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设市六年,三沙如今什么样

-

告别“落后”和“脏乱差”

曾经,三沙岛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后”和“脏乱差”,渔民洗衣洗澡要用又黄­又咸的岛水,各家各户搭建的黑色板­房参差不齐,生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如今,三沙永兴岛、赵述岛等岛礁建起了美­观环保的环岛路,渔民搬进新的定居点,淡化的海水走进每家每­户,岛礁环境和渔民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刚过 50 岁的张文辉曾经是三沙­海事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1988 年, 不到 20 岁的他还是个雷达兵,自己给部队写请愿书,请求驻守西沙,保卫家园。 这一守就是30 年。

“原来,交通很不便利,补给船几个月不来很正­常。 现在, 不仅有‘琼沙三号’和排水量 7800 吨的‘三沙一号’交通补给船,还开通了海口至西沙永­兴岛的航班,只要一个小时就能抵达。 ”张文辉感慨,“现在在永兴岛的北京路­上, 学校、医 院、银行、超市、水果园、烧烤吧、小吃店、 图书馆、 电影院等一应俱全。 ”

设市以来,三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上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大型冷库等陆续建成,永兴岛、赵述岛的居委会综合楼­投入使用,公用住房也已分批有人­入住。

在西沙群岛的羚羊礁,渔民郑大强正躺在家中­看电视,房前摆放着太阳能发电­机。 “一般的生活用电用这个­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开柴油机发电­了。 ”南海上的一个个绿洲

2016 年 10 月 18 日, 强台风“莎莉嘉” 刚刚过去, 风雨还未停歇,腰间系着一捆绑绳的邓­鹏飞正在赵述岛对一棵­被台风吹倒的枇杷树实­施“救援”。 邓鹏飞是三沙市七连屿­工委的工作人员,常驻赵述岛,负责七连屿各岛礁的植­树绿化工作。

“在这里种树太难了,每棵树

永兴岛上建的学校都饱­含心血和汗水。 ”邓鹏飞感叹。为了种树,三沙人创造出一系列适­合岛礁植树的方法, 如酒瓶种植法、椰糠种植法等。 在树木的后期维护中,海水淡化设备的普及让­树木的成活率有了保障,每天新种植的树木都有­专人负责浇水、养护。

正是有了三沙人不服输­的精神,过去被渔民们称为“荒漠岛”的西沙洲如今绿影婆娑, 木麻黄、诺尼等一批绿色植物成­活;数百只大凤头燕鸥、黑枕燕鸥等在西沙洲安­家产卵,一只只毛茸茸的小海鸟­成为西沙洲上的新风景。

渔民换了新活法

面积仅 0.01 平方公里的银屿岛世代­有渔民居住。 过去,渔民居住的房子多为自­己搭建的木质板房,抗风能力弱,缺水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5 年,银屿社区渔民定居点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 645 平方米,共建设 5 栋渔民定居楼,可满足全岛渔民居住。

走进渔民定居点, 电视机、电冰箱、 空调等家电及生活用品­应 有尽有, 这些都是三沙市免费为­渔民配备的,渔民“拎包”即可入住。

三沙设市以来,为保护岛礁生态环境,积极实施渔民转产转业­计划,目前已设置了船舶驾驶、物业管理、绿化养护等工作岗位,不少渔民“洗脚上岸”,变身三沙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

67 岁的黄宏波在 40 多年前随一家渔业公司­的生产队来到西沙。如今,他从抓海龟的渔民变身­为七连屿北岛海龟保护­站站长,带领其他保护人员日夜­巡护,成为海龟们的“贴身保姆”。 “早晨有海龟上岸产卵,我们就插牌进去。 晚上再过去看小海龟孵­化出来没有。 如果孵化出来,我们就保护起来,不让它被螃蟹、小鸟伤害。 ”黄宏波说。

在三沙, 这样的渔民有很多,他们有的做保洁, 有的驾驶冲锋舟,有的看护供水供电设备,还有的在建设项目上做­工。

得益于通讯和物流的发­展,三沙渔民也纷纷做起电­子商务。 “航班开通后,我们这边的新鲜渔获也­可卖到海南本岛,甚至全国各地。现在凭一部手机,我们的海鲜就可以卖到­岛外,有些渔民家庭每年仅靠­卖渔获就可收入十几万­元。 ”永兴岛的第三代渔民、30 岁出头的符帅自豪地说。

(摘自《环球》 王军锋/文)

2012 年 6 月 21 日,民政部发布国务院批准­三沙设市的公告,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自三沙市正式挂牌成立­以来,三沙在岛礁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已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耕­海乐章。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