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版本源流考

张若水,陈婷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

摘要:明代熊宗立所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是首部通俗化《难经》注本。全书语言通俗,浅

显易懂,为学习《难经》的门径书。其四卷本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六卷本始于原书。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国内外馆藏情况,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发现该书国内传本有四­仁堂本、富春堂本、种德堂本及存德堂本,上述传本均源自同一四­卷本,且与原刻

本分卷不同,阙误较多,整体质量较差,皆非善本。日本传本始于谷野一柏­所刊天文五年(1536年)

本,又有元和三年(1617年)、宽永四年(1627年)、宽永十年(1633年)、正保二年(1645年)刻本,及以和刻本为基础的活­字本、抄本。日本传本内容完整,版面清朗,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该书­原貌。此外,该书尚有朝鲜刻本传世。

关键词: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版本;熊宗立;中日韩医学交流

中图分类号:R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215-06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2304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rigin and Versions of Wu Ting Zi Su Jie Ba Shi Yi Nan Jing

ZHANG Ruoshui, CHEN Ting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Written by Xiong Zongli of Ming Dynasty, the book Wu Ting Zi Su Jie Ba Shi Yi Nan Jing, is the first commentary to explain Nan Jing in a popular way. The book is written in plain languag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t is one of primers for learning Nan Jing. The four volume system includes various domestic versions, while the six volume system starts from the original book.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historical records and bibliograp­hic records of various dynasties, and combined the collection situation of the Wu Ting Zi Su Jie Ba Shi Yi

Nan Jing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braries to sort out the source and flow of its vers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versions of the book in China, namely Si Ren Tang version, Fu Chun Tang version, Zhong De Tang version, and

Cun De Tang version. These versions all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four volume version,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engraved version, with many errors and poor overall quality, all of which are not good versions. The Japanese versions began in the fifth year of the Tianwen era (1536) published by Ichihide Tanino, and there were also versions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Yuanhe era (1617), the fourth year of the Kuanyong era (1627), the tenth year of the Kuanyong era (1633), and the second year of the Zhengbao era (1645), as well as movable type and transcribe­d versions based on engraved versions. The content of the Japanese versions is complete and the layout is clear, greatly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book. In addition, the book has been passed down in Korean engravings.

Keywords: Wu Ting Zi Su Jie Ba Shi Yi Nan Jing; editions; Xiong Zongli; China-Japan-Korea medical exchanges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其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帝八•十一难》二卷”,不著撰人。《旧唐书 经籍志》称“秦越人撰”。《四库全书总目》载:“《难经》八十一篇……其文辨析精微,词旨简深,读者不能遽晓,故历代医家多有注释。”《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简称《俗解难经》),是明代福建地区著名医­家、刻书家熊宗立对普及中­医经典的一次重要实践。该书以初学蒙士为对象,以俗解见长,是明代《难经》注本中较有成就的一本[1]。然目前学界尚未形成对《俗解难经》版本源流全

面系统的认识。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国内外《俗解难经》馆藏情况,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版本流传体系见本文O­SID码。

1 原刻本

据《俗解难经》熊宗立自序“时正统戊午春正人日道­轩敬识”与牌记“成化壬辰孟春良旦鳌峰­熊氏中和堂刊”可明确,其成书于明正统戊午年(1438年),原刻本为熊宗立中和堂­本,刊于成化壬辰年(1472

年)。《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载:“《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六卷,图一卷,明·熊宗立解。明成化八年(1472年)熊氏中和堂刊本,共三册,内阁文库藏本,原枫山官库旧藏。”[2]该书现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馆藏著录其刊年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此本或为原刻本。此版本书名页作“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正文卷首均作“新刊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全书共3册,由1卷难经图释与6卷­正文组成。图释题为《新刊八十一难经纂图檃­栝》,绘有28幅解释《难经》原文的图表。正文部分,依《难经》原文序次,首记《难经》原文,原文下以小字注音,后另起一行书熊宗立注­文。

2 国内版本系统

《俗解难经》一书在国内刊行多次,名称亦数次改易。经考,现有四仁堂本、富春堂本、种德堂本及存德堂本存­世。上述传本皆源于同一四­卷本,在图释、分卷等方面均与原刻本­有较大差异。

2.1 国内现存版本

《俗解难经》系熊宗立自著自刊之作,其书名在成书时就已经­明确。《古今医统》载:“正统间,熊宗立《难经俗解》,相传愈失其义。”[3]且明清目录之书均未

著录“俗解”二字。如《嘉靖建宁府志》载:“熊宗立,建阳人。通阴阳、医卜之术,注解《天元》《雪心》二赋,《金精鳌极》《难经》《脉诀》诸书,撰《药性赋》《补遗》及集《妇人良方》行于世。”[4]《福建艺文志》

载:“《图注难经》四卷,《难经大全》四卷,建阳

熊宗立著。”[5]323《万卷堂书目》:“《难经大全》四卷,熊宗立。”[5]468《千顷堂书目》:“熊宗立《图注难经》四卷,又《难经大全》四卷……”[5]284据此,诸多学者认为该书原书­在国内已佚。然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其在国内的流传踪迹逐­渐浮现。

现依刊年先后顺序将该­书国内传本分述如下。

2.1.1 四仁堂本

藏于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隆庆丁卯年(1567年)四仁堂本,是继熊宗立中和堂本后《俗解难经》现存最早的国内传本。该本首卷卷末有小字题­曰:“卢国秦越人著、勿轩熊宗立详解、静斋张世贤图注、春亭林魁校正、永川黄鸣韶校阅、信斋吴世良校刊。”本书虽未载明刊刻年代,然据校正者林魁同时所­校《新刊校正王叔和脉诀》(又名《勿听子俗解脉诀》,以下简称《俗解脉诀》)书末牌记“隆庆丁卯岁四仁堂刊”,此

本亦当为隆庆丁卯(1567年)刻本。本书正文部分大字为《难经》原文,双行小字为熊氏注文,无熊氏原书中注音内容。每卷卷端所题文字不同,首卷为“新刊八十一难经纂图檃­栝”,第2、3卷为“刻京本八十一难经”,第4卷为“新刻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据《中国古籍总目》,复旦大学亦藏有此本。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刻本《刻京本八十一难经》,考其版式特点与四仁堂­本相同,或为同一版本。

2.1.2 富春堂本

明万历六年(1578年)唐氏富春堂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唐氏富春堂系明代金陵­地区著名出版商号,主人唐富春,号对溪,出版活动多集中于万历­年间,所刻书籍见存40余种。除《俗解难经》外,亦刻有熊宗立之《俗解脉诀》《太医院校注妇人良方》等。

富春堂本《俗解难经》第4卷卷首载“上饶春亭子林魁校正”。考富春堂和四仁堂均将《俗解难经》和《俗解脉诀》同时刊刻。通过比较出版信息,发现两版《俗解脉诀》校正者、编录者相同,且均附周一朋序。两版均由林魁校正,富春堂本《俗解难经》作序者黄鸣韶亦为四仁­堂本《俗解难经》的校阅人。在版式上,四者亦完全相同,均为每半叶8行,每行17字,四周单边,黑口,单鱼尾。据此推断,富春堂本和四仁堂本所­用刻版相同,依时间先后富春堂本当­为四仁堂本之覆刻,只是更改了四仁堂本出­版人的部分信息。

国家图书馆馆藏富春堂­本文末有原书主人小记“此本舛错颇多,读时费解”,指出此书版本质量欠佳,书中多处朱笔注文系原­主友人恒齐之作。

2.1.3 种德堂本

明万历年间熊冲宇本《新刊太医院校正图注指­南

八十一难经》正文系《俗解难经》。熊冲宇名成冶,号冲宇,熊宗立五世孙,是建阳熊宗立书肆在熊­宗立之后的主要出版人。不同于熊宗立专注于医­书出版,熊冲宇刻书以民间日常­用书和童蒙读物为主[6],出版字

号有沿用熊宗立的“种德堂”,亦有用自创的“种经堂” “正德书堂”。该书文末牌记载“万历新岁春月谷旦熊冲­宇梓”,故国家图书馆及诸多学­者均著录其刊刻年份为­万历元年(1573年)。然熊冲宇刻本刊年不明­的问题学界早有关注。黄龙祥教授[7]认为,所谓“万历新岁

谷旦”或“万历新岁春月谷旦”系指万历年间新春吉日,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年月­日,故其刊刻年代只能大致­定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本国家图书馆、西安市莲湖区文化馆[8]、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均有

藏。全书四卷,卷一“新刊太医院校正图注指­南八十一难经卷之一,静斋张世贤图注,绍轩吴文炳校正”为图释部分,第二至四卷为正文,卷二题“卢国秦越人扁鹊著,鳌峰熊宗立注解,旴江吴文炳校正,书林熊冲宇梓行”。正文部分大字为《难经》原文,双行小字为熊宗立注文,无熊宗立原书中注音内­容。

2.1.4 存德堂本

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存德堂本名为《锓图注八十一难经》。存德堂是明正德年间建­阳地区出版商陈世璜的­家传书坊名。陈世璜,字耀吾,刻书以类书、医籍、史评为主。其出版熊宗立著作尚有《新刊补遗大全妇人良方》[9]等。此本四卷,

每卷卷首题“锓图注八十一难经,勿听子熊宗立俗解,静斋张世贤补正、述补”,文末有“万历丙午仲秋月存德堂­陈耀吾梓”莲龛式牌记。正文部分大字为《难经》原文,双行小字为熊宗立注文,无熊宗立原书中注音内­容。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今上海市医学会图书馆)的《俗解难经》清刻本,经查未见。目前该书国内传本均为­明刻本。2.2 国内版本源流

综合考证,目前国内现存的上述4­个版本皆源自同一四卷­本,分析如下。

2.2.1 均采用张世贤之图注

熊宗立编写该书本意为“使初学蒙士,或有取焉”。图释后又言“书图之设,所以彰明其义,使人易晓也”。图释是熊宗立注释《难经》的重要手段,也是熊宗立为了其书能­被初学蒙士读懂而采用­的关键方式。张秀民提出“《图注难经》或作熊氏与张世贤合撰”[10]。目前存世的4种国内传­本中,熊宗立图仅前5幅被保­留,其余皆采用张世贤之图,考其原因或为以下两点。

熊宗立之图亡佚,补用张世贤之图。考熊冲宇为熊宗立后人,由他梓行之传本,当颇具权威。该书序言:“逮后,静斋张世贤先生图注,鳌峰熊宗立先生注解,遂为全璧。二公之心盖天地之心矣,厥孙冲宇熊君有志于斯,携此书请质予,曰:‘《八十一难经》高祖鲁注之久矣,不侫重欲刻之,广其传,请先生为我校正。’”序中并未提及熊宗立所­作之图注,而认为张世贤之图注和­熊宗立的注解相合才是“全璧”。若有熊宗立图注传世,有“好道敬祖”之心的熊冲宇当全齐高­祖之图注才是。由此推断,《俗解难经》的原刻本在后世流传中­已经缺佚,且尤以图释部分散佚最­为严重,故后人刻书时将张世贤­之图与熊宗立之注合刊,以全其“书图之设,所以彰明其义,使人易晓也”的目的。

张世贤之图注流传更广,更受欢迎。以张世贤之图冠于熊注­之前,亦可能是基于商业目的­考量。张世贤所作《图注八十一难经》是刊本最多,流传最广的一种《难经》注本[11]。它不仅见于《明史·艺文志》,如

“张世贤《图注难经》八卷”,也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如“《图注难经》八卷,明·张世贤撰。世贤,字天成,宁波人,正德中名医也”。甚至到了清代,《图注八十一难经》还被译成满文[12]。满文医学译

著存世甚少,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将张世贤的图置于熊注­之前,或是一种吸引更多购买­者的做法。此外,《俗解难经》诸传本为了商业宣传,多在卷名加“新刊” “刻京本”“新刻”等修饰词的做法,也可旁证其书出版时的­商业考量。

2.2.2 均改六卷本为四卷本

国内《俗解难经》传本皆为四卷本,其与六卷本分卷之不同,详见表1。

这种分卷上的改动,或与熊宗立注同张世贤­图合刊的形式有关。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一图一注,图注相参。后人将两书相合时采用­熊宗立《俗解难经》先图后注的形式,将图释单列为一卷。因改熊宗立28图为张­世贤81图,图释篇幅大大增加,故将其注文每两卷合作­一卷,使全书每卷体量相当。国内学界多认为《俗解难经》四卷本系由熊宗立后人­所改。明确由熊宗立后人刊行­的种德堂本年代虽非最­早,但据富春堂本序言:“其与书坊旧版者简略有­不同矣。”可知此前已有《俗解难经》福建书坊本流传,且与富春堂本大体相似,亦为四卷本。此外,熊宗立后人中不乏有从­事医学及刻书者,故四卷本《俗解难经》或始于熊宗立后人。

2.2.3 阙文大致相同

除前文所及国内传本均­缺熊宗立注音内容外,正文部分亦有大量阙文­相同。如第一难均缺“人一日一

夜通”6字,第四难原文部分均缺“短者,阴也”4字。第十六难均缺“其志主怒……有病则喜味。此”

403字,考原刻本,为整个版面缺失。这是该书原刻本及书版­在国内流传残缺的又一­力证。另外,种德堂本整体质量较差,除上述4个传本均有阙­文外,有如第四难缺“是肾脉也。所谓正阳者,纯阳也。至阴” “短者,阴也”,第七难缺“夏至则阳极阴生”等诸多阙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俗解难经》国内传本皆源于同一四­卷传本。据现有资料可考,出现时间最早的四卷本《俗解难经》为建阳书坊本,此已佚之本或为现存国­内传本之底本。今存世诸本之间版刻质­量亦有高下。种德堂本俗字、异体字多,版面局促,较其他传本衍文、脱字更多,阅读体验最差。存德堂本次之,四仁堂与富春堂本字体­较大,版面疏朗,质量较好。

综上,《俗解难经》的国内流传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明代,流传地区囊括贵溪(今江西省贵溪市)、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及福建建阳地区,应为当时国内影响力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注释《难经》之作。原书在明代中后期已难­寻全本。现存国内传本或源自同­一建阳地区出版的四卷­传本,图释及注音部分遗失且­正文错讹较多,与原本状貌相去甚远,皆非善本。

3 日本版本系统

《俗解难经》传日后,颇受当时学界重视,不仅有足本原书存世,亦被多次刊刻而广泛流­传。其存世日

本传本有天文五年(1536年)、元和三年(1617年)、

宽永四年(1627年)、宽永十年(1633年)、正保二年

(1645年)刻本,另有活字本及抄本。

3.1 《俗解难经》传日

明代福建地区刻书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且无论是官刻、坊刻还是私刻,出版图书均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明代福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图书市场,出现“天下客商,贩者如织”的景象。作为该时期建阳地区重­要出版人的熊宗立,其所著医书依靠该地区­图书产业区域优势而广­泛传播。

《俗解难经》的传日与中日海上贸易­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堺­市是熊宗立著作传日

的关键地点。1528年在堺市活跃­的富商兼医师阿佐井野­宗瑞出版了熊宗立的《名方类证医书大全》。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刻印出版的中医典籍。再稿于享禄

二年(1529年)的“现存最古日本人所撰《难经》注

释之作”[13]《难经云庵抄》载“右此难经抄两册者,二十年前于和泉府自笔­之”,“新刊勿听子(熊宗立)俗解八十一难经卷之一,性细书之头圈者延寿院­之讲义也”,即20年前(1509年左右),该书作者谷野一柏于和­泉府(堺)抄写了《俗解难经》,并写下了延寿院的讲义。真柳诚教授推测一柏在­堺市向医师竹田高定

学习熊宗立医书的可能­性很高[14],此后,谷野一柏还校正刊行《俗解难经》。使该书成为第2本日本­刊行的医书。

3.2 和刻本《俗解难经》源流

和刻本《俗解难经》,最早由日本僧侣、医家

谷野一柏于日本天文五­年(1536年)校刊完成。该本图释卷卷末有其门­人释尊艺所作之跋:“越前州一乘谷之艮位一­里许,有山曰高尾,其麓有寺,人号曰高尾寺,有□安以医王善逝尊像。太守日下氏宗淳云俾一­柏老人校正熊宗立所解­八十一难经之文字,句读而募工镂梓以墨于­本堂,善医国救民之意欤?-时天文五年丙申九月九­日释尊艺”。据跋,此版由谷野一柏受越前­太守日下氏宗淳(朝仓孝景)之命,对《俗解难经》施以句读,并作校正刊行,刊版置于供奉有医王善­逝尊像的高尾寺大堂之­中。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整体版面和原刻本相近,每半叶11行,每行21字,四周单边,版心载书名“难经”及卷数、页码。此后由于越前朝仓氏在­多次战争中落败,其势渐微。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书版的归属也发生了变­化。据《粟屋胜久战功记》所载,该书版作为越中守胜久­战胜一乘谷的战利品,被捐赠给了西福寺(位于今日本福井县

敦贺市市郊)。1965年福井县将现­存六块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书版列为县级文化遗产。

天文五年本除将原牌记­中“旦”误刻为“且”之外,与原刻本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书前附熊宗立画像。此画像原在熊宗立所著《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一书中。原图上方为“鳌峰熊宗立

类编”,两侧有建本习见的联语“集诸贤阴阳总括,开

百世历日流行”[15]。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借用《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之图,将图像上方标语易为“鳌峰熊宗立俗解”,书页、栏杆等部分花纹也略有­不同。在《俗解难经》书前刻印作者画像的做­法亦见于种德堂本。但较之种德堂本书前所­刻士人游玩之图,和刻本画像中的儒士形­象与熊宗立渴望将医学­知识传授与“初学蒙士”的“传道授业”思想更为相合。

多12幅图释。与“六十八难手足阴阳井荥­输经合刚柔配偶图”中文字表述相对应,天文五年本在熊宗立图­释卷后另附12幅图,详细标注十二经脉五输­穴在体表的具体位置。此12图初载于天文五­年本,且未并入图释卷中相应­位置,而是置于图释卷末熊宗­立“难经图说”结语之后。此或是谷野一柏为区别­自作之图与熊宗立原图­有意为之。增作之图延续了熊宗立­原本的图释风格,未破坏原书图释的整体­性,有锦上添花之效。

日式“训点”。为方便日本人研习,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中刻有表示阅读顺序及­读音的“训点”。

眉批。天文五年本有眉批5条“集传序大经大法云”“书曰旁求俊彦启迪后人­云”“以用也”“在声在志欤又喜”“铜人明堂同云风府发上­一寸”。此均不见于《俗解难经》原刻本及国内传本。

据真柳诚等学者考证天­文五年本《俗解难经》问

世之后,日本出版业者还于元和­三年(1617年)、宽永

四年(1627年)、宽永十年(1633年)[16]及正保二年

(1645年)[17]对《俗解难经》一书进行了校勘与复刻。元和三年本与宽永四年­本书前均附熊宗立画像,图释卷后有疑为谷野一­柏所作的12幅图释,有日式训点及眉批。相较于熊宗立的原刻本,这些相同的标志性特点­提示天文五年本当为此­两版和刻《俗解难经》的底

本。但元和三年本的训点较­天文五年本多有不同[18],且就版式特点而言,天文五年本四周单边,无鱼尾,而元和三年本四周双边,黑口,对花鱼尾。宽永四年本与元和三年­本版式相同。据京都大学图书馆,正保二年本版式亦与元­和三年本同。据上可知,元和三年本的版式多被­其后和刻本沿用。

清末民初,杨守敬利用身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随员的职务之­便搜罗大量汉籍运回国­内。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载有日本抄本及日本翻­明刻本《俗解难经》,和刻本《俗解难经》便在这时传入中国,国内学者也得以在数年­后重新得见《俗解难经》之全本。现将上文所及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俗解难经》版本信息统计如下,见表2。

3.3 其他日本传本除上述和­刻本外,《俗解难经》一书在日本亦有活字本­及抄本传世。据《医研会图书馆所藏图书­目录》,

该馆藏有庆长年间(1596-1615年)古活字本《八十一难经图》一册。然该书整理书票记载,此本为元和

六年(1620年)本。另京都大学图书馆亦藏­有活字本《俗解难经》正文2册,年代不详。此活字本《俗解难经》每半叶11行,每行21字,四周双边,黑口,对花鱼尾。版心载书名“难经”及卷数、页码。有疑为谷野一柏所作的­12幅图释及眉批而无­日式训点,整体版式与元和三年刻­本相近。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及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均藏有《俗解难经》抄本。两本皆有释尊艺之跋,或均以天文五年刻本为­底本。

综上所述,《俗解难经》在日本的流传始于贸易­发达沿海城市堺市,并通过修习熊宗立医学­的学者、僧侣传至其他地区。该书在传日后被多次刊­刻,表明其受众不仅局限于­少数学者,良好的市场表现反馈到­该书后续的出版活动当­中,被当时日本医书市场欢­迎。在版刻质量上,和刻本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俗解难经》的原本状貌,版式清朗,刻印清晰,版本质量佳,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出版《俗解难经》均以和刻本为底本。日本活字本及抄本以和­刻本为底本,整体质量与和刻本相似。

此外,《俗解难经》亦流传至朝鲜。党志政[19]考证

1610年成书的朝鲜­医书《东医宝鉴》中引录了《俗解难经》对胃腑重量的记载,据《聿修堂架藏医书目》

记载《俗解难经》有六卷本朝鲜国刻本[20]。

4 结语

综上,《俗解难经》流传各国的过程中渐有­四卷本与六卷本之分。四卷本《俗解难经》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是由于足本原书在国内­流传过程中残损不全,建阳地区出版商将熊宗­立注文与张世贤图释合­刊而成。六卷本始于原书。得益于有足本原书流传,日本学者在忠实于原书­分卷与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图释、眉批、训点等内容以便日人学­习,形成了独特的和刻本系­统,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活­字本及抄本。此外,朝鲜刻本亦为六卷本。《俗解难经》作为广泛流传于中、日、韩

三国的医书,先前学者对其版本研究­皆侧重于本国书目著录­及馆藏。全面归纳梳理该书的版­本系统,对于进一步研究《俗解难经》学术特色及中、日、韩古代医学文献交流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瑞麟.历代注释《难经》的概况(上)[J].湖南中医学院报,1998,

18(3):61. [2]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册:子部[M].北京:中华书局,2007:840. [3]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0. [4] 夏玉麟.建宁府志:卷十八[M].汪佃修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580. [5] 李茂如.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6] 方彦寿.建阳刻书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300. [7] 黄龙祥.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J].文献,1998,20(2): 129-152. [8] 谢水顺.福建古代刻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289. [9] 马继兴.中医文献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4. [10] 张秀民.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988:170. [11] 马继兴.经典医籍版本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47. [12] 陈红彦.敦煌·西域·民语·外文善本掌故[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

社,2017:224. [13] 小曾户洋.日本汉方典籍辞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91. [14] 真柳誠.朝倉氏遺跡出土の『湯液本草』[J].日本医史学雑誌, 1993,39(4):501-522. [15] 方彦寿.明代建阳刻本广告刍议[J].文献,2001,23(1):177-184,2. [16] 真柳诚,梁永宣.日本江户时期传入的中­国医书及其和刻[J].中国科技史料,2002,23(3):55-77. [17] 小曾户洋,関信之,栗原万理子.和刻本漢籍医書出版総­合年表[J].日本医史学雑誌,1990,36(4):459-494. [18] 陈旭东.日本翻刻建本汉籍图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144. [19] 党志政.《东医宝鉴》引录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20] 崔秀汉.朝鲜医籍通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73. (收稿日期:2023-04-12) (修回日期:2023-10-20;编辑:张宇)

摘要: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方法与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即PCBL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京华传承班及­2020级京华传承班­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共­64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2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基础理论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关键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微信平台;中医内科学;本科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4)02-0221-04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2301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CBL Teaching Mode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CHENG Peiyu, LIU Wen, FU Qi, XU Yongmei, YANG Guowang, WANG Xiaomin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method combined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CBL) method (PCBL)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s A total of 64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CM in the 2019 Jinghua Inheritanc­e Class and the 2020 Jinghua Inheritanc­e Clas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PCB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WeChat platfor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CB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can stimulate the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help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Key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case-based learning method; WeChat platform; TCM intern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teaching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2JYY305);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JY22130)通讯作者:王笑民,E-mail:wangxiaomi­n_bhtcm@126.com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对能否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但由于中医内科学涉及­多个内科病种,涵盖学生既往所学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部分“四大经典”及中医各家学说内容,要求学生基础扎实,才能较好实现知识的梳­理与融合。依靠传统的以单纯教师­理论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以问题为中­心(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与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方法相结合(problem and case-based learning,PCBL)的教学模式,将来自

临床的真实且标准化的­案例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强化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快速了解中医­临床、把握临床问题核心,进而逐渐融入中医临床,增强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性。

微信作为手机端APP,具有不受时间、地点的限

制的优势,可支持多人线上实时讨­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及时­沟通学习内容,且支持PPT、文

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该过程可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可较大程度弥补线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不足[1-4]。本研究探讨优化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基本功,为中医院校的中医内科­学本科生教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的6­4名学生,其中2019级京华传­承班31名学生为观察­组,2020级京华传承班­33名学生为对照组。2组教材、教具统一。2组学生年龄、性别、既往中医课程平均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2组均按照教学大纲,课程内容选取相同中医­内科常见病,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按照课前预习、课

上PPT展示、课后答疑等常规方法,不设课前案例,不设课前讨论内容,课前预习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以填空及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

观察组: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①于授课前1周,由班长成立学习小组,分别建立微信群,由教师在微信平台上介­绍PCBL教学模式的­方法及流程,使学生了解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每位学生需思考自身在­该教学模式中的定位,思考自身角色如何转变,要求学生在教师应用该­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讲解需要学生配合­的部分及相关教学要求,由教师提前1周备好教­学材料及病例资料并发­放给学生,使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并通过查阅网络资料等­方式,结合理论知识分析病例­资料。②于授课前2日,教师在微信群里发送教­学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及­授课PPT供学生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微信群­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教师暂不予解答。③线上授课在腾讯会议进­行,并由班级学习委员录制­课程后发至微信群。整个教学过程以标准化­的、经教师整理且事先提供­的案例为主进行展开,由教师设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讲解疾病的定义、源流等基本内容,学生带着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以引导为主,为学生提供病例相关的­检验、检查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分析病例后­由教师点评。教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掌控教学节奏,对每组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补充、总结。教师由单个案例症状、体征的变化,延伸至本节课疾病的其­他证型,讲解不同证型的辨证要­点及异同。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参与,自由地表达观点,鼓励学生将既往所学课­程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等知识综合运用于­案例辨治。教师通过案例重点分析­中医理、法、方、药,同时讲解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常规诊疗方法。教师引导或学生主动提­出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托理论课及临床真实案­例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学生可于授课过程中在­网上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分组讨论并归纳案例中­的知识点,再由教师对案例全面分­析,对学生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评价,给出充分的理论依据,一起完成病例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和归纳。此外,开展随堂的理论和案例­考核,课堂上公布答案,及时答疑,评价授课效果。④授课结束后,组长通过微信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通过微信沟通答疑,再次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成绩

包括理论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微信端理论及实践考核:课程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10道理论(总分50分)及5道课堂相关病案分­析测试(总分50分),共计100分,测试内容为课堂所教授­的常见疾病的理论基础­和典型病例分析。试卷评阅者由1名本课­题组教师担任,阅卷标准参考执业医师­考试答案标准。评分等级:低于60分为不合格,60~79分为合格,

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优良率(%)=

(良好+优秀)÷总人数×100%。

1.3.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PC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主要调查该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加强团队协作能力5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整体­综合满意度,采用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非常赞同计5分,比较赞同计4分,一般赞同计3分,不太赞同计2分,不赞同计1分。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若有一题及以上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共计发放64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100%。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xˉ±s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学生理论知识及病­例考核成绩比较

学生考核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比较见表2。2组考核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2.2 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5个评价方面­对PCBL教

学模式教学效果反馈较­好,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2022年《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5]。国家层面要求中医药教­学要符合时代发展,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变革教学模式。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授­课多为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情况,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各中医院校应用翻转课

堂、PBL教学、CBL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有益尝试。各类新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不同年级在具体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时各有侧重,应结合各课程授课的实­际情况及内容进行方法­创新。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释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应用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要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医内科学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即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针对该问题,目前部分医学院校进行­PBL教学的尝试,取得良好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常规PBL教学模式显­现出一定局限性:

从学生角度而言,PBL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基础,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临床问题,此类问题需从临床出发、紧扣教材,而多数学生难以达到该­水平。部分学生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习知识点,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教师角度而言,各教学医院面临繁重的­临床工作,医生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担任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与学时内­较难进行深入讲解。上述原因造成常规PB­L

教学模式难以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全程开展[6-7]。

CBL教学是基于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标准化的、真实的临床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可加深对临床知识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8]。CBL教学可使学生充­分体会临床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学习教材、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可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BL教学的关键在于­临床案例的选择,与其他学科不同,分析医学案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案例需要和课程紧密结­合,教师应掌握临床案例的­难度。分析临床案例需要临床­经验的支撑,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可能出现无法准确分析­案例

或“人云亦云”的情况。因此,CBL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条分缕析、循序渐进地分析案例,拆解临床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CBL与PBL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关联性,二者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既可根据典型病例模拟­实际临床场景,培养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又可针对设置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知识面,进而使学

生由临床见习、实习更好地衔接至今后­临床工作[9-11]。

学生们利用微信,建立微信群学习,可不受地点与时间限制,即使学生在课外仍可继­续学习。利用微信群组,学生可分组学习,课前线上预习讨论,教学的同时还可应用微­信群自带功能进行投票,如有需要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视频对话,对于教师把握学生上课­时的状态有极大帮助,小组讨论环节利用微信­群组的功能,便于同学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后利用微信平­台及时答疑,学生还可继续提出新问­题,促进了师生互动及学生­间互动。此外,上传至微信平台的教学­资料、教学语音等均可在一定­时间内留存,便于学生课后反复学习。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及临­床综合能力,整体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显示,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加深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移动性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及科­研意识、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显著效果被广泛认可。本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在线上组织、提供案例时需花费较多­精力,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也需要网络稳定等客观­条件。PBL与CBL

教学模式的联合使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线上教学在课堂效果方­面与线下教学面对面沟­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建议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学的本科生­教学中充分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授课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对中医内科知识­的掌握,培养临床实践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基于微信平台的P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Burgess A, Van Diggele C, Roberts C, et al. Team-based learning: design, facilitati­on and participat­ion[J]. BMC Med

Educ,2020,20(Suppl 2):461. [2] Zhao W, He L, Deng W,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case-based learning (C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yroid disease[J]. BMC Med Educ,2020,20(1):381. [3] 孟胜喜,陈慧泽,曹健美.综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研

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30-32,42. [4] 吴竞婧,陈镇,张祖余,等.微信联合PBL、CBL教学法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38-41. [5] 玖九,武继彪,解伟.中医药人才培养如何进­一步发力?[J].中国卫生人才,2022(9):27-32. [6] 常岚,王闯.我国临床医学PBL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5):109-113. [7] 龚燕冰,杨正荣,暴雪丽,等.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9):175-176. [8] 玄先法,王玉新,张以勤,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9):52-55. [9] 蔡运林,唐浩然,伍季,等.案例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泌尿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89-290. [10] 骆敏,李永强,谢裕安.PBL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进行肿瘤内科­学教学探讨[J].内科,2016,11(5):790-791. [11] 司春婴,关怀敏,王贺,等.基于联合案例式和问题­式教学法的PCBL教­学法在高等中医院校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9,16(34):92-95.

(收稿日期:2023-01-12) (修回日期:2023-02-03;编辑:向宇雁)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