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宗馥莉希望能并购“娃哈哈”

-

“自立”梦遇阻出生于 1982 年的宗馥莉在年顶着“首富千金”的帽子留学归来, 进入父亲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在生产基地操练,一步步改变了父亲对自­己的看法。

年,宗庆后把主做食品饮料­生产加工的杭州宏胜饮­料公司分拆出来给女儿­单独经营,2015 年宏胜入选

中国民营企业 强企业榜单》, 营收约 亿元,宗馥莉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小王国。 年 月日,宗馥莉通过其实际控制­的恒枫资本(宏胜饮料母公司)向中国糖果提出现金要­约(即收购通告),预计花费 亿港元(约合 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桩被业内看好的­收购案, 却在 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宗馥莉在声明中称:“这是一次积极的,具有建设意义的探索,为公司未来在相关领域­进行布局提供了宝贵经­验。”

收购中国糖果,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宗馥莉“借壳上市”并真正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这次失败意味着宗馥莉­的“自立”梦想被暂时打破,而随后发出的声明似乎­暗示了宗馥莉 “再接再厉”的态度。

“我不是喝娃哈哈长大的”宗馥莉说,她爱喝的是乌龙茶和铁

日前,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微博贴出­一则关于“与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现金要约失效”的声明,引发多重解读。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让子女“接班”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有些富二代们更希望­通过“拓展版图”或“转型”来证明自己。 观音 ,“我不是喝娃哈哈长大的 ”。当所有人琢磨着她何时、如何继承宗氏庞大的家­业时,宗馥莉却思忖着 颠覆———她 在

年 7 月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产品。 从酝酿到启动 4 个多月, 一切以加速度进行。不计成本。

这是一种果汁,与电商结合,消费者自选口味定制生­产。 在外界看来,这不仅颠覆甚至有些“任性”:不同于宗庆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这款饮料的试点放在一­线城市,走中高端路线。 重点是,市面上还没有同质产品­可参照。有人问:“失败了会怎样?” “重新来过”。 宗馥莉说,这是她自己的事,与父亲无关,与娃哈哈集团无关。 或许,这是一次独立宣言。初中前往美国求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宗馥莉形成了一套西方­化的处世 逻辑———直接,坚持自我。 回国 10 多年,她仍在“随俗”的道路上适应。

与她父亲宗庆后推崇的­企业“家文化”不同,“人情”在宗馥莉的眼中更像是­一粒沙子,她崇尚的是制度和效率,早期她手下的一些员工­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被直接开除,难有“讲情”余地。 而宗庆后会悄悄地把被­女儿开除的优秀员工“收回”娃哈哈集团。

宗庆后曾经安排一些有­经验的人帮助女儿变得“更接地气”,但 多年来,旁敲侧击、韬光养晦这些“社交哲学”,宗馥莉现在也没学会。 她说话语速快,直奔主题,直击要害,不预留迂回空间,即使在批评某事某人上­同样如此,干脆直接,手起刀落。

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从外形来看,宗馥莉带有很多她父亲­的痕迹:身形高挑,面部线条坚毅。但论起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企业管理,这对年龄相差 37 岁的父女太不一样了。

宗庆后一年几乎有 天跑在市场一线, 他更相信用脚跑出来的­经验和直觉;而在宏胜员工眼里,宗馥莉更关注数据分析。

面对娃哈哈转型,宗氏父女也有不同看法。 宗庆后认为,让一个拥有

多家分公司 万员工的庞大企 业转型,只能慢慢推进;宗馥莉则觉得转型已经­极为迫切———“我觉得他整个思路需要­重新调整。”

“娃哈哈曾经辉煌过,现在一般般。”宗馥莉说。

年,宗庆后首次登陆胡润全­球百富榜首;2012 年, 他又登上福布斯中国首­富宝座。 但过去几年娃哈哈市场­业绩有下滑趋势,在这个时间点,宗馥莉推出新产品,会有更多的解读:是娃哈哈转型的探路,还是宗馥莉接班的前兆?

但宗馥莉只承认,这是她的宏胜集团的转­型。“我不想做个继承者。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呢? 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拥有它。 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话, 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那就是一种拥有,不是继承。”

“宏胜创建的时候是从娃­哈哈那边引进的人和组­织架构, 包括一些想法,但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娃哈哈那边的印迹越来­越少了。”宏胜集团精益发展部部­长王捷说。

根据宗馥莉的布局,宏胜特别引进了一批全­新的生产线,做转型模式。

不难察觉,宗馥莉正有意将未来的­宏胜跟父亲切割开来,回国 10 多年后,一直困惑于外界的偏见———为什么认为她所拥有一­切的前提都是继承。 “你用来开拓的原始资本­不是继承了父亲的资产­吗?”

“宏胜是我一脚一拳去开­拓出来的,我父亲并没有帮助我什­么。 他给我的就是一个订单,剩下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去搞定的。”

(综合《中国企业家》《齐鲁晚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