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日本开始免费送房背后­的困局

-

日本高龄少子化情形严­峻,除劳动人口不足、老人照护问题备受关注­外,无人照料的“空房”也是棘手课题之一。如今,为改善这一问题,日本一些村庄开始免费­发放房子。900 多个村镇将“消失不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井田直子和井田孝之得­到了一栋房子,免费的。

这是一栋宽敞的两层楼­住宅,坐落在东京都小镇奥多­摩町一条蜿蜒的乡间公­路旁的树林中。 在搬进这栋房子之前,这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都与直子的父母住在一­起。

45 岁的直子说:“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新家)做很多修缮工作,但我们一直希望生活在­农村,有一个大花园。”

报道称, 免费的房子可能听起来­像个骗局。 但日本面临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住房多于居住的人口。

根据日本政策论坛的数­据, 2013 年,日本有 6100 万套住宅,但只有 5200 万户家庭。而且这一情况会变得更­糟。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计, 到 2065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 1.27 亿减少到约 8800 万,这意味着需要住房的人­将更少。 随着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找工作,日本农村地区到处都是­被废弃的“鬼屋”似的空房。

人们预测,到 2040 年,全日本将有近 900 个城镇和村庄不复存 在———奥多摩町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免费提供房产成为了一­种生存努力。

报道称,奥多摩町位于东京都人­口稠密、霓虹灯满布的市中心以­西两个小时火车车程的­地方。

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町人口曾超过 1.3 万, 人们从事利润丰厚的木­材生意。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进口放宽和木材需­求下降,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城­市。 2014 年,奥多摩町设立了一个“空房库存计划”———将潜在买家与空置的房­产和年长的房东相匹配。 虽然空房库存计划现在­在日本已经十分常见,但每个城镇都会确定自­己的条件。

例如,奥多摩町会为空房的新­居民提供房屋修缮补贴, 并按每100 平方米最多 8820 美元的价格鼓励空房业­主放弃其闲置的房产。

该町还对申请免费房屋­的人做了一定限制, 若是单身民众,年龄必须在 40 岁以下, 若是一家庭入住,则家中必须至少育有一­名 18岁以下的孩子。

外籍人士也可申请不过,在一个人们喜欢新建筑­的国家,即使是免费赠送房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报道称,二十世纪日本经历了两­次主要的人口猛增:第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经­济爆发式增长期间。 两次 都造成了住房短缺, 导致廉价的、大规模生产的住房迅速­在人口稠密的城镇拔地­而起。

据富士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米山秀隆说,这些房子中有许多质量­很差。因此,有约 85%的人会选择购买新房。

奥多摩町的复兴官员新­岛迄今已为 9 套空置房屋找到家庭。 这些家庭来自包括纽约­和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空房计划并不局限于日­本公民。

目前居住在东京市中心、 有 6个孩子的菲律宾/日本夫妇今林一家将于 2019 年初迁到奥多摩町。

今林夫人罗莎莉说:“对我们来说,东京太拥挤了,奥多摩町也属于东京都, 但被大自然所环抱,这让我们很喜欢。”

纠结的日本:一边“请人”,一边“赶人”随着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劳动力极度短缺、首都东京越来越拥挤,纠结的日本人正在一边­考虑高薪聘请外籍劳动­力去日本工作,一边却在考虑给钱让市­民搬出东京。

据《卫报》和《日经亚洲评论》等媒体报道,近日,日本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这可能会为数十万外籍­劳动力的涌入铺平道路。 在这之前,日本的签证只发放给高­技能的外国人,例如教授和医生等。 但为了应对日本长期的­劳动力短缺问 题,新的立法将首次允许海­外的蓝领工人获得签证, 其中重点是护理、酒店和建筑等行业。 该法案可能在五年内将­在日本的外籍工人人数­增加到超过 34.5 万人。

这边政府在下血本请外­籍劳动力去日本工作,另一边政府又在花钱让­市民搬离东京,到别处安家落户。

在过去的 22 年时间里,每年新搬到东京的人都­要比搬离东京的人多。 东京市中心的居民感觉­到处都挤满了人,而且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最近,日本政府表示正在考虑­建立一种罕见的制度,向目前居住在东京 23 个中心行政区(东京人口最多的地区) 的人提供财政补贴,让这些人搬离东京,去别处求职或创业。 据悉,这笔财政补贴的数目达­到每人 300 万日元,约合 18.4 万元人民币,与日本许多入门级白领­年薪相差不远。 记者注意到,这项提议并没有要求人­们搬到距离这23 个中心行政区以外多远­才能获得补贴, 因此只须搬到规定区域­外,就能获得领取补贴的资­格。

(综合《参考消息》、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  ?? 奥多摩町空房
奥多摩町空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