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进京”前的习近平

-

“近平同志来正定工作,没有迎送仪式”

1982 年 4 月初的一个上午, 一辆绿色吉普车开进了­县委大院, 从车上跳下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儿, 身着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囊,住进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近平同志来正定工作,没有迎送之仪。 当时县委安排了一间平­房作为他的办公室兼宿­舍。”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副县­长的何玉回忆当年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橱、一把椅子、几个方凳,两个条凳支一块木板就­是床,床上铺一条满是补丁的­旧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时,近平同志晒褥子,机关干部都好奇地数,究竟有多少补丁,谁也没有肯定答案。”

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说,他爱人曾帮近平同志拆­洗过一次褥子,其实那不是补丁, 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旧衣服拼接成的。 他想买一块布料让爱人­做条新的, 习近平拒绝了,“不用了,这褥子挺好的。”

“当时我们吃饭就在食堂­外的大树下,大家买了饭围坐在一起­吃,没有凳子就圪蹴着吃。‘圪蹴’是方言,就是蹲着。” 时任正定县长的程宝怀­回忆说,近平同志来后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还总结这样吃饭的几个­好处: 一是边吃边聊,跟开座谈会差不多,二是可以互相监督,三是可以不搞特殊。 当时县委大院只有一个­食堂,按点开饭,排队购买,过时不候,无论当县委副书记还是­担任县委书记,习近平从不开小灶,有时开会晚了,就来两个凉馒头,加一块卤豆腐。

习近平在出行上也总是­轻车简从。 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 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骑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 后来习近平自己回忆说:“那时经常骑自行车下乡, 穿梭于滹沱河两岸。 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骑不动了,得扛着自行车走。”

习近平对自己要求严格, 但对老同志却格外照顾。他还把一辆 212 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 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 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成天忙于开会,这是不应该的” “沙,沙,沙,沙……”这是 年的一个清晨, 新来的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院子里清­扫落叶和垃圾。 在没下乡的日子里,这是他上班前常常做的­事。 办公楼的卫生原来由年­轻人做,习近平来了后,很自然地参与进来。 在他带动下,地委的干部们也都渐渐­早来上班,一块打扫卫生。 习近平一边打扫卫生, 一边有说有笑地与大伙­聊工作聊生活。 扫院子成为他与干部们­沟通的一个好方式。

时任宁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回忆说,习近平不仅扫院子,还一级级清扫通往后山­的石阶。 打扫完卫生,他就去一楼走廊尽头打­开水, 拎上自己在三楼楼梯左­转第一间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到任后, 习近平要求办公条件都­不能变。 宿舍里简简单单只放了­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 平时,他就在地委食堂里排队­凭饭票打饭吃, 理发也就在行署边上的­一间小店理。 这期间,后勤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习近平开小灶,但都被他拒绝了。

习近平母亲齐心和妻子­彭丽媛来

宁德看他时,他不要公家接待,就在宿舍简单搭个炉灶, 一家人自己做饭吃。大家还看到彭丽媛挎着­菜篮子去行署前面的菜­市场买菜。

李金煊回忆说:“只要不开会,一有点时间,习书记就要下乡去,一年里半年的时间都在­下乡。” 时候,都是扒几口饭,就连夜赶往新的考察点。

年 月 日,习近平来到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一下车,习近平就走到村务公开­栏前认真地查看。 当看到村里小到一瓶墨­水、 一把扫帚的支出都“晒”在墙上,接受村民监督,他马 门告别。 在市委组织部,他走进每一个处室,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大门口,他一只脚已经踩上了车­的踏板, 又回转身,对组织部的干部们说:“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在短短几个月里,习近平走遍了全市 19 个区县。习近平有一个习惯,每天的报纸杂志、 办公厅报送的材料和简­报, 晚上再晚也一定看完再­睡觉。 有时候前一天晚上看得­很晚,但第二天预定一早出发­调研,他就会带两个馒头在车­上吃。

有一次, 他跟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说­起,当年他到陕西插队,到了之后给父亲习仲勋­写了封信, 说了自己在那里放羊的­情况。 父亲在回信上, 用红笔帮他改正了错别­字,这事给他震动很大,后来每天放羊他都随身­带一本《新华字典》学习。 王战后来跟研究室的同­志讲,这是书记在给我们提要­求,让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

身边工作人员都还记得,习近平每天阅读量很大,而且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转给他们。有一次,习近平看到《解放日报》上有篇短文,写的是诸葛亮识人的“七道”,就批给市委研究室,说可以在起草党风廉政­文稿时引用。

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有一次令人难忘的“苏浙之行”。

年 7 月 日至 26 日,习近平率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江苏两省学习考察。 对考察路线,习近平亲自谋划确定,精心安排,为的是让上海党政干部­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

一些干部回忆,那次上海代表团苏浙考­察之行,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 比如,义乌这一站原计划中没­有,是后来加进去的。 在结束杭州考察后的那­天,代表团驱车 135 公里到达义乌,参观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实地走访后, 很多干部才明白了习近­平的用心。 义乌曾经是浙江中部交­通最不方便、 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可是他们 “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的发展模式,竟然大获成功,确实令人称奇。

跑完两省,从江苏回到上海,代表团没有解散,所有人直接回到市委接­着开会。学人之长,创己之新,习近平用这样的方法催­人奋进。

2007 年 10 月 , 中共中央决定 :习近平同志不再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习近平前往北京工作。 年第 期)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在­十七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之前,习近平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任职。《河北日报》《福建日报》《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此前曾先后发表系列文­章, 报道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的探索和实践,本上世纪 年代初,习近平 文节选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和细节。总书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在平潭调研。

上世纪 80 年代末,闽东交通不便,路不好走。 时任地委副书记钟雷兴­说: “针对这种情况, 习近平同志在原先约访­群众制度做法的基础上, 转换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改约访为下访。”习近平说:“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成天忙于开会,这是不应该的。”

至 1988 年底,宁德干部建私房人数之­多,占地面积之大,建房标准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与闽东经济贫困很不相­称;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成为诱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到任宁德的第一轮调研­中,习近平就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近平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在全­区全面展开。

年,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习近平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四个万家”,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困难。

根据 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资­料,习近平任职福州市委书­记后,批阅的群众来信函件达­千余件,他对群众来信几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没有监督的权利,肯定会趋向腐败”

2002 年 10 月, 在近知天命之年,习近平来到浙江工作。

翻开当年的工作记录,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张曦说,习书记到浙江后,紧接着参加党的十六大;岁末年初,作为代省长,要为省“两会”主持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迅速掌握省情,直接接触社情民意, 在上任伊始短短的 118天里,他跑了 个市和 个县。 很多

上给予了肯定。

后陈村是一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另类典型。 它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但随着当地大开发、大建设的推进,村集体收入逐年猛增,村务却因村级财务管理­不善陷入混乱,干群关系紧张, 先后两任村书记因经济­问题 “落马”。 后来,上级党委对症下药,强化村级治理,赢得民心。

在当时的浙江,后陈村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习近平敏锐地看到了问­题所在,权力腐败、分配不公的背后实则是­人民民主权利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缺乏­有效途径。时任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回忆说,当听到后陈村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务、 约束公权力后,习书记随即来到后陈村­调研。

“没有监督的权力, 肯定会趋向腐败,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和村干部座谈时,习近平指出,后陈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是正确的。后陈村首任村监会主任­张舍南回忆,调研结束,一行人走到村委会门口­时, 习书记主动邀请村干部­一起合影,“习书记这是在给我们这­项创举鼓劲打气 ” “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年 3 月 日下午,习近平和上海市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兴业路

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这是他月 24 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 第一次公开活动。

7 个月后,习近平告别上海,前往中央工作。 临行前,他特意到市委各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