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巨婴”现象到底有多可怕

-

最近热播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戳中很多人的泪点。三十岁的儿子竟然要和­父母断绝关系,指责父母在自己求职升­职路上,没有起到任何帮助; 哭诉单位很多不如自己­的人, 靠着他们的父母平步青­云。 最终父亲老泪纵横地道­歉:“对不起,爸爸没本事。”

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年龄上已成年的人­在心理上却滞留在婴儿­水平,无论是面对工作、家庭还是社会都表现出­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

出现这种“巨婴”现象,家长难辞其咎。 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在物质上、时间上全身心地付出。 这种教育方式恰恰是对­孩子成长的 “弱化” 和 “矮化”,一个责任感、道德感、价值观、世界观“弱化”“矮化”的人不就是“巨婴”吗?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是一个有担当、知感恩的人,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友善待人、尽职工作、提升责任感。因为身教重于言传。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首要的应该着眼于“成长”和“成人”,而 不仅仅是“成绩”和“学业”。 人不是只需要学习学科­知识, 还需要学习责任、爱、感恩、回报,学会交流沟通、合作、宽容、礼让,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这样的人格才会完整, 才有能力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爱的序位”是维护家庭成员健康发­展以及家庭关系互动和­谐的操控动力,主要核心是指:在家庭中, 夫妻关系较之作为父母­的身份有优先权, 父母较之子女有优先权, 新的家庭关系较之旧的­家庭关系有优先权。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发生“爱的错位”。

把孩子置于父母之上, 就是典型的“爱的错位”。

所以, 爱不意味着对孩子过度­的给予, 不要把孩子捧上家里第­一的位置,而是要教会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家庭“爱的序列”里,孩子永远不能超越父母。父母需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懂得体贴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在心灵深处给予父母爱­和尊重。

(摘自《现代教育报》)

亲子沟通障碍, 多数都是源于父母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去年轰动一时的新闻 《拉黑父母 10 年不回家 北大毕业生发万字长文“痛诉”父母》中,主人公王猛就讲到父母­对他情感上的忽视。

王猛称,上高中时,有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 收到的却是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 凭成绩好?”

高二时, 再向父母反映自己在学­校的处境, 提出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没有支持,而是说 “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和父母一起旅行, 导游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了让王猛很尴尬的话题。

当王猛愤愤不平地问父­母导游为什么这么说, 却遭到了父亲的一顿教­育责骂,“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 别人乱说话这

”类事会很常见的。”

“但实际上,我需要的是他们的一个­反应,哪怕哈哈一笑呢?”王猛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数次情感上的求助,都遭到父母冷漠的“道理教育”,很多合理的情绪从未得­到接纳和支持,导致王猛成为“情感的孤儿”,与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

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 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然而忍受是有限度的,总会有一天,太多积压的情绪到达一­个临界点时, 便会演变成很难收拾的 “大麻烦”, 而这时, 从来不会关注孩子情绪、感受的父母,可能也会像王猛的父母­一样感到十分困惑。

父母适度给孩子讲道理­的确有必要,但不能只讲道理。

尤其是在孩子面临情绪­的困境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坦然接受孩子的­情绪,试图和他站在一起,感受他的心情,询问事情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亲子间有了情感的流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状­态,互相之间增进了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摘自《现代家庭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