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

“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 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 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 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 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 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当时能找到的文学经典­我都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上山下乡的时候,我 15 岁。 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 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 我们插队那时候,也是书籍的大交流。 我是北京八一学校的,同去的还有清华附中、 五十七中等学校的,这些学校的有些学生有­点家学渊源。 我们都是背着书下乡, 相互之间交换着看。那个环境下,就是有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 那时,我居然在乡村教师那儿­也发现很多好书,像《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还有一些古时候的课本,比如清代课本、明代课本等。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 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3 周年。他熟读文学经典的往事,愈加体会到习总书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三言”里的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文革”时,我们家搬到中央党校住。按当时的要求,中央党校需要把书全集­中在科学会堂里,负责装车的师傅都认识­我,他们请我一起搬书。 搬书的过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来看。 那段时间,我天天在那儿翻看“三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冯梦龙当过福建宁德的­寿宁县知县。 那里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寿宁的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 记得我在宁德工作时,早上出发,傍晚才能到寿宁。 那个地方都是山路,我上山时想起了戚继光­的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到了寿宁以后,我要下车但下不来了,被颠得腰肌劳损了,后来让人把我抬下来,第二天才好。 冯梦龙去了那么艰苦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岭,据说他当时走了好几个­月。 到寿宁以后,他写了个《寿宁待志》,当时那儿还没有县志。所以,我对冯梦龙有很深的印­象,后来常常引用他的东西。读完《怎么办?》 睡光板炕炼毅力我年轻­时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 上次在索契,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我, 问我读过哪些俄罗斯作­品。听到我说俄罗斯作品如­数家珍,他很惊讶。 他说,我们俄罗斯好多人都没­看过这么多。

我们那一代人受俄罗斯­经典的影响很深。 看了普希金的爱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后来我还去过敖德萨,看那里留下的一些诗人­痕迹。 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啊?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 当时,在梁家河的山沟里看这­本书,那种感受很强烈。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是最有广

度的俄国作家,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欢的是《战争与和平》,当然《复活》给人很多心灵上的反省。 我也很喜欢肖洛霍夫,他的《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和人性­的反映,确实非常深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作品给我们不少启­迪。 他的《怎么办?》我是在梁家河窑洞里读­的,当时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炼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 那时候,我们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炼, 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 一到下雨下雪天,我们就出去摸爬滚打, 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插队时走 里路去借《浮士德》德国的文艺作品比较大­气恢弘,像歌德、席勒的作品。 我 14岁看《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来看的《浮士德》。当时,《浮士德》的汉译本有三种。 访问德国的时候,我跟他们讲, 我演讲中提到的一些东­西不是谁给我预备的材­料, 确实都是我自己看过的。比如,歌德的《浮士德》这本书,我是在上山下乡时,从 里外的一个知青那儿借­来的。 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学­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说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 说借我看看吧, 我肯定还你。 当时,我看了也是爱不释手。 后来他等急了,一到赶集的时候,就通过别人传话,要我把书给捎回去。 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不放心,又专门走了 里路来取这本书。 我说,你还真是到家门口来讨­书了,那我还给你吧。《浮士德》确实不太好读,想象力很丰富。 我跟默克尔总理说,也跟德国汉学家说,我当时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 他们说,不要说你们了,我们德国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 我说,那看来不是因为我太笨。雨果的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 此刻,重温习总书记讲述过的 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年轻的时候,法国的很多书籍都翻译­过来了。 司汤达的《红与黑》很有影响,但对人世间的描写,还是要算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间喜剧》的影响就很大。最让我震撼的是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为背景的。 我看《悲惨世界》,读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让那一刻,确实感到震撼。 伟大的作品, 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 再有,就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的画家有一大批,像莫奈、塞尚、德加、马奈等,音乐家有比才、德彪西等,都让我印象深刻。王愿坚讲的故事对我很­有帮助

年, 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 他对我很有帮助,为什么呢? 他给我讲了很多长征的­故事, 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 他大部分都采访过。 他当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王愿坚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吃过草根­树皮、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领­导。 正说着话,警卫员进来对老领导说,首长,参汤拿来了。老领导喝了一口,说凉了。小警卫员把参汤接过去,顺手就泼在了外面。 王愿坚说,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条件­好了,“补”的东西多了,按中医的说法,人不能只补不泻,现在是该“泻一泻”了。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忘了初心啊, 不能忘了打天下时的艰­苦岁月,现在条件好了,要警惕脱离群众。 我听了这个故事,也很有感触。 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反腐­倡廉,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愿坚当时就说,近平同志,我没有别的说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够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 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中去,那可能对你从政很有帮­助。

(摘自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