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李四光与许淑彬:事业之外更热爱生活

-

真爱无需门当户对18­89 年,李仲揆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父亲李卓侯在家乡创办­私塾,依靠办学挣钱维持生活。 14 岁时李仲揆被破格派往­日本公费留学,填写出国护照时他将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中,填好后的表格不能改动, 只能把十加几笔变成李­字,觉得名字李四过分俗气,又在后面加了光字,从此,李四光成为他的名字,以后长期使用。

许淑彬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父亲许士熊是甲午举人,做过国务院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 父亲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工作,许淑彬小时候在英国长­大,回国后继续读几年书,开始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 许淑彬容貌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追求她的贵族子弟趋之­若鹜,她不想把功名富贵放在­心上,没有将京城阔少看在眼­里。

24 岁那年,李四光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经过 6 年勤工俭学拿到硕士学­位。 中国急需有真才实学的 人,李四光还没有回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就­给他发出聘书,聘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主要讲授岩石学。

从小到大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读书, 已经 32 岁还没有找到女朋友,后来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丁绪贤的介绍下和­许淑彬认识。 两个家庭地位悬殊较大,许淑彬和李四光来往, 自然遭到她家人的反对。但让许淑彬欣慰的是,母亲对李四光印象不错。 许淑彬的母亲认为,李四光朴实厚道,柔中有刚。 女儿生性好强,刚中有柔,他们两个组织家庭, 是天造地设的美好婚姻。经过两年时间的交往,李四光和许淑彬,跨进婚姻的殿堂。

1923 年 1 月 14 日,34 岁的李四光和 25 岁的许淑彬在北京吉祥­胡同举行结婚典礼,婚礼上名流云集,学界泰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担­任他们的证婚人,北京大学同事丁燮林、王世杰、陈源,还有地质界的朋友丁文­江、翁文灏都来参加婚礼。 对于情投意合的人,即使并非门当户对,也会结成理想伴侣。

她用石头表达“抗议” “我是炎黄子孙, 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地质勘探是李四光毕 生追求的事业,经常深入漫无边际险象­环生的荒漠腹地探索。 在结婚几个月后,李四光带队去大兴安岭­勘探矿产, 两个月没有任何信息,从报纸上看到大兴安岭­有狼群出没的消息, 许淑彬对他放心不下,从早到晚顾虑重重。

在许淑彬心急如焚的时­候,李四光终于带着几块石­头回来,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通过两个月辛苦勘探,我们帮国家找到了几座­稀有金属矿藏。”想到自己对李四光的牵­挂,许淑彬干脆将他带来的­石头拿去压腌菜,直到他答应以后少出远­门,才把石头拿来还给他。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在他埋头苦干的日子,往往到深夜才回家,无暇顾及惦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一个异常寒冷的日子,许淑彬忍无可忍,把李四光的几块石头拿­出来放在床上, 随即特意把被子虚掷着,带着女儿李林回娘家去­了。

李四光回到家中,看到放在床上的那几块­石头,心里明白,这是妻子对他的“抗议”。次日,李四光匆匆忙忙赶到妻­子娘家, 对妻子说:“最近我忙着写研究论文, 来不及关心你们,是我做得不对,以后我一定会抽时间陪­伴你们。”李四光性格温 和,含蓄沉着,遇事冷静,不会轻易发脾气。 徐淑彬看到李四光态度­真诚,言辞恳切,让她很受感动。

懂得兼顾事业家庭长期­劳累过度,李四光的身子也支持不­住,以致心脏病发作。 生活较差以及四处奔波,许淑彬也病倒了。 这让两个人更深刻地意­识到,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的财富。 此后,他们相约定时出去散步,相互鼓励、照顾、研究战胜疾病的办法。

为了配合药物治疗,他们还创造了音乐治疗。 李四光喜欢拉小提琴,每天会拉几首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给妻子听, 许淑彬爱好弹钢琴,会出色地为丈夫演奏,两人用音乐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家里充满和谐温馨的气­氛,在心情舒畅时会忽略病­痛。

李四光对妻子情真意切,对女儿李林、女婿邹承鲁的工作大力­支持。 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李林是物理学家, 邹承鲁是化学家,三个人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属于科学界罕见的院士­之家,为祖国的尖端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在漫长岁月中,他既追求事业,又热爱生活,不但事业有成,而且生活幸福,人生可谓完美。 (摘自《海东时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