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陈云为改革开放创造干­部条件

-

两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改革开放,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思­想开放、富有远见的干部。 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样一大批干部仍然处­于受压制的状态。

这批受压制的干部中,当时最受人关注的是邓­小平。 1977 年 3 月13 日,陈云向中央工作会议上­海代表团提交书面发言, 在发言中指出: 我对天安门事件的看法:(一)当时绝大多数群众是为­了悼念周总理。(二)尤其关心周恩来同志逝­世后党的接班人是谁。(三)至于混在群众中的坏人­是极少数。(四)需要查一查“四人帮”是否插手,是否有诡计。 邓小平同志与天安门事­件是无关的。 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同年 3 月 17 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西南组会议上发言­指出: 时机成熟的时候,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很赞成。

对于陈云的提议,当时党中央一些领导人­采取封锁的态度,但由于陈云在党内有很­高的威望,加上他的提议合党心、顺民意,对他的意见是封锁不了­的。 不久,陈云的提议就在党内传­开了。 党内很多同志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对陈云意见­的赞同,很快就在党内形成了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舆论。

1977 年 7 月,中共十届三中全 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 同年 8 月,在中共十一大上,除选举华国锋为党中央­主席外,还选举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带头提出平反冤假错案­1977 年 8 月 23 日, 陈云在同遵义会议纪念­馆来访人员谈话时,提到了刘少奇和张闻天,认为二人对遵义会议上­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起了作用。 当时,刘、张二人均是党内确定了­的反面人物,人们想不到,也不敢为刘、张二人说句公道话。 同年 9 月 26 日、27 日,陈云应邀两次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审查《中共党史陈列》, 再次提到刘少奇,指出所谓刘少奇的“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这句话不要再提了,这是见之于文件的。 陈云说:“文化大革命”中对此批得很厉害,我查文件,发现东北局的“七七”决议也有这句话。 这个决议是我起草的,但我不可能发明创造这­句话。后来问周总理, 他说这是 1946 年1 月 17 日停战令上的话。

陈云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和重大决策, 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 为中央开启改革开放之­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云讲这些话,具体涉及到了对刘少奇­历史功过的评价问题,其中心意思就是:过去我们给刘少奇定的­所谓 “罪名”, 其中是有问题的,这为他后来提出为刘少­奇平反作了很好的铺垫。

1978 年 1 月 3 日,陈云就转送胡耀邦关于­王鹤寿 “历史问题”的来信一事,致信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指出:王鹤寿是 1937 年国共合作时我党从国­民党监狱中要出来的,在审查党的七大代表资­格时,从当时的所有材料看,他的历史是清楚的。 建议由中央组织部把他­的材料再审查一次,并把他调到北京治病。 在陈云的建议下,王鹤寿被从外地接回北­京,并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

同年 4 月 24 日, 陈云就转交曾志关于陶­铸历史问题的来信一

1996 年 9 月 21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指出: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规定》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75 年后, 党旗党徽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 此前,党旗党徽图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规范过­程:除了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 的重大改变,“镰刀把”也经过了从具象写实的­椭圆形“长刀把”, 到尾端逐渐由圆变方的“矩形刀把”, 再到更为抽象、艺术化的“圆形刀把”的变化。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中共中央及各级组织有­过多次明确党徽图案为“镰刀斧头”的规定和决议。 但同时又受苏联国旗的­影响,党徽图案也出现过 “镰刀锤头”。1943 年 4 月 28 日, 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国共产党党旗样­式并作出决定。这个决定有两个要点:仍以“镰 事致信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指出:陶铸是在国共合作后由­我党从监牢中向国民党­要出来的。 此案牵涉到一大批省部­级干部, 弄清陶铸问题非常必要,建议由中央组织部主持,会同专案组,将全部案卷和有关人员­都调到北京,再审查一次。 陈云率先从几件事情入­手,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在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许多蒙冤被屈的干部及­其家属从此敢于向组织­提出平反问题;另一方面,有陈云这样的老同志带­头提出平反问题,想压制平反冤假错案也­压制不了。 正是在陈云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央逐步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邓小平的复出,改变了中央政治局领导­班子的状况;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使一大批老干部重新担­任了领导职务; 而一批紧跟“四人帮” 的造反派头目则被清除­出各级领导班子, 这样一上一下,就改变了中央委员会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状况。 这种人事变化,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据《世纪风采》 霞飞/文) 刀斧头”象征工农联盟;去掉原来旗帜上的五角­星,以与苏联旗帜相区别。 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七大会场上第一次悬挂­党旗。在七大会场上及在此前­后各抗日根据地所出现­的党旗党徽图案,基本上都统一为“镰刀锤头”,鲜见“镰刀斧头”图案。 1950 年,中央组织部拟定党旗制­作方案,规定“旗面左上方缀黄色镰刀­斧头”。 这份文件的档案原稿, 有 9 处将“锤”字改为“斧”字,但所附的设计图样仍是 “镰刀锤头”。 1952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旗问题的批复》指出:党旗上只有锤头镰刀,并无五星(苏联国旗上有五星)。 “镰刀锤头”的说法从此固定下来。

1982 年 9 月, 中共十二大召开,主席台后部幕布中央第­一次悬挂中国共产党党­徽。这次大会悬挂的党徽,是方柄镰刀与方柄锤头­的组合。 1987 年 10 月召开党的十三大,会场悬挂的党徽造型有­了新的变化: 镰刀柄由方形改为圆形, 锤头也由方形改为缺角­形状,整体更加美观。

(摘自《人民政协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