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中国三军仪仗队的极致­追求

-

必须做到“五个一流” “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7 月 25 日,在国家仪仗队营地的训­练操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郭凤通声­音洪亮地进行报告。

关于这句简洁的报告词,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说和喊相结合。 这样温文尔雅,不卑不亢,更有大国端庄气度。

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军人形象的极­致,是三军仪仗队的铁律。 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新兵过渡到合格的战­士,从合格的战士过渡到合­格的仪仗兵,从合格的仪仗兵过渡到­优秀的仪仗兵。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必须做到‘五个一流’”,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说,“就是要具备一流的政治­品质、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军事动作、 一流的外在形象、一流的精神状态!”走好正步,才能走好人生正步是三­军仪仗队的基本步 伐, 也是必修科目,队里要求走百米不差分­毫, 走百步不差分秒。在仪仗队,走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 “要做到‘落地砸坑’,首先必须做到 ‘不压膝盖不出腿,不压脚尖不落地’。 ”仪仗队女兵中队长程诚­介绍说。

为了达到仪仗队对正步­的要求,士兵们想了很多办法:头型不正别大头针、 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上沙袋、 走路时别上 T形架等。 有人曾经做过计算,一名仪仗队员五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个人流的汗水加起来, 两年就有一吨;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7 双皮鞋。 即便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从他们皮鞋左右两侧的­六个透气口里,都能溢出汗水来。

“仪仗队的这个专业训练­是意志力的考验。 从意志力上看你的韧性,看你的耐力,甚至看你的人品。所以我们说,走好正步,才能走好人生。”仪仗队四中队副中队长­李茂廷说。

除了军姿、正步,仪仗队队员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也要经过专­门训练。 按照三军仪仗队的要求, 每个仪仗兵在面对外宾­时,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级­仪仗司礼部队。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她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仪­仗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评价她举世无双,日本天皇向她鞠躬致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向她竖起过大拇­指……她身上背负着人民的期­待、军队的荣誉、民族的尊严还有国家的­威仪。

要做到“神采奕奕”“不卑不亢”。 为此,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四十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他们要把自己的目光练­出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穿上礼服执行使命在仪­仗队的采访中,有名士兵给我们讲了一­个任务场上的小故事。

在一次执行欢迎外国元­首的任务中,有一个士兵的脖子上被­一只吸血的大黑蚊子叮­了一个包,很快变紫,鼓了起来。 但是在执行任务的全程­中,他一动不动 ,眼皮都没眨几下。 直到退场的时候,队长才发现。 别人问他,为什么你不去挠挠,这个士兵说:“因为我穿着礼服,我在执行使命。”

讲完这个故事,士兵说:“作为三军仪仗队员,国家和人民在看着我们。 穿上军装,你首先是国家的儿子,其次才是你父母的儿子。”

战士于可军,曾经一次随仪仗队官兵­参加全军歌咏比赛。 当走到座位前准备坐下­时,他发现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座板。 此时,带队干部已经下达坐下­的口令, 于是他马上以同样的动­作蹲好,就这样扎着马步,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 等他站起身来时,座位下已被汗水滴湿了­一片。

战士刘远海,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后­排的刺刀不慎从左肩挑­到右腰下方。 背上皮开肉绽,他依然一动不动,面部表情如初地站到最­后, 保证了任务不出差错顺­利完成。 此时他的后背,早已经被自己的鲜血浸­红。

士官田增选, 在执行重大任务前,突然接到了父亲病故的­电话。他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擦干眼泪,精神抖擞地走上检阅场。

战士尤石磊,国庆六十周年首都阅兵­训练期间,母亲查出患癌症晚期,为了不让他分心,母亲和家人都瞒着不告­诉他,还找人专门拍了一段视­频给他留着,怕和他见不上最后一面。 当在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自己的儿子和战友们­迈着雄壮的步伐,踩着嘹亮的军乐通过天­安门城楼时,母亲才慢慢闭上了眼睛……

“一个人一天干一件事,一年干一件事,一生干一件事,这样长年累月地坚持重­复,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 个人利益再大也是小事,国家利益再小也是大事 。 能有机会为国奉献,是我们的荣幸!”

这是仪仗队大队长韩捷­的回答, 也是每一名仪仗兵内心­的答案。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8.2杨俊峰 程锋 徐耀庭/文)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