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流沙河坚持“极简主义”养生

-

日常生活“极简风”流沙河晚年定居成都, 他很少参加会议、 活动, 谢绝社交应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读­写、待客,极少出门,属“资深宅男”。 偶尔出来, 也只是去大慈寺里与老­友喝茶, 或到成都图书馆为市民­讲《诗经》。

流沙河一辈子没搞过体­育锻炼,始终是“瘦肉型”,从来没发过福,行走时步履矫健。他常说:“我是 40 岁的腿,80 岁的面容,50 岁的心态。 ”“我占便宜是因为负担轻,体重才两位数,99 斤。”

流沙河的日常生活极简­朴,原则只两点:一是“吃少”;二是“吃营养”。他酒不沾唇,吃菜以素淡口味为主,偶染荤腥;主食是稀饭、面条、软饼、玉米糊。

在《胡麻饭考》一文中,他说: “旧时老妪信佛吃素,以芝麻酱佐餐。 我虽不吃素,也嗜芝麻酱,月可 4 斤,自己觉得利于保健”,“我吃玉米糊放芝麻酱加­蜂蜜做早

餐, 既有别于胡麻饭,亦名人

稍异于胡麻饵,改善气色养生

有效,馀则非我所知”。

著名诗人流沙河,今年已85 周岁,虽身子单薄、时有病生,但仍能精神饱满地从事­读写工作,新著频出,这与他一贯坚持“极简主义”养生之法关系很大。

每天吃过早饭, 流沙河都要到户外走一­走,他认为,最好的运动方式应像“疱丁解牛”那样顺应自然。 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看起来与养心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正体现了庄子的养­心原则。

虽病犹健流沙河曾以右­派之身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身体时出“故障”。在 《释粥》 一文中, 他回忆说: “……我平生与粥有缘, 见了粥 字,心生欢喜。 20 世纪 60 年代 3年大饥, 吃了许多菜粥, 赖以活命。 80 年代日子好了,又罹十二指肠溃疡,食粥三载而愈。至今每晨仍食大米以外­的粥类, 捧啜之际,感恩知德。 善哉粥也。”

2012 年年初,老人遭遇了一场大病,医生怀疑他胃里有肿块,最后诊断是胃穿孔 (胃的底部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洞),随之发展成腹膜炎, 医生连夜为他实施了抢­救手术, 治疗 20 多天才出院。有惊无险后, 他的胃病已痊愈如初。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读书、 写作和挥洒书法是流沙­河最重要的三项功课。 他的客厅壁上, 悬着自书的两个劲秀大­字“知还”。年过八旬后,他完全保持低调心态,朝夕伏案,属“活到老学到老并工作到­老”的人。

“什么事都入心,什么事都不闹心,不存幻想。”和他相熟多年的媒体人­何三畏感慨,“一个人应该像沙河先生­这样变老, 人生才是值得的,也更有尊严。”

(摘自《老年文汇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