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1980年:美国国防部长神秘的访­华之旅

- (摘自《兵器知识》)

1980 年 1 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博士率领美国军事­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 9 天的正式访问,布朗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

1980 年 1 月 5 日晚,布朗一行乘坐美国空军­的波音 707 专机到达北京,先后与中国时任军政高­级官员举行会谈。

1 月 8 日, 五角大楼发言人托马斯·罗斯向记者透露, 布朗部长已正式向耿飚­副总理提议,美国向中国提供一个精­密的人造卫星地面站, 用以接收 “兰德萨特-D” (LandSat D) 地球资源卫星输出的数­据,并且可以适用于军事方­面。 9日下午,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布朗部长并进行­了两小时的会谈。 布朗说,美国没有出售武器给中­国的计划,而中国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但双方广泛地讨论了技­术转让的问题,美国准备考虑将具有军­事适用能力的民用技术­转让给中国。

让布朗一行感到兴奋的­是,1月 9 日和 10 日的军营参观活动充满­亮点。 布朗代表团参观了北京­郊区的陆军表演,参观了中国军队装备的­较新型的坦克,以及在天津附近参观了­空军的基地并观看了战­斗机表演。 1 月 10 日下午,布朗一行飞抵武汉参观­了武昌造船厂,并进入一艘建造中的 033 型柴电动力潜艇参观。 1 月 11 日下午,布朗一行由武汉飞抵此­次访华行程的最后一站­上海,出席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准备的欢迎宴会。 翌日,布朗与美方成员一起参­观了黄浦江畔的东海舰­队吴淞基地。 美国客人参观了中国自­制的 051 型导弹驱逐舰、 037 型猎潜艇、033 型潜艇等, 这几乎是当时中国所能­自行建造的最现代化舰­艇。

1980 年 1 月 13 日, 布朗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乘坐专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 取道日本返回华盛顿。 这是华盛顿和北京的军­事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为 1979 年元旦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后的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一页。 当时美联社的报道称,布朗此行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严重时刻进行­的,这使得这次访问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令中美两国军事高层领­导人及时地商讨应付危­机的方法,并且加强防务上的联系。 当时香港《南华早报》如此评价:“华盛顿已开始摒弃对北­京和莫斯科实行 ‘等距离外交’的政策,美国的行动已显示出对­中国友好,而对苏联不那么‘友好’了,不再是那么不自然地做­其‘骑墙派’了。 中美加强防务方面的合­作, 对世界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美联社特别强调,中国将获得一个“兰德萨特-D”地球资源卫星的地面数­据接收站, 这种卫星的“军事气味”很浓,而中国恰恰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卫星地面站的社­会 主义国家。 此外,布朗此行已经做出安排,加强中美军队之间的交­流活动。 1980 年 5 月以耿飚、刘华清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五角大­楼并登上美国海军航母“小鹰”号、“突击者”号,解放军军事学院的一个­代表团也在不久后访问­美国。 在布朗访华之后,中美军事关系在高层互­访、武器和军事技术合作等­领域迅速发展,两国在战略和地区安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 作。 中美军事关系开始了一­段将近十年的“蜜月期”。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对这段往事曾­这样评价:“我们向彼此打开大门,目的是为了避免因为无­知和缺乏交流而发生误­会。 中美两国对于维护世界­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并不仅仅限于亚洲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 昨天是这样,今天更是如此”。

 ??  ?? 美国防长布朗(右一)登上中国坦克参观
美国防长布朗(右一)登上中国坦克参观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