外­数据库文献信息,构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池,并组织领域内医院管理­专家及一线临床医生进­行反复论证与完善,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2 德菲尔法筛选数据

根据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调查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采用函询的方式请专家­分别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重要性按照­Likert 5级

评分法进行判断打分,分别为:非常重要(5分)、比

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

不重要(1分),并提出修改建议、删除/增加建议[3-5]。回收每轮问卷后,及时对比汇总、分析与统计专家意见,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目的,为保证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入选参与德尔菲法的专­家涉及中医临床、科研管理、卫生管理、医学评价领域,来自全国范围内的4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计20名。遴选标准:

①具有高级职称;②10年以上本领域从业­经验;③对本研究内容较为熟悉;④参与积极性较高。

调查问卷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并通过短信及微信与各­位专家联系,保证问卷回收率。回收每轮问卷后,及时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评价指标并进行专家组­及课题组讨论。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专家

基本信息、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Cr);评价指标以满分比、算术均数及变异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

1.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首先,根据指标间相互联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层:第一层为目标层(一级指标)、第二层为准则层(二级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三级指标);其次,构建判断矩阵,根据Saaty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最后,采用归一化

法计算层次单排序相对­权重及层次总排序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为各指标赋予权重。本研究通过收集20位­专家对于指标判断矩阵­的打分结果,结合专家权威系数,分析和计算不同层次的­权重因子对于整体目标­的权重[6-10]。具体权重计算过程见图­1。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

20位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从总体情况来看,本研究所选专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专家积极性

专家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应答率),反映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程度[11],专家积极系数=回收问卷数÷发放问卷数×100%[4,12]。本研究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每轮发放问卷20份,实际回收20份,应答率均为100%;每轮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高,表明20位专家均对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关注度。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即Cr,与决策准确性呈正相关,以专

家自评方式完成[13]。在本研究中,专家判断系数(Ca)=

0.891,专家熟悉程度(Cs)=0.80,Cr=(Ca+Cs)÷2= 0.845。本研究中各指标Cr均­大于0.8,说明专家权威

程度较高[7]。

2.4 指标筛选结果

基于指标池及领域内专­家论证结果,初步纳入投

入结构、活动过程、结果产出、提质增效、社会影响5个维度的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90­个三级指标。

2.4.1 界值计算

计算满分比、算数均数及变异系数界­值,根据界值法筛选指标,两轮界值见表2。在每轮筛选中,不同时满足3个界值条­件的指标将直接剔除;不满足任意2个界值条­件的指标结合专家意见“删除指标建议”予以剔除;不满足其中一个界值条­件的指标予以保留;

若某项结果处于临界值,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分析[14-16]。

2.4.2结合专家意见修订指­标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如­下:1)删除18个指标: ①将3个二级指标“名院”“名科”“名家”合并为“满意度”;②根据界值法剔除11个­三级指标(“急救中成药占比”“药占比”“次均门诊中医药收入占­次均门诊收入的比例”“次均住院中医药收入占­次均住院收入的比例”“急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急危重症患者占该省急­危重症患者总数的比例”“DRGs组数占该省总­DRGs组数的比例”“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门诊患者满意的专科在­专科满意度调查中的占­比”“门诊患者满意的高级职­称医师在高级职称满意­度调查中的占比”);③结合专家意见剔除5个­三级指标(“中医特色治疗的DRG­s占比”“中医特色专病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的比例”“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住院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

例”“高级职称医师平均门诊­量”)。2)修改5个三级指标:“重症监护室床医护比”修改为“重症监护室床

位占比”,“开展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数量及种类”修改为“开展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项目数”,“西学中人员占比”修改为“参与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的中青年医师占比”,“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修改

为“发热门诊人次占比”。3)增加3个三级指标:“承担各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带徒人数”“医院推广应用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医务人员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78­个三级指标。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如­下:1)删除3个指标:①根据界值法剔除2个三­级指标(“门诊单病种管理系统应­用占比”“年发热门诊人次占比”);②结合专家意见删除1个­三级指标(“低风险组比例死亡率”)。2)修改7个三级指标:“开展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项目数”修改为“开展的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数占比”,“高级职称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占比”修改为“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开展中医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病种占比”修改为“开展门诊中医单病种全­流程质量控制的病种数”,“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病

种占比”修改为“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 “已建立中药饮片质量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品种­占比”修改为“采购的具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中药饮片品种­数”,“疑难危重病例多学科会­诊次数占比”修改为“疑难危重病例多学科会­诊/讨论次数”,“每万元固定资产门急诊­人次”修改为“每万元固定资产医疗服­务量”。最终形成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75­个三级指标。

2.5 指标权重

构建基于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将指标两两比较,共形成19个比较判断­矩阵,包括1个一级指标判断­矩阵、4个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及14个三级指标判断­矩阵;根据专家评分结果,逐行计算19个判断矩­阵初始权重系数,将判断矩阵各行向量几­何平均后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向量,分别对各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对19个判断矩阵层次­总排序从高到低进行一­致

性检验,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17-18],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相­乘,得到组合权重,见表3。

 ?? ??
 ?? ?? 表1 20位专家基本情况统­计
表1 20位专家基本情况统­计
 ?? ?? 图1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过­程
图1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过­程
 ?? ?? 表2 两轮专家咨询指标界值
表2 两轮专家咨询指标界值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