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4-2022年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石文艳,李敬华,田野,王一萌,祖雅琪,孔静静,李国祥,于琦

- (收稿日期:2023-02-08) (修回日期:2023-04-24;编辑:宋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1994 年 6 月 15 日- 2022 年 12 月 31日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功能型便秘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 716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较高的作者是李­瑛、于永铎、刘志顺、罗芳丽,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高频关键词有“针刺治疗”“临床疗效”“便秘”“电针治疗”等,关键词聚类为9类;“穴位贴敷”“肠道菌群”成为近3年突现关键词。结论 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机构间合作较少;目前,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功­能型便秘聚焦于针刺、艾灸、推拿等疗法临床疗效,穴位敷贴疗法及肠道菌­群机制研究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非药物疗法;功能性便秘;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R259;R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2302049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TCM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p in 1994-2022

SHI Wenyan, LI Jinghua, TIAN Ye, WANG Yimeng, ZU Yaqi, KONG Jingjing, LI Guoxiang, YU Q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TCM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s. Method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TCM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was retrieved from CNKI, Wanfang Data, and VIP from June 15, 1994 to December 31, 2022. CiteSpace 6.2.R2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Results A total of 1 716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annual number of article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in the whole. The authors with the higher number of articles were Li Ying, Yu Yongduo, Liu Zhishun, and Luo Fangli,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rticles wa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clud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constip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etc.; the keywords were clustered

into 9 categories. “Acupressur­e points” and “intestinal flora” have become keyword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re group of authors in this field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nd the cooperatio­n among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massage in treating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the study of acupoint therapy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flora may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next phase of research.

Keywords: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iteSpace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属功能性肠病,根据罗马Ⅳ标准,FC是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1],临床表现以大便排解困­难、排解频次降低为主,全球FC患病率为9.4%~14%[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1]及欧洲神经胃肠病学会[3]诊疗意见指出,FC临

床治疗以容积性药物、渗透性药物为主,但服用后易产生腹痛、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在消除不良反应方面,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优势显著。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探索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1994年6月15日-2022年12月31­日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相关文献。以CNKI为例,检索式为:SU%=

(非药物+针灸+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贴压+刮痧+耳穴疗法+耳穴压豆+灌肠+蜜煎导法)AND TI=(功能性便秘+慢传输型便

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

1.2 文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献主题为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

的中文文献,包含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用药规律、综述、名医经验等相关文献;②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

排除标准:①重复文献仅保留1篇;②英文文献; ③作者、单位、关键词字段信息不完整­的文献。

1.3 数据处理

将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导­入Note Express3.8.0.9520软件,根据“作者”“题目”字段剔除重复文献,剔除作者、单位、关键词信息不全的文献。将文献导出为

Refworks格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机构名称统一至一级,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肛门病外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统一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具有相同含义的中医­诊疗术语统一,如“针灸”“针灸疗法”统一为“针灸治疗”。

1.4 数据分析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6.2.R2软件进行分析。由于文献时间跨度较长、数据量较大,为增强图谱可读性,时间切片选择1994-2022年,时间分区为5年;筛选标准“g-index ”为 25% ;修剪策略为“Pathfinder ”和

“Pruning sliced networks”,去除非重要连线,其余参数为默认设置,分别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文献3 126篇,其中CNKI 1 364篇、万方数

据1 248篇、VIP 514篇,筛选后纳入文献1 716篇。2.2 发文时间分布

发文时间分布见图1,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4-2004年发展较缓慢,2005-2016年年发文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量达12篇,2017-2021年平

稳增长,2021年年发文量达­到峰值(152篇)。

2.3 作者

作者贡献网络见图2。共得到作者节点291­个,其中李瑛(25篇)、于永铎(20篇)、刘志顺(18篇)发文量较高,依据普赖斯定律[4],核心作者最低发文

max,ηmax=25,可得N≈3.7

量 N=0.749× η 篇,即发文量≥4

篇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69位,发表文章749篇,未达到纳入文献总量的­50%,说

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2.4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见图3。共纳入研究机构219­个,主要包含中医药大学及­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高(78篇),其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62篇)、广州中医药大学(42篇)。机构之间的连线仅34­条,密度为0.001 4,表明机构之间的研究较­为独立。2.5 关键词

2.5.1 共现分析

纳入关键词345个,连线586条,频率>5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网­络见图4。其中,“针刺治疗”“临床疗效”

“便秘”“电针治疗”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表明以上疗法是研究者­们较为关注的研究内容;“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等关键词表明FC患者­预后及护理亦为当前研­究热点;“小儿推拿”“老年人”“婴幼儿”等关键词表明,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适用患者群体较广,包含老年人与婴幼儿。2.5.2 聚类分析

频次>5的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5。其中,Q=0.646、S=0.860,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结果可靠[5]。各聚类之间有较多重合,说明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相关性较

强。根据研究主题可将聚类­分为3类:①疗法:#0电针、#3穴位贴敷、#4艾灸、#5针灸、#6埋线、#8温针灸;②研究类型:#1综述、#2疗效评价;③伴随症状:#7焦虑。关键词时间线见图6。关键词“按摩治疗”出现时

间最早,综述、焦虑类关键词还在不断­出现,表明有关非药物治疗F­C伴随症状及综述研究­不断深入。

2.5.3 突现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7。10年内突现的关键词­有“神阙穴”“艾灸”“穴位贴敷”“肠道菌群”,表明研究热点从疗法本­身转向作用机制研究。

3 讨论

由发文时间分布可知,2005-2016年年发文量快­速增长,表明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自2016年起,该领域年发文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表明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作者共现分析发现,该领域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团体,但团队之间无紧密联系;其中,核心作者与其他

作者之间连线较多,李瑛、罗芳丽团队综述针刺、推拿治疗FC的研究现­状[6-7];刘志顺团队围绕针刺及­电针治疗FC的临床试­验与系统评价开展多项­研究[8-9]。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发现,该领域跨机构合作较少,可增强机构之间的交流­与项目合作,扩大临床研究的范围。

由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可知,针灸治疗、电针治疗、穴位贴敷、临床疗效是当前热点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介入大脑与­肠道双向互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调节肠道动力,改善便秘症状[10]。电针具有针刺和电刺

激的双重作用,可利用电刺激起搏肠慢­波,促进肠收缩、增强胃肠蠕动[11]。穴位贴敷是将药物贴敷­于特定

的穴位上,通过发挥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章玲等[13]研究发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FC­与部分常规西药(如乳果糖、果导片、莫沙必利胶囊等)相比,在有效率、改善便秘症状、防止复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从关键词突现结果来看,近10年突现关键词有­神阙穴、艾灸、穴位贴敷和肠道菌群。目前,有关艾灸临床研究大多­与中药[14]、耳穴贴压[15]等疗法联合使用,艾灸治疗FC疗效评价­或可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神阙具有健运脾胃、扶正祛邪功效,基于现代解剖学,神阙位于脐中央部,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部皮肤较薄,渗透力强、渗透快,在神阙进行药物贴敷或­艾灸,药效可充分发挥[16]。游梦祺等[17]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60例FC患儿,结果发现,临床有效率达90%,且在

改善便秘症状、粪便性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常规治疗组。“肠道菌群”成为突现关键词,说明目前该领域关注发­病机制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探究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的­作用机制。汤振锋等[10]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调是FC­关键

病机,其本质为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影响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导致FC患者肠道动力­减退。孙一鸣[18]通过针刺与艾灸治疗卒­中后FC患者,结果发现,针刺组与艾灸组均能够­改善便秘症状,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其中针刺可提高肠道普­雷沃氏菌丰度,降低产甲烷菌丰度;艾灸可增加患者产短链­脂肪酸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肠杆菌、肠球菌、梭菌丰度。

针对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机构之间协同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融合,推动领域发展; ②部分中医非药物疗法(如耳穴压豆[19]、蜜煎导方[20]、灌肠[21]、刮痧[22]等)未作为高频或核心关键­词出现在

本研究中,但其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仍需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或可作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③借助计算机等智能设备,探索中医非药物治疗F­C有效性的客观变化指­标,深入机制研究,探索科学内涵。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 18-26. [2] Vriesman M H, Koppen I, Camilleri M, et al.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17(1):21-39. [3] Serra J, Pohl D, Azpiroz F,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guidelines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adults[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20,32(2):e13762. [4]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5-45.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古俊,周思远,罗芳丽,等.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光明

中医,2016,31(19):2908-2910. [7] 周思远,刘婷,钟峰,等.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价指标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75-377. [8] 邝宇平,王洁,徐书君,等.电针治疗女性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生活质量

评价[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4):454-456,460. [9] 杨德莉,刘志顺.深刺天枢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10,29(5):366-368. [10] 汤振峰,沙静涛.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174-1178. [11] 张虹,傅立新.电针深刺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及安全性­评

价——随机对照盲法试验[J].中医杂志,2023,64(3):260-268. [12] 李婷.穴位贴敷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帕金森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

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2):50-53. [13] 章玲,汪莉,范德兰,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的

Meta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1):65-70. [14] 徐凯明,姜亦珍,李加佳.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

循经穴位艾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22): 21-25. [15] 巫秋珍,曾欣.耳穴贴压联合艾灸穴位­治疗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80-2181. [16] 王婧涵,吴松,程院婷.浅析“神阙穴”禁刺说[J].针灸临床杂志, 2019,35(4):66-68. [17] 游梦祺,张君,韩少博.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

床研究[J].河北中医,2022,44(8):1267-1271. [18] 孙一鸣.基于肠道菌群针灸干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19] 王丽慧.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10):1560-1562,1565. [20] 杜晓凤,张九妹,商婷,等.蜜煎导方治疗功能型便­秘的临床疗效[J].甘肃医药,2021,40(8):704-705. [21] 康宏旭,张虹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保留­灌肠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

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90-93. [22] 刘丽荣,孙惠金.李氏虎符铜砭刮痧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6):161-164.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梳理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2000 年 1 月 1 日- 2022 年 11 月 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6.1.R3软件对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并分析关键词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896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期刊主要有《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新中医》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丘中­青、刘保健、严松鹤、董霞等;发文较多的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关键词可聚为11类,研究热点以手法复位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为主。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研究集中在手法复­位以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125-05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22121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Literature about Manual Reduc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from 2000 to 2022

HU Rongrui1, ZENG Zhijun2, GUAN Honggang3

(1. The Eigh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oshan 528000, China; 2.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3. Foshan of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manual red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DRF) from 2000 to 2022. Methods The Chinese journals related to DRF of TCM manual reduction therapy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 2000 to November 27, 2022 in the databases of CNKI, Wanfang Data, and VIP were retrieved. CiteSpace 6.1. R3 software was used to perform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on authors and keywords, and analyze the temporal trend of keyword changes. Results A total of 896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publicatio­ns was on the rise. The main source journals included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etc.; authors who have published more articles include Qiu Zhongqing, Liu Baojian, Yan Songhe, Dong Xia, etc.; the institutio­ns with more publicatio­ns included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o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the keyword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11 categories,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manual reduction and fracture fixat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DRF.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CM manual reduction for DRF is still popular at present. At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manual reduction and fracture fixat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DRF, and the mechanism research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anual reduction;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analysis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DRF)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女性[1]。DRF约占急诊类骨折­的17%~25%,其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

动受限,且存在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高、预后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手法复位治疗DRF具­有显著优势,其可操作性强、便捷、显效快[3]。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期刊­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手法复位治疗DR­F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为手法复位治疗D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

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期刊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27日。检索策略为“主题(手法复位)and(桡骨

远端骨折)”,检索通用表达式:(桡骨远端骨折or桡骨­下端骨折or colles骨折or smith骨折 or barton骨折) AND(手法复位or中医正骨­or手法治疗)。

1.2 文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主题相关文献,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理论探讨等;②文献类型为中文期刊论­文。

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文献;②作者、年份、关键词、研究机构等题录信息缺­失的文献;③综述、Meta分析、会议论文、人物专访、专家共识等文献。1.3 数据处理与规范

将文献题录以 NoteExpres­s 格式导出,经NoteExpre­ss3.6.0文献管理软件去重后,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筛选,交叉核对后纳入文献。对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夹板外固定”“夹板固定”合并为“夹板固定”,研究机构名称规范化,如“陕西中医学院”规范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将规范后的文献题录以 Refworks 格式导出,命名为

“Download_***.txt”。

1.4 数据分析

将文献年度发文量及期­刊发文量导入Exce­l2016,统计文献年度发文量及­期刊发文量并绘制折线­图。使用CiteSpac­e6.1.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节点类型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Time Slicing设置为­For 2000 JAN to 2022 NOV,year per slice设置为

1年,Top N% per slice(演算时阈值)选择50,剪切方法选择 Pathfinder ,方式为 Pruning slice networked、Pruning the mergednetw­ork,以优化网络,其余选定默认设置。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选择Findclus­ters并利用LLS­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选择Burstnes­s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

2 结果

CNKI得到文献12­1篇,万方数据得到文献87­5篇, VIP得到文献327­篇,共计1 323篇文献,经去重、筛选后最终纳入896­篇。

2.1 发文时间分布

手法复位治疗DRF领­域中文期刊文献发文时­间分布见图1。该领域发文量2000-2011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发文量急剧­上升。2011年达到73篇,是发文量最多的年份,2012-2018年处于波动状

态,2018年至今发文量­逐年下降。

2.2 来源期刊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位中文期刊依次­是《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67篇)、《中

国骨伤》(63篇)、《中医正骨》(55篇)、《新中医》(31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30篇)、《中国中医急

症》(21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1篇)、《中医药

导报》(20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篇)、《临

床骨科杂志》(18篇)。可见,骨伤特色期刊发文量多,为233篇,占总发文量的26%。

2.3 作者

作者贡献网络见图2。该图谱包括611个节­点、45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由图可见,团队内合作关系较密切,而团队之间合作关系较­分散,可能与各团队研究方向­差异较大有关。其中丘中青、刘保健、严松鹤、董霞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各4篇),其次是

周杰、姜宏、刘斌、袁世民、李豫明、何承建(各3篇)。形成以丘中青、董霞、周杰为主的3个核心研­究团队。其中丘中青团队侧重点­牵引手法复位联合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DRF­的应用研究[4-6];董霞团队侧重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DRF患者骨代谢­的

机制研究[7-8];周杰团队侧重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结合及微创­接骨板技术的应用研究[9-11]。

图2 896篇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2.4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共现­网络见图3。该图谱有451个节点、7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8。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佛山市中医院(15篇),其次是四川省骨科医院(10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9篇)。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同地域或邻近院校及医­院合作较为紧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核­心,包括广东省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研究机构合作紧密;跨地域研究机构间也存­在合作

关系,主要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为核心,与四川省骨科医院形成­合作网络。从发文量和中介中心性­而言,本领域领先机构是佛山­市中医院。

图3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机构共­现网络

2.5 关键词

2.5.1 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直观反映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4。该图谱有558个节点、80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前5位关键词为“桡骨远端骨

折”“手法复位”“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石膏固

定”,与本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由图谱可知,DRF主要

发病人群是老年人,其中手法复位关键词中­心性>0.1,说明其是治疗DRF的­研究热点。

图4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5.2 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5。该图谱平均轮廓值

Silhouette)=0.96(>0.5),表明聚类结果可信。(Mean Q)=0.85(>0.7),表明聚类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结构显著,聚类合理。形成11个聚类:#0老年人、#1桡骨远端骨折、#2 colles骨折、#3内固定、#4夹板固

定、#5中药疗法、#6手法复位、#7手术治疗、#8外治

法、#9 barton骨折、#10复位丢失。

2.5.3 聚类时间线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进­行聚类时间线分析,了解该领域不同时期研­究热点演进情况,见图6。#0说明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多为老年人。#1、#2、#9说明DRF有明确的­骨折分型。#3、#4、#5、#6、#7、#8说明治疗DRF常用­方法是手法复位。#10说明手法复位治疗­DRF的常见不良预后­是复位丢失。手法复位治疗DRF的­具体方法包括骨折固定­术、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可改善和治疗DRF症­状包括肿胀、肿痛、疼痛、

关节僵硬;疗效评价指标如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桡骨高度、桡骨相对高度等;手法复位治疗DRF的­临床研究是热点,包括临床研究、疗效分析、临床效果等;此外,复位手法也是研究热点,包括中医正骨、无痛手法复位、渐进式复位等;夹板固定位置也是研究­热点,包括夹板中立位、中立尺偏位、旋后位

等;DRF病因病机研究包­括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的实验研究,评价指标包括骨密度、生物力学、骨代谢(关键词如碱性磷酸酶、淫羊藿总黄酮、水蛭素等)。近年出现使用肌骨超声­精准定位病灶点、消肿散配合牵捺抖手法­治疗复位丢失,疗效良好,可能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2.5.4 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7。突现强度最高的是骨折­固定术(突现强度11),其中突现强度较高的应­用方向有粉碎性骨折、barton骨折等。临床研究突现时间最早­且强度最强,自2000年开始突现­并持续至2008年,突现强度为9.82。腕关节功能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突现强度为9.1。由关键词突现可知,手法复位治疗DRF以­骨折固定术、外固定器为主。

 ?? ??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12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12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 图1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
图1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
 ?? ?? 图2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图2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 ?? 图4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频次>5)
图4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频次>5)
 ?? ?? 图3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图3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 ?? 图5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频次>5)
图5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频次>5)
 ?? ?? 图6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图6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 ?? 图7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
图7 1 716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FC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
 ?? ??
 ?? ?? 注:节点表示作者,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间­合作
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弱;相同颜色表示同一聚类­下的作者
注:节点表示作者,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间­合作 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弱;相同颜色表示同一聚类­下的作者
 ?? ?? 注:节点表示关键词,节点越大发文越多;连线表示共现关系,连线越多表示联系越紧­密;颜色由冷色至暖色表示­时间由远及近
注:节点表示关键词,节点越大发文越多;连线表示共现关系,连线越多表示联系越紧­密;颜色由冷色至暖色表示­时间由远及近
 ?? ?? 注:节点表示研究机构,节点越大发文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机构合­作
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弱;相同颜色表示同一聚类­下的机构
注:节点表示研究机构,节点越大发文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机构合­作 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强弱;相同颜色表示同一聚类­下的机构
 ?? ?? 图1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
图1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发文时­间分布
 ?? ?? 注: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频次越高;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紧密;颜色由冷色至暖色表示­时间由远及近图6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注: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频次越高;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紧密;颜色由冷色至暖色表示­时间由远及近图6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 ?? 注:每种颜色代表一个聚类,色块面积越大表示聚类­包含关键词越多图5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
注:每种颜色代表一个聚类,色块面积越大表示聚类­包含关键词越多图5 896篇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