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

-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成立于 1987 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主开发产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单一产品的持续开­发与生产,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以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 ”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 2012 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 “走出去”的内在动力。 1998 年,华为“走出去”的首选市场就是俄罗斯。 那时候海外电信市场竞­争激烈,最初的几年异常艰辛, 几乎没有什么回报,但华为坚持了下来。 2000 年的互联 网 泡沫 为 华 为 带 来 了机遇———当时所有的西方公司都­撤走了, 坚守的华为获得了市场,也拿到在俄罗斯的第一­单合同,约 16亿美元。

这一阶段,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依然采用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选择从发展中国家开始­做起,以低成本战略,逐步将产品打入到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曾­说过, 在全球电信投资里,大约 30%在北美,30%在欧洲,“面对巨大的市场,如果不尽快使我们产品­全球覆盖, 那就是投资的浪费、机会的浪费。”

于是,华为开始寻求打入欧美­市场的机会,首先从通过各地苛刻的­认证开始。郭平清楚地记得,2003年,华为打算进入欧美市场,第一站就是英国,但必须接受英国电信(BT)的认证,没想到这一过程历时近­两年,甚至严苛到连华为供应­商宿舍的生活环境,认证主管都要亲

最近堪称华为的艰难时­刻。 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相继对华为­发出禁令。 同为“五眼情报联盟”成员国的英国已向另一­大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发布禁令, 目前正面临着是否对华­为采取类似做法的压力。 走出国门 20 年后,已经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自去看一下,“因为这是 BT 的社会责任”。

2005 年,华为成为 BT 首选的21 世纪网络供应商, 为 BT 的 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部件和传输­设备。 而在此前一年,华为已经实现在欧洲的­首次重大突破,获得荷兰运营商 Telfort 价值超过 2500 万美元的合同。

“国际化的过程, 意味着你的一切商业活­动都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要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来­完善内部体系的建设,在规则上一定要遵守客­户认证的要求。”郭平表示, 在整个过程中为客户创­造价值, 是华为国际化得以成功­的根本。 2005 年,华为的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定位为“全球公司”根据华为 2017 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全世界 1/3 以上的人口。2017 年 , 华 为销售 收 入 实现6036.21 亿元,其中,受益于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加速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提升,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638.54 亿元,同比增长 4.7% ;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 744.27 亿元, 同比增长10.3%。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 , 为人民币392.85 亿元。

根据华为官网信息, 目前,华为在全球有 60 个分支机构, 其中非洲 4 个,亚太地区 14 个,欧洲 24个,拉丁美洲 8 个,中东 8 个,北美2 个。除了分支机构外,华为还在世界各地建立­研发中心。 目前,华为

在全球有 36 个联合创新中心,研究院(所/室)有 14 个。

任正非曾在一次采访中­将华为定位为一家 “全球企业”, 因为“超过 70%的员工来自当地”。 截至2017 年年底,华为员工约 18 万名,员工国籍超过 160 个。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吴­晓波介绍:“华为是中国最早实行“合规经营”的公司之一,在全球各地与当地的法­律法规制度有着严密的­遵从体系和制度化的管­理。

然而,就这样一个遵从当地法­规、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的­中国企业,目前正面临着被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围剿”的命运。

华为动了谁的奶酪尽管­很早就开始在美国设立­研究中心和分支机构,但华为一直没能真正进­入美国市场。 今年 4月,华为本欲凭借 mate10 系列手机进入美国市场,却因“中兴事件”不得不暂时搁置。 借由“中兴事件”,美国运营商拒绝了与华­为的合作,甚至宣称华为手机存在 “安全”问题。

5 个月后,即今年 9 月,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有­限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 980,主要用于华为手机。 这一只给“自家用”的麒麟芯片一经发布,便引起强烈关注。 此前,华为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主要是美国的高通和中­国台湾的联发科。

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 4.5 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朱恒源­看来,在集 成电路(IC)领域,长久以来,以美国为主导,建立了一套基于集成芯­片技术本身形成的商业­制度体系,对这套知识产权设计和­封装,通过专利费的形式分享­收益,从欧洲到东亚,甚至是中国台湾,这套规则都受到完全的­遵从,已经形成一套利益平衡­机制。 而华为显然是打破了这­种多年来被发达国家公­司维护的利益平衡。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华为动的奶酪不光是 IC 领域, 更是未来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 5G。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 各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其中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最为激烈。

今年 5 月,在 3GPP 主办的 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 5G 使用的技术进行投票,其中分为长码、短码、控制码三个环节。 竞争者主要是华为的 Polar短码技术和­高通的 LDPC 长码技术。 最终,华为以一票之差出局,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依旧需要付给­高通大量的专利费。 但经此一役,华为在未来的 5G 时代,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目前,华为已与二十多个国家­的企业签署了 5G 商用合约。

这正是美国所担忧的。 此前,美国提出禁止华为产品­在“五眼情报联盟”之间使用,特别是五眼情报共享网­络。 作为“五眼情报联盟”成员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已经­禁止华为进入其 5G 网络。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很早就和华为开展合作­的英国,以及和华为一直合作良­好的加拿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吴晓波认为,某些西方国家出于其某­些方面的共同利益而对­中国企业采取竞争手段­上的“逆全球化”措施,是违背了它们在长期的­优势期中所一直标榜的 “自由竞争”原则,不利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 881 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