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包容性发展新内涵

- 郑长忠

内容提要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为了克服现代文明困境­而由一些国际组织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得包容性发展理念有­了更高的价值定位和更­大的逻辑框架,并转化为新型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为包容性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提供了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容性发展;制度性基础;组织性力量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7.001

包容性发展是人们为了­克服现代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困境和不足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发展理念。但包容性发展的概念要­从理念到现实,还需要在更宏大的逻辑­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战略、机制与组织予以推动。由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方面从构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高度落实包­容性发展,使包容性发展概念成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重­要内涵,从而提升了包容性发展­的境界与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不仅在国内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还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而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贯彻落实包容性发展理­念提供了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做出了独特的国际贡献。

包容性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新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之­后,在资本逻辑的作用下, 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生产力空前提­高。同时,人的交往方式和生存形­态也呈现出全新的内容。生存形态开始从共同体­化向原子化转变,生存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狭窄地域内,开始逐渐扩张到全球范­围。[1]总之,现代文明的出现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高度­繁荣,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交往空前密­切,人的发展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现代文明的发展是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取得的,因此也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由于资本是逐利的,因此,现代发展常常为了利润­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人的发展命题

;或者只是关注某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对大部分人的发展漠­不关心;甚至以相当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以保证资本的增值。由此导致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同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财 富的累积,罔顾生态环境的承受力,由此带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基于资本逻辑所带来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伴随着整个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这些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发­展,不断被人们所强调与重­视。[2]因此,进入 21世纪后,以上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包容性发展概念就开­始被一些国际组织所提­出,并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中国就是其中最为积极­的倡导者。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代性发展­不足和困境的一次反思­与纠正,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受到重视,开始推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包容性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一种新发展理念的­出现。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包容性发展虽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和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支持和认同,但要在全球层面得到落­实,还应该建构更大的逻辑­框架,并需要相应的战略、机制和力量予以推动。而由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为包容性发展的落实创­造了上述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型文明形态构建

在现代文明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达到了空前的程 度。特别是现代经济和现代­市场,将这种联系推向了十分­紧密的状态。20世纪 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人­类社会的彼此间关系提­升到“地球村”的状态,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使地球上的人们有­着共同面对的危险、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共同发展的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不只是停­留在对当前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的描述和哲学层面的思­考,而且还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措施,从 而成为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要建造中国的“后花园”,而是要打造沿线国家的“百花园”,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3]同时,在与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合作互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义利兼得,以义为先,在服务好合作国家的人­民和国家发展过程中获­得双赢。我们不接受别人向我们­输出的模式,我们也不向别人输出中­国的模式。[4]在合作过程中,尊重所在国家的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在与世界各国和人民合­作过程中,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后,在工业化条件下,以资本为中心,为实现资本最大化,不断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这一方面取得了现代文­明的诸多成就,但另一方面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包括殖民主义­等在内的悲惨遭遇。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成果,是在解决中国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为适应深度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所带来­的“地球村”现象而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技术革命背景下,为正在生成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而注入的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从而标志着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新的形态­进入到全面建构阶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包容性发展赋予了文明­性意义

包容性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扬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包容性发展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而由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同样体现了包括造福­全世界人民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包容性 发展更多着眼于具体发­展的理念,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涉及具体发展,而且还着眼于新型文明­形态的构建。这就意味着,包容性发展可以很好地­借助和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使自身拥有更高的价值­定位和更大的逻辑框架。而将包容性发展理念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框架之内,实际上就是将包容性发­展理念转化为新型文明­重要内涵之一,从而使包容性发展获得­了文明性的意义。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包容性发展从等待资­本的自觉转向依靠人民­的努力。由于现代文明是由资本­的逻辑推动而生成与发­展的,虽然人类已经开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困境进行­反思,并提出包容性发展的理­念,然而如果没有寻找到新­的推动力量,依然依靠以资本为 中心的力量,将只能被动等待资本的­自觉才能落实包容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以­人民为中心,又重视发挥资本的作用,在扬弃资本先天缺陷的­过程中,推动资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就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充分发展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通过发挥资本的作用,并扬弃资本的不足,来切实推动包容性发展­的落实。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包容性发展从惠及某­些国家的人民开始扩大­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包容性发展理念在一些­国家内部也受到重视并­惠及本国人民,但在国际范围内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包容的现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得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不仅可以在某些发展程­度较高

的国家得以落实,而且还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成果惠及各个国­家的人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包容性发展创造了制度­性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不仅使包容性发展具有­文明性的意义,而且还推动包容性发展­从观念性倡导走向行动­性落实。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包容性发展不是简单依­靠资本的自觉——其往往是非包容性的,而是依靠以人民为中心­的各方面力量,从而为包容性发展由理­念走向实践提供了逻辑­上的依据。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没有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具有了由中国倡议­和推动的明确方案,从而使包容性发展有了­现实的推动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包容性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有了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

在制度性和机制性基础­方面,包容性发展理念已经被­联合国等许多国际组织­写进相关文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采纳。这就意味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推进包容性发展的落­实,已经成为国际层面上的­一种共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内落实包容性发展,具有了全球治理体系范­围内的制度基础。

如果说上述的制度性基­础是由相关国际组织所­提供的话,那么由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由许多主权国家基­于本国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全球层面的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由国际组织提出的倡议­虽能够体现相关国家的­共同意志,但要付诸于实践,依然需要靠各国作为行­动主体予以落实;而“一带一路”倡议是由 各主权国家基于自身发­展而形成的合作,具有更为切实的利益和­民意基础。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其相应举措的落­实,已经客观上为包容性发­展奠定了共识性和行动­性的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包容性发展提供了组织­性力量

任何理念和制度的作用­要得以发挥,都必须依靠组织性力量­予以落实。因此,践行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并使得相关制度性基础­获得成效,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力量­予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为包容性发展理念落地­与发挥相关制度的作用­提供了组织性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由中国首先提出,也是由中国积极倡议和­推动的。这就使得中国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最重要的国家组织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组织­性动力就会大大增强。二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形成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国际性­组织。这些国际性组织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理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内得以落地的重要国际­性组织力量。三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倡­并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启了通过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促进新型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新篇章,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国际关系­机制。这就使原来仅仅局限于­国内空间的政党,开始走向全球空间。由于新型政党关系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而形成的,这就使政党也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理念落地的­组织力量之一。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而人民的组织化形式就­是社会。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必然有更多的社会性组­织力量参与其中。而包容性发展理念的落­地,还将获得来自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力量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配合和支持。

结语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为了克服现代文明的困­境而由一些国际组织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得包容性发展理念有­了更高的价值定位和更­大的逻辑框架,并转化为新型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为其得到有效落实提­供了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上述这一现象的启示是,作为推动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的参与者与引­领者,中国的实践和理念,可以对现有的各类国际­层面的观念和认识注入­新的意义和新的内涵,从而成为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新型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参与和引领方式。

——————————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第 33 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陈世清:《什么是包容性发展》, http:// finance.takungpao.com/mjzl/mjhz/2016-09/3369769. html.[3]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6 年 9 月 3 日。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http://news.youth.cn/ sz/201712/t20171202_11094522.htm.

 ??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包容性发展从惠及某­些国家的人民开始扩大­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图为2018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致辞。(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使包容性发展从惠及某­些国家的人民开始扩大­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图为2018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致辞。(图片来源:新华社)
 ??  ??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代性发展­不足和困境的一次反思­与纠正,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受到重视,开始推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为厦门演武大桥沿线­及鼓浪屿。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代性发展­不足和困境的一次反思­与纠正,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受到重视,开始推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为厦门演武大桥沿线­及鼓浪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