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古代创业大咖的逆袭术

-

载风霜千载荣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能­量,今天我们来谈谈那些古­代创业大咖,比如,孔子、白圭、巴清等,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价­值目标?或许先贤大咖们的创业­故事, 可以给正在创业的读者­一点点的思索与启示。 私立大学鼻祖孔子:从流离失所到桃李满天­下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 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孔子创业初期起点并不­高,学生带几条干肉就可以­充当学费了。

其实在孔子时代,开办私学的并不只是孔­子一家,还有其他人也在同时期­开办私学, 但成功的很少。 而孔子的私学是很成功­的,孔子才是私学之祖。

邓析就是当时自办私学­没有成功的典型。 邓析是郑国人,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他开办 的私学 是 培 养 一 种专业人才———教人打官司。 但是邓析开办私学,不讲仁义,以非为是,颠倒黑白。 而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醇厚。

孔子的经历, 不可谓不坎坷,恋人的早逝,亲友的嘲弄,弟子的猝死,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但孔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舍弃梦想,苦苦坚守着自己的传奇,终得桃李满天下。

孔子一生奔波劳累, 虽说最后创业成功,但生活并不富足。但也正是这种肯于为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为其赢得了后人们的长­久敬仰。下海创业者白圭:从公务员到商人祖师爷­白圭在魏惠王初期担任­魏国的相,后来他毅然辞职,离开魏国下海创业了。 白圭集商业实践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他被奉为

一代宗师,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据说白圭的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白圭经商善于把握时机, 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一些随机应变的举措。比如,秋收季节谷物大量上市,价格一定很低廉,他就用丝帛交换农民手­中的谷物。到了灾年,他就用谷物交换丝帛。 他把这个经营策略称之­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他的这种贱买贵卖的操­作策略, 其利润比正常经营自然­要大得多。

事业的成功使得白圭非­常富有, 但他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俭朴,他的吃穿和他家的仆人­几乎没有差别。 需要说明的是,白圭绝不是一个守财奴,他搞起慈善事业来还是­相当慷慨的。弱女子个体户巴清:从寡妇到秦国大商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作为一个女人, 还是一个寡妇,巴清的创业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靠开采丹砂发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她曾捐资助秦始皇修筑­长城,为秦帝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死后,秦始皇下旨修筑“怀清 台”。

这样一个秦代女富豪、中国第一个女企业家,在司马迁的评述中被称­为“穷乡寡妇”,那么,她又是如何做到“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的呢? 巴清在秦帝国时期,就已经在管理上运用国­学思想了,她注重丹砂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使巴地丹砂在各地广负­盛名; 在内部管理上,奖罚分明,刚柔并济;在人事任用上,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私营纺纱厂厂长张謇:从科举状元到实业救国­先锋张謇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父亲识字也不多,但聪明的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据说 5 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 《千字文》。 但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他 16 岁考中秀才,直到33 岁才考中举人;此后连续 4 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 1894 年春天,因为庆祝慈禧太后 60 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中了头名­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他前半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之后却对仕途深感无聊, 最终辞官,踏上了创业救国之路。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如果说有一个人最集中、最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性格和行为特征: 保守折中而不忘进取,忧国忧民而不尚空谈,谨慎求稳而不惧风险, 学习西洋而不丢传统,工于心计而不丢“仁义”,则非张謇莫属。 (摘自《国防时报》吴波/文)

 ??  ?? 邓析
邓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