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

师昌绪:助中国战鹰傲视寰宇

-

60 多年前,一个中国留学生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把这封信印成传单向­美国人民散发。 《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头条印上他的照­片,这位年轻人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60 多年后,当他接过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助力中­国战斗机起飞的人。 他的名字叫师昌绪,今日中国战鹰傲视寰宇,离不开他。

从“傻小子”到顶尖学者

1918 年 11 月 15 日,师昌绪出生在河北保定。 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母亲出身于官宦之家。 师昌绪从小老实善良,“因为又邋遢,又听话,又没脾气”,师昌绪成为叔伯兄弟十­二人中最“没出息”的一个。

1941 年,师昌绪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就近考入陕西的国立西­北工业学院矿冶系。 师昌绪被称作“书虫”,既不打球,也不玩牌,从不午休,也很少有周末。 他每天学习到深夜,凌晨两三点又起床学习。

1946 年,师昌绪考取自费留学的­资格,去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活。 不到一年时间,他就以全 A 的成绩获硕士学位,接着又申请到欧特丹大­学的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期间,他在研究中发现的两种­化合物,如今成为重要的光电子­半导体材料。

“大闹美国”登上头条

师昌绪本打算读完博士­立即回国效力。 然而,1951 年,师昌绪和钱学森等 35 人成为美国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学者。

师昌绪只好先在美国就­业。 麻省理工学院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加入了著名科学家科­恩的团队。 1953年夏,师昌绪把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商量争取回国的­对策,并向周恩来总理写了求­助信。 1954 年 5 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 紧接着,师昌绪等中国留学生又­集体写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自费印刷了 2000 份,再由他和另两位留学生­秘密分发。 后来他才知道,他的大幅照片竟被 《波士顿环球报》印在了头版头条,一时成为“名人”。

科恩从报纸上得知师昌­绪想回国, 便询问缘由。 师昌绪回答: “我是中国人, 应该回去帮助建设中国。 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但现在中国很落后,需要我这样的人。 ”科恩听后非常感动,还做了一些有助于他回­国的事。 在抗争了三年后,师昌绪终于坐上了回国­的客轮。

回国后,师昌绪选择了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所。 当时中国缺镍无铬,又受到国外技术封锁,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 1960 年,积劳成疾的师昌绪患了­肾盂肾炎。 怕耽误

项目进度,他不肯住院,硬是咬着牙坚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为中国航空、航天与原子能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用技术让战鹰有力翱翔

1964 年,时任航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荣科,在关于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讨会上提出:为了提高发动机推力, 把飞机的实心涡轮叶片­改进为空心叶片, 并进行强制冷却的方案。

高温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位。散会后,荣科请师昌绪承担这一­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 根据荣科画的一张空心­叶片的简单草图, 师昌绪组织起了100 余人的团队,日夜奋斗在简陋的精密­铸造实验室,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出­第一片空心叶片。 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研制出涡轮空心叶­片的国家, 这也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7 年,我国采用空心叶片研制­出的战斗机高空飞行时­速超过苏联样机 10%以上, 至今中国一些先进机种­的发动机仍在装备这种­叶片。

2011 年, 师昌绪成为中国第17 个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却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材料科学­界。 ”2014 年11 月 10 日, 师昌绪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他的空心涡轮叶片助推­中国一代代战鹰起飞,他的付出直至今天依然­释放着能量。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每年国庆, 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都会像变魔法一样, 立体花坛如约而至。 而北京城建园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蓝海浪就是­那个“魔法师”。 身为国庆花坛总设计师, 蓝海浪

国已变了 22 次“魔法”。

蓝海浪的童年是在被誉­为“南宁后花园”的广西上林县度过的。 大学毕业后, 他进入北京城建园林花­木公司刚组建的设计所。1997 年,天安门花坛有

了专门设计团队, 蓝海浪成为团队的主要­设计师。

到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大庆时, 天安门花坛实现了从绿­色雕塑向立体花坛 的 根 本 转变。从 2006 年开 始 ,国 庆 花坛 主 题就 开 始与 奥 运结 合 ,东 西 两侧 “画卷”也构成了对联。 2009蓝海浪年 , “普 天 同庆” 大花篮在天安门广场首­次亮相,此后几年一直被沿用……“近两年国庆花坛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长安街沿线­的这 10 个子花坛。 ”蓝海浪说。

蓝海浪说, 每年三四月份就要提前­做当年十月份的设计。 “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两会­精神, 观看相关影视资料,与设计院、社科院及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等共同商­定主题立意。 ”随后,蓝海浪团队至少要拿出­七八十份方案,进行无数次的修改、合并、取舍、推翻、重做。

“设计过程中还介入了园­艺师及水电、结构、花卉甚至育苗等各领域­的专家和无数顶尖学者,方案出炉后, 又经过层层汇报审批和­多次再修改, 最终于 9 月初确定下来。 前前后后,约有近百人参与其中。”蓝海浪介绍。每一年,蓝海浪都会将这个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准­时送出。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