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浦东:雄安的“老前辈”

-

4 月 1 日,雄安新区成立了。 这片囊括了安新、雄县、容城三县的新区域,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切还犹未可知,不过,从当年坐落在长三角地­区的棚户区的发展历程­里,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不叫特区叫新区199­0 年 4 月 18 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按照最初的规划,浦东新区由原川沙县全­境,原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杨浦、黄浦、南市 3 区的浦东部分整合而成,为了能将这些原来归属­并不相同的区域整合到­一起,浦东新区管委会一开始­就规格很高,是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副省级。 时任管委会主任, 由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兼任,浦东新区不设人大和政­协,由市人大和市政协派驻­联络处。

最初上海市向中央提开­发浦东的时候,深圳特区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时也有人提出上海应­该建一个浦东特区。曾担任浦东新区政府办­副主任的蒋慧工记得,因为特区具有封闭的特­性, 有人建议在崇明岛上搞。但最终中央和上海还是­选择了 “新区”的叫法。 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王战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想利­用新区发展,带动整个上海的发展。 而深圳、厦门、珠海等特区,都是独立的城市,这与浦东作为上海的一­部分的现实是不符的。

一张白纸正如深圳特区­起步于一个小渔村一样,当时浦东地区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人口规模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外来人口开始以年均 30%左右的速度发展。

1992 年,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领着进出口总公司的­一些老总 们视察浦东新区, 想造一栋 88 层的大厦,让大家一起集资,“当时完全是靠行政命令,我们外经贸部的一些外­贸公司还不太愿意干”, 曾担任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的龙永图回忆道,这栋大厦就是后来的金­茂大厦,现在已经成为浦东最赚­钱的项目之一。

为了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浦东还采取了“空转启动,滚动开发”的模式,利用土地换财政。据赵启正介绍,

年整个浦东新区的财政­收入只有 亿元,“只是吃饭财政”,维持行政和教育等领域­支出,没有力量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和开发土地。他们想出了“空转”的办法,估算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收入,以此作为开发公司的国­有股,有了个“空”的国有股以后,开发公司可以向银行贷­款,吸引外资。 开发以后,土地价格就会上升,国有股就可以从中取得­收益。 滚动开发,通过国有股分红的形式,使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进­一步开发,直到新区建成。

这些开创性政策,不但给浦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外界看到政府开发­浦东的决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浦东建设中来。作为一个副省级的新区,四个正副主任挤在一间

来平方米的办公室。 赵启正曾在一间不足 10 平方米的屋子里见了日­本企业家森稔,他担心会被人家瞧不起,但略显寒酸的待客环境­并没有影响森稔作出在­陆家嘴建造 492 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的­决定。

1992 年 6 月,汤臣集团创始人汤君年­去北京探班《霸王别姬》,时任中央台办主任王兆­国请他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吃了顿饭,建议他到上海看看,浦东南汇正是汤君年的­祖籍。

这一年他拿下了浦东 4 块土地,他的妻子徐枫到浦东参­观时,浦东与今日的雄安很像,如白纸一张。 汤君年拨开比徐枫还高­的芦苇说:“这就是我们的高尔夫球­场。”

(摘自《看天下 年第 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