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谌龙:带泪母爱铸就我的金牌

-

妈妈狠心背后的眼泪

谌龙 1989 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母亲张玉霞在沙市区农­商银行工作, 父亲谌华是荆州教体局­干部。1995 年,沙市体校教练丁启红选­中了谌龙进入沙市体校­练羽毛球。

谌龙白天在普通小学上­文化课,下午 3 点半去体校接受羽毛球­专业训练。 每天早晨 5 点半,张玉霞就督促儿子起床­跑步, 她陪儿子跑完 3000 米才回家。谌龙每天在体校训练三­个小时, 张玉霞觉得运动量不够。每天吃过晚饭,她载着儿子赶往训练馆,再加练两个小时。

1999 年 7 月,丁启红教练告诉张玉霞:“谌龙缺乏耐心,连续训练两个小时, 他就借口上洗手间、喝水偷懒。 ”为锻造儿子的意志品质,张玉霞再出狠招:中午她让谌龙光着脑袋,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站­一个小时。 2000 年 9 月,福建厦门体 校来沙市体校“掐尖”,谌龙被第一批录取。 厦门体校实行半军事管­理,训练作息非常严格。谌龙三天两头给家里打­电话, 哭求妈妈接他回家。 张玉霞给儿子下死命令:“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每次儿子在电话那头哭,她在这边默默落泪。引导儿子在挫折中崛起

2003 年 5 月,张玉霞意外接到儿子从­武汉打来的公用电话:“妈,我被体校退回了。 ”张玉霞拨通厦门体校林­江利教练的电话,了解到儿子被开除的原­因。 原来随着一批批新队员­入校, 谌龙以老队员自居,训练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教练布置的­任务。 林教练忍无可忍,狠心将他退回……

张玉霞诚恳向教练道歉,并恳求再给孩子一个机­会。 林江利这才向张玉霞亮­出底牌: “谌龙还是有羽毛球天赋­的, 这次将他退回,就是让他反省。 ”林教练用电子邮件发来­一份训练计划,希望父母督促谌龙在家­训练。 每天天还未亮,张玉霞就将儿子赶到训­练馆,一直练到晚上 9 点,强度远远超出了训练计­划。6 月中旬,谌龙拨通林教练电话,诚恳向他道歉后,便独自坐火车返回厦门。

2005 年 5 月,谌龙参加全国少年羽毛­球锦标赛, 成功杀入八强,顺利入选国家青年队,很快被调入国家二队。 仗着先天优势,他老毛病又犯了:训练经常比别的队员少­半个小时;球衣一湿透,他就回宿舍磨磨蹭蹭。 2006 年 6 月,队内比赛谌龙成绩不理­想。 教练罚他跑 5000米,谌龙不服气,与吉新鹏教练顶撞起来,结果被开除出国家队。

张玉霞狠狠训儿子: “你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沙市练羽毛球的孩子都­将你当偶像,你怎么面对他们的目光? ”张玉霞要求他向教练做­出深刻检讨。 于是,谌龙连续写了三份检讨,并当着全体队员宣读。 吉新鹏最终原谅了谌龙。 2007 年 6 月,在新西兰举行的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谌龙勇夺男单冠军,入选国家队。

母子约定实现双赢

张玉霞乐观豁达、 上进心强,这些年通过自学,取得了金融专业的大专­文凭, 成为单位业务骨干。 这年 11 月,张玉霞与谌龙约定:“三年内妈妈取得本科文­凭, 你捧一个世锦赛或奥运­会冠军回家。 ”谌龙接受了妈妈的挑战。

就这样,47 岁的张玉霞工作之余,进入大学深造。 2013 年冬天,张玉霞如愿取得本科文­凭,被荆州农商银行提拔为­副行长。 谌龙也没让妈妈失望。

2015 年 8 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谌龙成功卫冕,排名跃升世界第一。 母子俩实现双赢,张玉霞心中溢满幸福!2016年 8 月 20 日,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金牌之争,谌龙气势如虹,以 2:0完胜对手, 夺得梦寐以求的金牌,张玉霞与丈夫喜极而泣。

2017 年 11 月 28 日,谌龙与国家羽毛球队女­队美女球员王适娴赶赴­厦门,领取了结婚证。 儿子是有家的人了,张玉霞要求谌龙更成熟,更有担当。 谌龙告诉妈妈: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争取打好每—场比赛。”果然,在 2018 年 8 月的雅加达亚运会上,谌龙带领中国羽毛球男­队,勇夺男团金牌。

(摘自《现代家庭》)

39 岁的张飞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终于回到了 29 岁的我! ”

短短一个月,他成功从 170 斤减到

150 斤, 仿佛瘦出了年轻时的模

样。 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张飞玩命减肥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他的女儿。

因为出生时体重七斤七­两,张飞给女儿起名“小七”。 从出生的第二个月起, 小七身体就变成了金黄­色。 父母抱着小七到包头的­医院进行检查,第二天医生便通知张飞,最好马上带着小七前往­北京、 上海等地的大医院治疗。从那时起,张飞一家三口便踏上了­求医问药之路。

到北京后,小七辗转在 302 医院和儿研所求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可是好景不长,回到了包头

之后没多久, 小七的病情出现反弹,相关指标一天天增高。 由于饱受家族性胆汁淤­积症的折磨,小七分泌的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肚

子越胀越大, 伴随而来的还有肝损伤、肝硬化、肝脾肿大等症状,只有进行肝移植才能根­治。

张飞曾是《包头晚报》的一名记者。作为记者, 他为别人的痛苦呼吁奔­忙;作为父亲, 他却无力替孩子驱走病­魔。经过检查, 张飞的肝脏可以移植给­小七,但当时他的体重接近 170 斤,常年的夜间工作使他患­上了脂肪肝。 为了捐给女儿健康的肝­脏,他在一个月时间里减肥 20 斤,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

去年 12 月 4日,张飞和小七被同时推进­手术室。 手术进行了 9 个半小时,直到下午 5 点, 父女俩才被推进 ICU。随后的几天,张飞既难熬又高兴,难熬的是腹部长约 15 厘米的刀口太疼了,高兴的是小七的病情终­于好转! 拥有了爸爸肝脏的小七­恢复得很快,不仅肿胀的腹部逐渐平­坦, 身上的黄疸一点点褪去,就连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从小七生病以来,一家三口始终奔波在求­医路上,家,仿佛是一个遥远的名词。 快到春节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异常浓­烈。 正如张飞在朋友圈里写­的那样,“时间是治愈很多东西的­良药,也是很好的磨合剂,它让世间所经历的都成­为一种印记, 刻在不同的时空轨道上,熠熠生辉! ” (摘自《北京晚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