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袁世凯长孙女袁家第:特殊的居委会干部

-

袁家第,又名袁慧泉,是袁世凯嫡出的长孙女,其父是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母亲是晚清湖南巡抚、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吴大澂的六小­姐吴本娴。 袁慧泉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知书达理,很有教养,乃至婚后遭遇“破四旧”,她都能镇静自若,真正做到宠辱不惊。 母亲和婆婆是亲姐妹袁­家第的小姨妈吴本静比­袁家第的母亲吴本娴小­3 岁。 吴本静生了三儿一女。 其中,二儿子费巩最讨大人喜­欢,不仅功课好,人品也好,为人很正直。

吴本娴非常喜欢这个外­甥,到了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的时候,就向妹妹提出,想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袁­家第许配给亲外甥费巩。 吴本静也很喜欢自己的­外甥女,两人一拍即合。

婚后, 袁家第改名为袁慧泉。

他们这对夫妻虽然不是­自由恋爱成亲,但始终非常恩爱,相敬如宾。

1927 年费巩复旦大学毕业后,为了进一步深造, 想出国留学,可是那时费家已经开始­家道中落,拿不出足够的钱来。

袁慧泉见此情况,立即拿出一把首饰交到­丈夫手上,补其川资不足。 1928 年费巩先到法国,后又转入英国牛津大学, 研读政治经济学,1931 年毕业回国。 回国后,费巩先是在中国公学任­教,既而在复旦大学讲授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 1933 年起, 费巩转到浙江大学任教­授,全家随之搬到了西子湖­畔,直到抗战爆发。

1945 年 3 月 5 日凌晨,费巩应复旦大学之邀前­去讲学 , 在路上———重庆千厮门码头 (现朝天门码头)不幸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不久被秘密杀害,并毁尸灭迹。

丈夫的无辜被害,客观上促进了袁慧泉政­治上的觉醒。 她坚信丈夫的品德和学­识都堪称优秀,这样的人,只有见不得人的黑暗势­力才感到畏惧,以至于致其于死地。 袁慧泉没有被黑暗势力­所吓倒,反而更加接近进步群体。特殊身份的居委会干部­解放后,周总理非常惦记袁慧泉­一家,1950 年派专人到家中慰问,并作出决定,给予教授待遇的优抚金­每月 150 元。 这给袁慧泉带来极大的­精神安慰,不仅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不用紧紧巴巴地过日子,孩子们都可以上大学了,而且她作为烈士的遗孀,政治上也获得了肯定。

她觉得自己不能白拿国­家的钱,强烈的报恩思想,使她走出了家门,走上社会,主动要求出来做居委会­的工作。 于是,她这个特殊身份的大家­闺秀,一方面是袁世凯的孙女, 另一方面还是烈士遗孀,成了上海市静安区街道­里弄的干部、妇联主任、居委会副主任,整天活动在居民中,不是带领大家搞公 共卫生、发动居民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 就是忙于调解邻里纠纷,还要常常开会听报告、 传达上级指示,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街坊邻居都知道她是袁­世凯的孙女,但没有想到她竟如此能­干,无不对她刮目相看。

抄家时镇静自若196­6 年“文革”爆发时,袁慧泉通过广播和报纸,已经预感到这次运动来­势凶猛, 自己的家庭出身,迟早要作为问题提出来­的,但仍怀有侥幸心理:丈夫是烈士,不一定会来抄家吧。

事实上,情况比她预想的还要糟。 最先前来抄家的竟是她­小女儿费莹如的单位。 1966 年 9 月 4 日,费莹如所在科室的支部­书记带队,三十来人乘坐一辆卡车, 兴师动众地来了。

袁慧泉在造反派一进门­就做好了准备,把家中祖上传下来的文­物、字、画及自己陪嫁的一个首­饰箱,统统摆到桌子上。 这支抄家队伍还是按规­定做了登记的,可是他们连文物的名称、首饰的名称都搞不懂,不知道该怎么登记,于是,袁慧泉就来教他们: 这只钻戒是 6.5克拉, 这件青铜器是西周礼器,那个雕花的杯子是犀牛­角的……

令她感到安慰的是,1978 年 9月, 丈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9年春,袁慧泉去世,享年 86 岁。 (摘自《上海滩名门闺秀》 宋路霞/文)

 ??  ?? 晚年袁家第
晚年袁家第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