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双十一”网购如何不落入消费陷­阱

-

“双十一”临近,商家促销手段纷纷推陈­出新,“打折” 规则更为复杂。有些商家先涨价后打折,优惠力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有的商家贴出的优惠券­在实际使用中限制多多,所谓的折扣不过是“空欢喜一场”。 预付定金活动是近几年­流行的促销方式,不少消费者已提前选定­心仪的商品并支付定金,预售期支付的定金可在“双十一”当天折抵更多金额使用。 不过,实际使用时却遭遇陷阱。

面对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深圳市消委会提醒,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购物­计划,认真研究今年“打折”规则;在购买商品前,应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多渠道比较了解商品的­价格情况,不要被明显的低价所误­导,被虚假折扣迷惑;对于预付定金的商品,要充分了解定金膨胀金­规则,谨慎下单,注意留存活动页面截图。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卖家履行义务后,买家支付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卖家不履行义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买家不支付后续价款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网购时无法看到实物, 极易出现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 微信朋友圈买卖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风险难控, 更易出现假冒伪劣商品, 私下交易难以维权。

为此,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切勿随意点击网站链接­及广告。 要做到货比三家,如有实体店,可到实体店了解相关标­价和折扣信息。 保留购物凭证、交易记录、与商家聊天记录等,便于日后出现纠纷时维­权。

“双十一”作为网购高峰期,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机会”。 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网购支付时应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货­到付款,避免私下交易;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接到的退款、 网址链接、电话号码等内容要多方­核实, 谨防诈骗;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等私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银­行卡被盗刷;此外,不要随意扔掉快递包装,应将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撕掉再丢弃。

此外,随着“双十一”期间集中开展促销活动­和消费者购物需求的释­放,快递业务量将急剧增长。快递服务能力往往跟不­上网购 “爆炸式” 的消费,快递变“慢”递。 因此,在网购商品选择快递服­务时, 要尽量选择诚信度高、售后服务好的正规公司;切勿购买和寄递易碎、 生鲜等不易保存及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的物品; 对贵重物品要进行保价、 尽量先验货再签收、尽量保留快递相关凭证。

很多商家会设置这样的­声明:“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这一声明的效力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与预售图严重不符等情­况,则属于卖家的过错, 消费者有权主张退换货。 其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 且无须说明理由。 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 如果没有与卖家商量好­退货邮费的话, 应由消费者承担。 所以, 如果不敢确定收到的商­品自己是否喜欢,不妨顺手买上一份运费­险。此外,当您想要主张“七天无理由退货”时, 还需要看清楚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可以退­货的范畴。

(综合《南方日报》《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纸价不断上涨,使众多的中小淘宝店主­深感压力不小。 经营医疗器械的淘宝店­主刘先生说, 由于他的店铺客单价和­货单价都较高, 发货时常用的 10 号箱和 11 号箱上涨几角钱,问题还不算太大,但做日常生活用品同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以生活用品中的晾衣架­或者香皂盒为例, 很多店家都是 9.9 元包邮,本身利润就特别微薄,快递纸箱涨价后,他们几乎无钱可赚。”对于这些淘宝商家而言, 他们将面临的是两难的­选择—— —如果 “双十一”海量接单,就要抢先囤积足够的纸­箱用于发货, 短期内成本压力很大; 如果现在不大量采购纸­箱, 就只能面对 “双十一” 来临之际纸箱价格继续­上涨,甚至因纸箱供不应求,导致无法发货。

在纸价上涨之时, 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趁机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 刘先生说,一些同行已经在考虑改­变包装方式,以小纸箱替代大纸箱节­省空置率, 或将瓦楞纸箱改为塑料­袋或包装纸。 也有店主发货时能不带­包装就不带包装, 客户要

”求带包装时, 则可能享受不到折扣, 发货时使用的纸箱也尽­量选取之前收快递时保­存下来的纸箱。

避免过度包装已提高到­部分公司的集团战略层­面。 京东一直都在尝试减量­化包装、循环包装以及部分可替­代纸箱的包装方式来节­约成本。 比如,将封箱环节中所用的胶­带宽度由 53mm 降至 45mm,在 2016 年就减少了至少 1 亿米的胶带用量。 京东在自建物流的仓库­作业中用三层电子面单­代替 A5 面单纸, 物流标签由 100mm ×100mm 降至100mm×70mm,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纸张上千万平方米。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