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和命运死磕 汽修工成了央广电台播­音员

- (据全景网)

有那么几年,曾经的同学或工友来北­京出差、旅游,我所工作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了他们必到的­地方,仿佛这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他们在参观完我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看完传说中的直­播室后,总会说一句:“原来,你真的在中央台做播音­员,而不是修车啊。 ”

我哑然失笑,在故乡做汽修工10 年, 修车是我赖以生存的技­能。在他们的眼中,我即使离开了那个汽修­厂,要养活自己,还得靠这项技能。 而且,在他们的意识中,能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尤其是做播音员,不是高官后代,没有耀人眼目的学历,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和我是同学,知道我的起点:父母早亡,中学未毕业就开始修车,和他们一样在戈壁大漠­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即使是在我工作的汽修­厂的广播站,我也没能做成广播员, 怎么我离开故乡 3 年多,就进了国家电台工作? 所以每一次,他们问起这个话题,我都不知怎么回答,就只好说:“我只是走运而已。 ”

只有我知道,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

是的,我起点低,初三只上了不到一学期­就辍学了,至今也没有

一张中学毕业证。 在故乡,我只能做最辛苦的工作。 而广播站的播音员,不是官员子弟,就是相关专业的人才,与我是毫无干系的。

幸好,在故乡修车的 10 年中,我遇到了广播和书籍。 它们,打开了我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也支撑着我脱下沾满油­污的工作服,走出那片我曾流汗流泪­的土地。

寻梦的路是崎岖的,初来北京没几天, 我就感到了诸多不适应。那年我 26 岁, 同宿舍的同学都比我小,又都是富家子弟,我这个贫寒的大龄青年­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生活,逐渐向我展示了它残酷­的一面。从新疆出来,我身上只有 3万多元钱,但随着交完学费,加上一些其他生活费的­支出,钱越来越少。 课余时间,为了赚钱贴补生活,我会做点配音和解说的­工作。

有一个冬夜,央视的一档节目叫我去­试音, 晚上 8 点前到。 7 点半,我就到了约好的录音机­房。 当时,我口袋里只剩下 10 元钱,之前一档节目的配音费­用大概还有一星期才能­拿到。

我想,如果今晚试音顺利通过­的话,就恳请下节目组的老师­看能不能先预支 100 元钱,这样我就能熬过这一星­期。

没想到, 那天录音很不顺利,机房一直到晚上 11 点才轮到我。 5分钟的片子,我反反复复录了将近半­小时才完成。 从皂君庙的机房到传媒­大学的公交车,末班车是晚上12 点。 如果 12 点前告诉我是否通过, 即使不给我提前支取工­资,让我能赶上末班车就行。 这样,10 元钱也足够我回学校的­车费了。

可时间一点点过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结果,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告诉我没有通过,而那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 摸着口袋里那张孤独的 10 元钱, 我嗫嚅着恳请节目组的­那位老师,让我能在门口的沙发上­挨过一晚,因为我实在没有钱打车­回学校了。 那个年轻的老师看了看­我,勉强答应了下来,叮嘱我天一亮就得赶紧­离开。

那一夜,失落和怀疑让我无法入­睡。 播音是我一直以来所喜­欢的,为了它,我丢了铁饭碗,远离亲人朋友,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学习。 可是,我居然连一个节目组的­配音要求都达不到, 那将来,我还能依靠这个生活么?

那个冬夜,我蜷缩在那个录音机房­的沙发上,孤独落寞,直到天

2019 年, 秦英林春风得意。 他的牧原股份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过 220%, 最新市值 2011 亿元, 一度超越温氏股份,成为养猪业第一股;个人财富一

年间翻了近 3 倍,成为

河南本土企业家中唯一­一位千亿富豪,并高居福布斯中国 2019 年度中国富豪榜第9 位。

1982 年,为了脱贫,正读高中的秦英林鼓动­父亲去养猪。 这年冬天, 父亲冒雪去挖了一个多­月莲藕才凑了 800 元钱,买了 20 头猪仔。 可是,由于缺乏防疫知识,

没多久就病死了 19 头,亏得血本无归。

秦英林嘴上不说, 但开始想尽办法学技术。 “我到处都注意养

猪知识, 甚至报纸上的小广告都­不会放过。 ”晚上,他躺在床上拿着手电筒­照着看书。 为了学技术,高考那年他放弃保送名­额, 毅然在志愿书上写下了 4 所农业院校,最终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

1992 年, 秦英林夫妇辞职回家养­猪。 建一座大型养猪场起码­需要几十万元, 可秦英林想尽办法也只­借到了 3 万多元。 为了省钱,打井、架电线、建水塔……他样样都自己来。 他设计的转拱结构猪舍,足足将造价降了 9 成。

秦英林时常提起 1995 年春天的那场疫情。 短短 3 天时间就死了25 头猪仔。电话打到南阳农业学校、打到郑州畜牧专科学校、 打到河南农业大学、 打到河南农科院……秦英林把能问的都问了­个遍也没找到病因。

眼看着猪仔成片死亡, 怀孕 7个月的妻子带着病猪­坐火车来到郑州找专家­帮忙。

妻子回来时那无言的表­情,秦英

色渐明。

很多年之后,每次当我路过北京皂君­庙的那家机房,总会想起当年的那一幕。 我真想走到那个在暗夜­里伤怀疲惫的年轻人身­边,陪他坐下来,告诉他这点小挫折不算­什么,谁的娴熟技能不是从失­败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呢? 在错误中总结经验, 然后经过千百次的锤炼,你总会越来越精进, 越来越成熟的。没关系,坚持着走过去,你总会迎来明媚的阳光。

也就是 26 岁那一年, 我通过了成人高考,先后进入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学习。

梦想,唯有你努力争取,才会有曙光乍现;只有你坚持不懈,它才会向你露出笑脸。

其实,这世界,哪有什么顺风顺水? 生活里,哪有什么一步登天的快­捷方式? 远方的目的地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过去的。 这其中,你会走过泥泞,面对困难,经历磨难,每一样事情都有可能打­败你,然后让你投降放弃。 但是跨过去,战胜它们,这才会让你成长。 也只有死磕到底,你才会最终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摘自《风流一代》 2019 年第 8 期 小马哥/文)

林现在还记得。“当时,死亡猪仔已经超过 70 头,所有人都绝望了。 ”

危急关头, 河南农大打来电话, 说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 几经波折, 秦英林在省畜牧局拿到­疫苗, 才最终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父辈的悲剧没有在他身­上重演。 “这是知识的胜利。 ”秦英林说。 自此,秦英林格外重视养猪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技术也不断给他带来积­极的反馈。

2003 年, 通过尝试育肥猪后期和­经产妊娠母猪两个阶段­使用无豆粕日粮,公司每头猪的饲料成本­下降了 128 元 ;2004 年,秦英林与技术人员开发­出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将仔猪断奶期缩短至 14 天,大大提高了种猪繁育效­率……

猪舍几乎是一切技术的­载体。好的猪舍设计需要兼顾­多方面的指标,非常精细、需要相当的工业沉淀。 随着单场养殖规模的提­升,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也将­指数级上升。

“我们有专业团队专门设­计猪舍, 设计猪舍像设计汽车一­样”,秦英林说。

创业至今, 牧原股份的猪舍已经更­新到第 12 代,拥有百余项技术专利。 非洲猪瘟爆发后,牧原股份斥重资对猪舍­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平摊下来, 每头猪的呼吸成本高达 50元。 不过,这笔钱也没白花。 安装至今,猪群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饲料和疫苗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至上的牧原股份无­疑走在了最前列。

近日, 秦英林还开出 2 万元的月薪,诚聘名校博士生到牧原­养猪,坚持“知识的胜利”。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