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虚假勤政”应矫治

-

2018 年 12 月 28 日出版的 《人民论坛》刊登尚虎平的文章指出,经过几年努力, 各地群众深恶痛绝的“懒政”“怠政”等行政不作为现象有了­很大改观。然而,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又出现了新苗头———“虚假勤政”现象。

文章指出, 在传统印象中,“一杯清茶一支烟,半张报纸看半天”的磨洋工,或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故意刁难,才属于行政不作为,而那些忙忙碌碌、紧紧张张、 马不停蹄的工作方式一­定属于“为人民服务”做派。然而,从笔者组织的“我国地方政府效率现状”课题组在全国部分地区­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行政不作为­现象,它超越了过去“懒 政”“怠政”的“粗糙”形式,呈现出一种看似勤政的“精致”模式,即“虚假勤政”现象。

在“虚假勤政”模式中,地方政府一改过去“庸”“懒”“散”的行事方式, 有些部门中的公务人员­在每天8 小时工作时间内都忙忙­碌碌,似乎有干不完的活, 甚至要靠加班加点来处­理事务,“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有的事。表面看来,这种工作方式非常符合­我国传统行政文化所倡­导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往往会赢得一片赞誉。 然而,无论懒懒散散还是忙忙­碌碌, 都只是一种工作模式, 最终能否实现行政目标、 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才是行政工作的落脚点。从调研结果来看, 群众对那些忙忙碌碌 的“虚假勤政”的反感与日俱增。 他们认为,“只打雷不下雨”甚至比“不打雷不下雨”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它以勤政的表象蒙­蔽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甚至变成了一种“勤政”表演,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民­群众。

文章称,“虚假勤政”现象源于一些公务人员­责任意识欠缺。 扎扎实实搞形式、忙忙碌碌走过场式的“虚假勤政”,通过形式上“完美无瑕”来回避形成行政结果,以此躲避因结果不佳而­可能导致的问责与追责, 在此基础上,行政人员以“勤政”的表面功夫赢得自身职­业的发展和进步。而要矫治“虚假勤政”,需从“个人—规范—绩效”三个层次着力,即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 推动行政程序规范化法­治化,推行绩效管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