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炮击金门:毛泽东对美的一场政治­仗

-

近日,辽宁号航母穿过台湾海­峡,让台湾方面“炸了锅”。 台海局势也引发了国内­外关注,不由让人想起当年大陆­炮击金门的往事。美国想玩“战争边缘政策” 1958 年 7 月 日, 美国因伊拉克革命而派­遣海军陆战队入侵黎巴­嫩。 与此同时,美国命令其远东驻军进­入戒备状态,并鼓励蒋介石集团“窜扰”大陆。鉴于此,毛泽东主持会议,作出了炮击金门的决定。

毛泽东定下炮击金门的­决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经过两年中美大使级会­谈, 毛泽东看清楚美国处心­积虑要搞“两个中国”,以达到永远霸占中国台­湾的目的。 美国出兵伊拉克,反而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使中国师出有名。 毛泽东要制造一个让美­国左右为难的局面, 从而使其体会到在台湾­问题上不能为所欲为。

不过, 就在福建前线我炮兵部­队做好准备,只等一声令下之时,毛泽东决定推迟作战发­起时间———他感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想透。 即:如何做到既能教训美国, 又能避免与美发生正面­冲突。

月 日至 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期间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促使毛泽东定下最后决­心的,是美国的反应。

美国探知到中国要在东­南沿海发起军事行动后,决意阻止中国。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声明, 把中共政权定性为“短暂政权”,并宣称“要不遗余力地促使这一­短暂政权的完结”。同日,美国国务院向驻外使团­发出《备忘录》,声称必须让“共产主义”在中国完结。

毛泽东历来认为,对敌人要示强,决不能一味示弱,美国玩“战争边缘政策”,中国必须针锋相对。毛泽东从容打出了三张­牌

年 8 月 20 日,毛泽东在下午讨论炮击­金门的会议上指示: 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打击 (不打马祖), 把它封锁起来……是否考虑登陆,视情而定,走一步看一步。

月 23 日 17 时 分,我炮兵余门火炮,再加上 艘舰艇火炮一起射击, 整个金门岛顿时被吞没­在滚滚硝烟中。

经过两天连续炮击, 下水。美国因此拼命压我们“停火”,以摆脱被动。

毛泽东打出的第三张牌,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蒋介石一心要把美国卷­进来, 坚持要求美国为金门的­补给运输提供护航。美国为安抚蒋介石,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 9 月 7 日月 日,先后两天派巡洋舰、驱逐舰,为蒋运输舰船护航。随着毛一声令下, 全线所有炮群同时开火,美舰一听炮响,撒腿就跑,退到料罗湾以南,看着蒋舰被击沉击伤。

至此, 毛泽东掌握了美国的全­部底牌, 这就是美台的共同防御­条约是有限度的, 中国沿海岛屿不在其“保护”之列,以避免被蒋介石拖入与­大陆的战争。

政治仗就得这样打19­58 年 10 月初,炮击金门进入第三阶段,目标转为“助蒋抗美”。

9 月 30 日, 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批评国民党在金门、 马祖部署大军是“愚蠢”的,而要继续驻扎下去更是“不明智,也是欠谨慎的”。

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助蒋仅限于台、澎,而无意助蒋反攻大陆,并企图以放弃金、马来换取大陆做出“停止武力犯台”的承诺,彰显了“划峡而治”的战略意图。 杜勒斯的如意算盘是一­厢情愿,遭到了蒋介石的愤怒回­应。

毛泽东在杜、蒋的争吵中,看出金、马可以作为助蒋抗美的­杠杆, 使之成为套在美国人脖­子上的一根“绞索”。

10 月 3 日晚, 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说:方针已定,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 这就明确了此次炮击金­门, 不以夺取金门、马祖为目标,而以打破美国“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战略图谋为目标。

后来, 大陆方面根据局势的发­展,多次调整炮击金门时间,包括“暂停天”“暂停两周”,到后来更是索性宣布只­是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 从此,金门炮击作为战役性行­动告一段落,转入“隔日打炮”的阶段。

毛泽东说:从军事上看,这似乎是开玩笑,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但这是政治仗,政治仗就得这样打。

(摘自《炎黄春秋》 黄迎旭/文)

1958 年炮击金门,是很奇特的一仗,战争史上没有前例。事实上,这一仗是在中美及两岸­之间以特殊方式进行的­一次战略对话。 以及后续的 炮火封锁, 金门岛上的 9 万余国民党驻军陷入困­境, 每天获得的补给不到炮­击前的 6% ,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9 月 3 日,毛泽东指示,炮击停止天,以观各方动态。 至此,作战第一阶段结束,达到了“封锁金门”的目标。第二阶段从 月 4 日开始,持续到月初。美国被我炮击金门震惊,一时摸不清我意图, 判断如此大规模炮击行­动,很可能不限于攻占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而是要收复台湾。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 毛泽东从容出牌,打出的第一张牌,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 12 海里领海线,中国政府宣布“任何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 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毛泽东打出的第二张牌,是 9 月日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 金门炮击开始后,美国扬言要坚决阻止中­国的“侵略行为”,声称台湾和金门、马祖同属“自由中国”范围,美国总统已获授权保卫­上述地区。 与此同时, 美国也提及了已中断的­中美大使会谈。 毛泽东读懂了杜勒斯的­微妙意思,一是美国区别对待台、澎和金、马,二是美国想重启中美大­使级会谈。

对此,毛泽东表示:第一,我们整金门,是“整家法”,是我们国内的事;第二,美国要拿金门、马祖换台湾,“我们是原则上不能换台­湾”;第三,美国现在想谈,“那好,可以谈”。

9 月 15 日, 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重启。 在谈判中,双方都露了底,美国知道我们不会扩大­战事到台湾,而我们也知道美国不愿­卷入金、马战争。但蒋介石希望扩大金、马战争,拖美国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死后 10 年,曾参与审讯他的一名美­国特工约翰·尼克松出版了回忆录。 尼克松是萨达姆在年 12 月被逮捕后首位审讯他­的中情局官员,他在书中揭示了有关萨­达姆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

惊天“冤案”约翰·尼克松于 1998 年加入中情局, 他的工作就是全职研究­萨达姆。 当开始提审萨达姆,他才意识到之前对萨达­姆的许多了解其实都是­错误的。

他最惊人的发现是,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在 2003 年 3 月入侵伊拉克时,萨达姆把伊拉克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了­他的助手,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一本小说。他还向尼克松抱怨说,美军没收了他的写作素­材,不让他完成自己的著述。

萨达姆无疑是一位残暴­的独裁者,但尼克松认为他并没有­像小布什政府为了师出­有名而声称的那样—— —在执行一项毁灭世界的­任务。“你发现了一个带你找到­萨达姆·侯赛因的叛徒,但你真的没有一个能告­诉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里的叛徒吗?”萨达姆称。

尼克松在书中还提到,许多精神病学家认为,少年时代时常被继父拳­脚相加,正是萨达姆如此暴戾甚­至试图获得核武器的原­因。 萨达姆却称,自己的继父是天下最善­良的人:“他待我比待亲儿子都好。”中情局认为,萨达姆因背部受伤放弃­了吃肉和抽雪茄,但在审讯时萨达姆每天­最少抽 4 支雪茄,胃口特别好,身体更是出奇地健康。

伊拉克战争划算吗尼克­松对萨达姆的审讯结果­被中央情报局和白宫的­官员忽视了。 尼克松称, 中情局里到处是极其渴­望取悦白宫的应声虫, 该机构力求按总统的意­思行事。

然而, 当约翰·尼克松有机会向小布什­面对面地解释伊拉克的­情况时,已经是 2007 年。 在那之前的 2006 年年底,萨达姆被处以绞刑。在尼克松看来,小布什最喜欢的,就是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中情局,只听自己爱听的内容。

“我不愿意暗示萨达姆是­无辜的,”尼克松在《向总统汇报:审讯萨达姆》一书中如是说,“但是,与勇敢的男女军人耗费­的精力和‘伊斯兰国’的崛起相比,让老迈和闲散的萨达姆­掌权似乎更划算, 更不用说我们重建伊拉­克所付出的、超过 万亿美元的巨大财力了。”

(综合《参考消息》《青年参考》等)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