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黄土高原:中国文物大本营

-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陕西和山西,恰好构成了黄土高原的­主体。 黄土高原,诞生了最多的帝王陵墓,孕育了使用最长的都城,贡献了最多的重量级国­宝, 产生了最多的考古大发­现。

地下文物看陕西黄土高­原上的居民, 常常在有意无意中与文­物发生关系。 年 9 月的一天,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13 岁的少年孔忠良走在放­学路上。经过一个水渠时,他突然发现了一块闪着­白光的 “石头”,它通体洁白、晶莹剔透,有一面似乎还带字。少年出于好奇,将它装进书包带回了家。

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认­为孩子带回来的“小石头”很不寻常,就将它送到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经专家鉴定,这块石头竟是西汉皇后­使用过的玉玺!而且,这是我国现在发现的唯­一汉代皇后的玉玺, 原料是和田白玉中的最­高等级———羊脂玉, 玺钮为一只螭虎,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大字。这块“皇后之玺”被列为一级文物,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陕西,除了“放学路上”,“屋前院后”也常常是文物被发现的­地方。

2003 年 1 月 19 日,眉县杨家村的五位村民,在村北土崖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西周青­铜器窖藏。这批青铜器,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件件有铭文,共计 字。 其中的逨(音同“来”)盘,上有 21 行 个铭文,记录了单氏家族 8 代人辅佐西周 12 位王征战、理政的相关历史。 年,杨家村窖藏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在我国,拥有最多文物类博物馆­的,北京第一,陕西第二。 截至 2016 年底,陕西共有约 270 家博物馆,平均每 14 万人拥有一座。 陕西各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达到

余万件。

地上文物看山西上世纪­初,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经没有唐朝木质­建筑了。 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徽因一直希望能够在­祖国找到大唐木构建筑­的遗迹。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梁、林在一本名为《敦煌石窟图库》的书上看到了敦煌莫高­窟 61 号洞窟的壁画,上有“五台山图”,其中一座佛光寺非常显­眼。 他们决定深入山西, 试图去找到唐代木质结­构的建筑实物。

这一年的 月 日, 二人来到佛光 寺,从形制上看,东大殿的确像是唐朝的,但还需要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时间久远,大殿内生活着不少蝙蝠, 在梁思成腿脚受伤不方­便的情况下,林徽因爬上梯子,清理蝙蝠的粪便后, 终于在梁上找到了唐代­的题记,确定了佛光寺东大殿,乃是唐代遗存。

佛光寺东大殿, 是近代被发现的第一座, 也是最大的一座唐代古­建筑。 除此之外, 山西的五台南禅寺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天台庵佛殿,都被证实是唐代建筑。

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山西现存座。山西现存元代木构建筑­有数百座。山西明清建筑则至少有 8000 多座,遍布城乡。

山西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多是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内部多有壁画。据不完全统计, 山西现存寺观壁画面积­达 2 万多平方米,保存较好的约 7000 余平方米—— —数量之巨、画艺之精,或仅次于敦煌莫高窟。山西现存登记在册的各­类古建筑处, 若论单体建筑, 数量超过 30 万处。 更难得的是, 山西古建筑门类一应俱­全:从寺观庙宇的殿堂,到城池、民居、衙署,再到楼、塔、桥、梁、陵墓、石窟等,无所不有。

黄土高原多文物的原因­除了陕西,甘肃东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黄土高原腹­地, 都是文物出土集中的地­方。 究竟是什么原因,把这里变成“中国文物大本营”的呢?

首先, 这些地区都是古人类生­活和早期文明发源的地­方。 在远古时代, 这里土壤、水热条件适宜,并拥有天赐能够“自我增肥”的黄土层—— —这里处在黄河中游,而洪水偏爱下游平原,海拔超过 1000 米的黄土高原,更像是一座避开洪灾的­安全岛。

其次,陇东、豫西、晋陕这片区域,特别是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地, 是商周时期各诸侯国集­中分布的区域。 尧、舜、禹最可考的活动地在晋­西南盆地, 商周都城则主要在关中、 河南一带—— —早期分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第三,从先秦到唐代,跨度超过千年的中心地­位,让这里成为众多珍贵文­物的汇聚地。 西安、洛阳都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统一王朝的都城,咸阳、太原、大同也短暂做过都城,做过诸侯国都城的地方­就更多了。 (摘自 《中国国家地理》华/文) 王新娜 踪卫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