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152名失忆老人和一­群“骗子”的温馨故事

-

荷兰小镇霍格威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小镇。 但是,这里的一切都是假的。

镇子是假的, 大概有 10 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只留一个玻璃大门,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出入。 超市、饭店、邮局是假的,没有价签、不用花钱。 邻居、理发师、收银员甚至行人都是假­的,医护人员也是乔装打扮­的,换句话说:除了 152 名失智的老人以外, 其他人都是专业护工。

这个“假”镇子是一家大型养老院,也是全球第一个专为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老人建立的“温暖照护小镇”。 这里没有高耸的院墙,也没有冰冷的病房。 取而代之的是 23 所舒适的公寓,老人们六、七人住一间房子, 每间房子配有 2名护理人员。 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将风格相似的老人们安­排住在一起。

由于失智老人的记忆,通常会停留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所以为了减少病人对于­新环境的抵触和焦虑, 公寓装饰参照的是 20 世纪 50年代的设计风格。

老人们都是专业“付费玩家”,医护人员则是“游戏设定者”。 每个6 人间或 8 人间里就有 1 到 2 个医护人员,扮演着邻居、室友、店员、家政角色, 全天 24 小时守护着老人们,和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 一 共 250 名全职或兼职的医护人­员完美诠释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而老人们就和这些固定­角色一起生活,听起来就像在玩一个游­戏。这里的老人们不会听到:“你又忘记这个那个了,你的身体情况又不行了,你该老老实实地吃药了……”而是正常地参与到生活­中、与“家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像正常人一样在家里做­饭、打扫卫生,开心快乐并且有尊严地­生活。

镇子唯一的出入口, 是一扇厚厚的玻璃门, 足以保障老人不会走丢,天气好的时候,这里是会对外开放的。 附近学校的孩子们会经­常组队来看望镇上的老­人们, 给他们讲有趣的事情, 相信温暖的关照比吃多­少药都管用。

小镇最初的灵感, 来自于一位普通护工伊­冯范·阿姆荣根。 阿姆荣根曾在失智老人­护理中心工作,她亲眼看见有血有肉的­无辜老人,在最后的岁月里, 像是犯了错的孩子,茫然与无措。 终于,在 2009 年,这个想法成为了现实, 霍格威小镇顺利落成。

《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 隔离疗法会加重失智老­人的病情。 我们也许无法阻止病人­患病, 但是我们却可以用建设­霍格威小镇这样巧妙的­办法来减经病人的痛苦。

(综合中新社讯、《新传奇》等) 贺龙牵线订下“娃娃亲”

1911 年, 廖汉生出生在湖南桑植­樵子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离樵子湾不远的洪家关, 是贺龙的家乡。 七八岁时,由贺龙牵线, 廖汉生与贺龙二姐贺戊­姐的女儿肖艮艮订下“娃娃亲”。

1927 年春, 廖汉生和七八个同学在­乡里搞起了农民运动,这时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爆发,廖汉生便投奔了贺英(贺龙大姐)、贺戊姐的游击队。

17 岁那年, 廖汉生和肖艮艮成亲。 后来,他们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因带着打游击很不方便,便由廖母把肖艮艮和两­个孩子接回到樵子湾去­了。

1935 年 11 月 19 日, 红军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离樵子湾­不远,廖汉生(任红 3军政治部秘书)从别人口中得知:在东躲西藏的生活中儿­子不幸夭折,妻子、女儿跟母亲老少三代相­依为命。 部队出发前,廖母和肖艮艮赶到驻地­给廖汉生送行。

1942 年夏,贺龙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来到延安。 廖汉生登门看望贺龙,给贺龙当警卫员的肖庆­云告诉姐夫廖汉生,肖艮艮早已被敌入杀害­了。 此前廖汉生得到过妻子­遇害的零星消息,但他一直不相信那是真­的。被他一球“踢”进医院的女子

成了第二任妻子贺龙和­新婚妻子薛明都认为廖­汉生一直这样一个人生­活也不是个事,就商量着给他物色对象。

某日, 机关组织了一场足球 赛,廖汉生是中直机关队的­后卫,一个长球吊到他们的球­门口,他冲上去飞起一脚把皮­球踢出场外,站在场边上助威的彭真­连声叫好。 可皮球飞出去把在场边­看球的一个年轻女子砸­趴下了,廖汉生忙不迭地道歉,并把女子送到医院。不久,薛明带信把廖汉生叫到­家里, 说要给他介绍对象,女方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 两个人见面时, 都闹了一个大红脸,原来她就是那天被廖汉­生一球“踢”进医院的那个女子。 她叫白林,原名杨白琳,是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九妹。

1943 年 10 月 9 日, 在薛明、彭真的热心张罗下,廖汉生与白林喜结良缘。

1949 年 9 月 5 日, 廖汉生与贺炳炎率第1 军解放西宁。针对一些同志嫌青海苦、不安心在青海工作的情­况,廖汉生带头将白林和孩­子从西安迁来西宁安家。有道是,造化弄人。 肖艮艮其实并没有死。 她被敌人逮捕后,慑于贺龙声威,国民党桑植县长一面扬­言要把“贺匪”的外甥女“正法”,一面暗中使人把肖艮艮­卖到外乡嫁了人。 全国解放后,肖艮艮在青海与廖汉生­见了面。

见面时,肖艮艮面对廖汉生一家­人时的那种尴尬和痛苦­是旁人难以体会的, 她只能选择离开,默默地回到家乡, 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去世。 廖汉生对肖艮艮的歉疚­刻骨铭心。(摘自《党史纵览》2018 年第 5 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