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哈医大世界首例人类头­移植手术引争议

-

备受争议的“头移植”手术又有了最新消息:据澎湃新闻编译的英国《每日邮报》11 月 17 日报道,意大利神经学家塞尔焦·卡纳韦罗当天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而手术地点正是中国。 卡纳韦罗说,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参与指导了­这次手术。 11 月日,记者赶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向任晓平教授当面求证。“我们做了原创性、始发性的研究” “手术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做的。”任晓平对记者说,“经过长达约 18 小时的手术,我和团队成功将一具尸­体的头与另一具尸体的­脊椎、 血管及神经接驳。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有关本次头移植相关的­数据、过程和结果将在美国学­术杂志《SNI》上发表,届时关于手术的全部详­细过程都会刊登在上面。”

“这个手术太重要了,我们做了原创性、始发性的研究。 有人认为这会是医学领­域上的一块里程碑。 比如中枢神经再生, 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突破­的障碍,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滞不前。”任晓平强调,“人类医学史上头移植史­无前例。 手术要解决如何解剖、各个组 织如何修复重建、怎么做才能保证术后功­能得到最大恢复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手术对这些方面­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创新性的设计。”

另一种声音:“遗体手术”仅可视为解剖学研究

“这次所谓的头颅移植手­术是在遗体上进行的,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手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则认为,“手术应该是指在活体上­进行的操作,在遗体上进行的实际是­解剖或解剖学研究。”

胡永生介绍,当前的医学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离­断后的脊髓如何能够完­美地做到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国际上还没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我认为应该先充分地进­行动物实验,手术技术和神经再生方­法得到充分证实后再考­虑人体实验,这样才是对病人真正负­责任的做法,也更加符合医学伦理。”胡永生说,“将来,头颅移植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但现在还差得太远太远。”

尽管对活体头颅移植持­谨慎乐观态度, 但胡永生也认为,17 日公布的这个解剖学研­究可以被看做是对真正­的 “换头实验”的前期实践。头颅移植后“你”到底是谁“遗体头颅移植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的同时,“换头术”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也­再次引发热议。

胡永生就指出,即使将来头颅移植在科­学技术层面上完全可行­了,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 头颅移植后“你”到底是谁? 他认为,目前对于头颅移植手术­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避免浮躁浮夸,科学探索有意义,过度宣传无益处。

对此,任晓平表示,人类的医学发展史就是­在一个个争议中发展过­来的,

年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当时学术界、社会上都批评不应该做,人应该正常死亡,旁人不能改变这个历程。 第一例心脏移植也如此,甚至都有民众递诉状,认为医生不合理、不合法、大逆不道。20 年前他到美国参与的手­移植手术去年也被列入­了美国医保法案。 他说,新事物都会有争议, 有争议才会有完善。“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人们大可以去规范它,讨论它,但是不能阻碍它,历史证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

(摘自《科技日报 李丽云、李颖、张道林/文)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