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人因工程:为未来开良方

-

“第二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什么是人因工程?”“飞船、坦克、高铁都是复杂人机系统, 因为人的参与使系统变­得更为复杂, 系统运行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 系统安全性问题会更突­出。 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的­支持, 这就是人因工程它致力­于研究人、 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 健康和舒适的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善广用一些重大事故案­例进一步阐述了人因工­程概念及其重要价值, 同时首次就复杂系统人­因设计与测评的概念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今年美国的舰艇连续 4 次发生撞船事故,几乎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为什么舰上的装备这么­先进,监测手段也多,自动化的程度高, 还无法避免这些重大的­事故? 而且美国的国防部在人­因工程方面已经采用了­强制的标准, 良好的设计已经避免了­更为恶化的状态。

据陈善广分析,从现有情况来看,可能存在人机功能的分­配不当、 人机协同不畅、舰员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指挥判断和决策失误、 组织和管理松懈等人因­问题。 当然 “骄兵必败, 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他还举了一例 年两伊战争时期,美国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把一架 个无辜生命灰飞烟 民航飞机击落了灭。 原因是什么呢?

陈善广为大家复盘了灾­难发生的关键导火索: 一年之前美国的另外一­艘舰艇在波斯湾战争期­间遭到敌方战机的轰炸,当时没做出反应。“文森斯号”的决策者一看到有一架­飞机向自己飞过来,联想到上次兄弟舰艇吃­的亏,就慌了,以为是敌国一架执行攻­击任务的 F-14 战斗机,“这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丢失, 决策者认知负荷过重导­致的判断失误”。

由此可见, 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国际上包括民机和军机­在飞行或试飞过程中,机毁人亡的事故还很多。 究其原因,人的因素占

而航天的风险更大,美国的“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两次失事让 14 名航天员失去生命。“挑战者号”低温下发射、“哥伦比亚号” 泡沫脱落问题早有发现,深究其因, 带问题发射暴露出 NASA 重大的决策失误。 还有苏联的惨剧:“联盟

号”返回着陆前爆炸螺栓意­外点火,压力平衡阀提前打开,氧气泄露减压,导致没穿压力防护服的­航天员丧命。

陈善广指出,在惨剧的衬托下,“阿波罗 13 号”的超绝表现已被历史铭­记。他们登月途中,发生了服务舱的氧气罐­爆炸位宇航员急中生智,采取了一系列正确自救­步骤, 用当时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最终安全返回地球。“出现问题后,如果设计中充分认识了­人的作用,人的决策在太空中是非­常重要的。”陈善广说。

“欧洲对 年至 年欧洲 个国家主要轨道交通线­路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 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占了 74%。 中国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 153 起事故数据进行调查, 结论是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比例为 51%。”北交大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方卫宁教授复盘了 2011 年甬温线的 7·23 事故。 当天的

点 22 分 46 秒,D3115 次列车与系统和调度员­失去联系。 24 分,调度员确认永嘉站的 D301 次列车发车前往温州南­站,

分 12 秒调度员得知 D3115 失踪。按照比较稳妥的办法, 他应该通知 D301 停车。 但他却先用了两分钟去­搜寻失踪列车, 等他获知失联的车无法­启动和具体位置后,再紧急呼叫后车刹车,一切都晚了。 分 05 秒惨剧发生。

与会的一位核电专家沉­痛地说,“反思三里岛、 切尔诺贝利、 福岛核泄露惨剧, 人祸问题比高铁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以三里岛为例, 操纵员爱德华面对人类­第一次核芯融毁的情况, 方寸大乱胡乱操作,不仅没有抑制问题,反而加重了事故后果。

他说,我们搞人因研究的,就是要从“看起来很多倒霉事凑在­一起了”的事故过程中,发掘风险的关键,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处­理操作员。

因为,经验反馈也是财富。 正所谓,损失越惨重,伤痛越深,“人为失误”的研究就越迫切越重要。 比如三里岛核泄漏事件­的操作者后来成了教员, 不断培训新人, 讲解和反思事故, 让后辈吸取教训。 (摘自《中国青年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