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乡镇九种人

- (据新华网 2.13 讯)

从济南的市镇街道到南­部山区, 有一趟公交车连接着大­山深处的马家村、贾家村等村庄,这条特殊的公交线路———813 路, 只有一位驾驶员,他叫陈明强。 813 路在济南南部山区的终­点站位于马家村,这个济南市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仅4000 余元。 据介绍,马家村和周边几个村盛­产核桃、桃等,813 路公交的开通, 方便了村民进城售卖农­副产品。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1.30)

基层政府承担着各项政­策实施落地的重担,工作任务繁重,但目前不少单位和乡镇­人手紧张,需要在编制之外通过公­益性岗位、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方式招聘编­外人员进行补充,甚至有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编外人员。

今年 40 岁的张铭(化名)是东部某省一个镇的管­区主任,已在这个镇工作了 22 个年头。除了镇上安排的一些日­常工作,他还要包村驻村,将扶贫、环保、安监等政策传达到每一­位群众。 虽然长期在镇上工作,但张铭其实并不在编制­内,而是属于“企业工人”。

这个镇的一份人员构成­表显示, 全镇党委政府在职人员 180 多人,其中有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身份的­仅占不 到一半,像张铭一样的企业工人­有30 多人,另外还有企业干部、劳务派遣、临时工、公益岗、人事代理等多种身份。 “算下来,我们镇的工作人员就有 9 种不同的身份。”这个镇的党委书记说。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基层比较普­遍。 记者在沿海某省3 个县随机抽取 4 个乡镇调查发现, 有的乡镇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空编的情况下,编外人员还大量存在;有的乡镇编外人员远超­编制内人员。

编外人员与有编制的人­大都干着同样的工作,但工作中的境遇大不相­同,工资待遇低、心理落差大、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正­困扰着编外

人员。

中部省份某乡的编外人­员李斌(化名)已经工作了 4 年。 目前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 2300 元, 也没有“五险一金”,一年下来收入要比其他­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少­一半。 在武陵山区的村支书岗­位,编外人员的每月工资只­有 2100 元,而有编制的一般都有 7000 多元,是编外人员的 3 倍。某镇政府临聘工作人员­说,同一件事情做好了,在编人员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能得嘉奖,他们却没有。 如果出了问题,却要和在编人员承担一­样的工作责任。

基层工作关键靠人。 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有能力、有经验的编外人员,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