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拉合作:基于铁路基础设施的案­例研究

[阿根廷] 马豪恩

- [阿根廷] 马豪恩

内容提要 中国国内的富余产能和­财政盈余正好能够满足­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产­品价值链上行的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五大“轴心”之一,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亟须升级。中拉全面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内涵享有共­同基础,前者更是后者的延伸,双方在多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两洋铁路建设)领域已达成共识。

中国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则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拉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增长。近三十年来,中拉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突飞猛进,双方已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拉全面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内涵享有共­同基础,前者更是后者的延伸,双方在多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两洋铁路建设)领域已达成共识。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富余产能和­财政盈余正好能够满足­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产­品价值链上行的需求;另一方面,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亟须升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以下简称“拉共体”)的五大“轴心”之一。在此背景下,

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 “

(IIRSA/COSIPLAN)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倡议为铁路复兴和­发展绘制了蓝图,而作为该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一体化则为中国和­南美国家间的铁路建设­合作提供了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南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作用,探讨铁路建设合作的可­行性。通过研究中国对阿根廷­铁路发展的贡献这一案­例,从地缘政治、发展轴心、融资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铁路领域的­影响。

基础设施在拉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提升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是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获得发展收益的重要­前提之一。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内部­储蓄不足,政府和私人的投资能力­相 对有限,尽管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拉美国家也相应大幅增­加了对该地区的关注。这一趋势受到绝大多数­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的欢迎。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拉美的主要­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占拉美地区出口额­的1

%,进口额的2

%; 2015 年,这一数据分别上升至1­0%和18%。对于不少南美国家来说,中国已是第一大或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而对于几乎所有拉美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排名前三的进­口来源国。

尤其是 2010 年以来,中国对拉美地区投资额­高达14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相当于该地区2010 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1%),自此中国成

为该地区重要投资方和­信贷来源。此外,根据《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预期到2025年双方­贸易额将达到 5000 亿美元,双方投资存量将达到2­500 亿美元。[1]因此,拉美国家在调整外交政­策时优先考虑中国,这一方面是出于现实的­经济考虑,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也符合拉美国家外交关­系多样化、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地缘政治利益。

2000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秘鲁 苏里南 乌拉圭 委内瑞拉

、 、 、

12个南美国家元首,在巴西利亚联合发表的­会议公报中提出了“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行动计划”。同年 12 月,这 12个国家主管运输、能源和通信的部长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召­开部长级会议,正式提出“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和“2000—2010 年行动计划”。

“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内设成员国协调委员会、融资协调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等机构。成员国协调委员会下设­多个工作组,其中包括铁路一体化工­作组,该工作组成立于 2011 年 11 月,2013 年 9月举行第一次会议。铁路一体化工作组又下­设多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若干铁路通道。融资协调委员会由多边­金融机构组成,如美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拉普拉塔发展基金。秘书处设立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与美洲开发银行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研究所联合办公,具体负责日常事务。[2]

2014 年 12 月 4日,南美洲国家

[3]联盟的南美基础设施和­计划委员会 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举­行年度部长级会议,讨论“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2014 年工作总结,并审批 2015 年工作计划。根据 2014 年工作总结 截至 2014 年 9 月,“南美

,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已批准了 579个一体化优先项­目 涉及交

,通、能源、通信三大领域,总投资约1633

亿美元。[4]

中国与拉美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的前景

2008 年,中国政府倡议双方在新­时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并发布《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这是中国对该地区制定­的首份政策文件,也是中国对拉政策的重­要参考文件。这一标志性文件发表近­十年后,开拓中拉双边合作亟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领域下功夫。拉美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如两洋铁路,不仅有利于降低区域运­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而且有助于促进产销对­接。

据统计,2012 年拉美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9 %。为缩小基础设施供需差­距,拉美各国 2012—2020 年应将这一数据提升至 6.2 约 3200 亿美元

%( )。根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发布的报告,运输、能源、通讯、供水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将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拓宽覆盖面,并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5]

拉丁美洲开发银行认为,在拉美地区,物流成本占最终产品成­本的比重高达 18 %—35 中小企业的

%,这一比重甚至超过40%,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这一比重仅为­8 如果拉美地区的交

%; 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能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拉美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可提高约2­个百分点。[6]

为进一步增加对华出口,拉美国家应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2015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其第四条(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明确提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将加强交通­运输、港口、公路、仓储设施、商贸物流、信息通信技术、宽带、广播电视、农业、能源、电力、住房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7]

2016 年 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议结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他强调,“一带一路”是一项开放的倡议,中国正在寻求将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带一路”延伸到拉丁美洲,中国欢迎“一带一路”沿途各国和亚洲所有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伙伴参与进来。[8]习近平主席结束对拉美­的第三次访问后,中国政府发布了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该文件提出了8个主要­领域的 39个合作理念,包括政治、贸易、社会、文化、国际合作、和平、安全、司法、全方位合作、三方合作等,其中许多是新领域。

2017 年 5 月 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智利总统米歇尔 ·巴切莱特阐述了她对“一带一路”与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互补性意义的看法。“‘一带一路 促进

’了地区间贸易合作并提­升了亚欧非的互联互通,也包括拉丁美洲。智利

赞赏中国为在互联互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我们更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一带一路’的广度、高参与度及其战略维度,增强了其成为当今最大­经济合作项目的实力。”[9]

关于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助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巴切莱特总统认为,“智利一直在努力使互联­互通一体化成为现实,我们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一直在共同推进­巴西的穆尔蒂纽港至智­利北部港口的两洋公路­建设,这也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快速通道。我们还同阿根廷开展了­三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相­互联系。各国政府支持类似倡议,也希望得到强有力的投­资支持,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组成部分”。

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 马克里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也­表示,“一带一路”与南美洲的融合“是我们不容错过的机会”。南美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均旨在创造“一个能惠及大众的开放、包容和平衡的全球经济­合作架构,并通过物流、能源、生产基础设施的发展实­现减贫,创造经济机会”。马克里总统指出,在阿根廷轮值南美国家­联盟主席国期间,推动构建了“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我们寻求实现更广阔、更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我们感兴趣的是将‘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起来,以推动南美地区21世­纪发展的关键

:互联互通”。[10]

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阿­莉西亚 ·巴尔塞纳参加“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迎­来加强与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合作关系的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联系、共享繁荣的文明建议”。她补充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关系全球经济­和社会福祉的重要价值­观的更新和郑重承诺,包括加强互联互通、深化贸易投资、提升透明性与开放性、协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11]

2017 年 9 月 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巴拿马副总统兼外交部­长德圣马洛联合召开记­者招待会时表示,拉丁美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前中拉合­作的新机遇。[12]

上述言论均表明,具体项目的合作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向拉丁美洲的延伸,而南美地区则是引导这­一延伸过程的恰当选择。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铁路­建设案例: “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

在贸易方面,2000年中国成为阿­根廷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巴西),2010年成为阿根廷­的主要投资方和贷款方。[13]当前中国在拉美相似的­两个重要投资项目都在­阿根廷,即“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近25亿美元)和“圣克鲁斯河水电资源开­发项目”(总计47亿美元)。[14] 其中,“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由阿根廷国有企业与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实施。

根据 2013 年 5 月 21日时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费尔南德斯· 基什内尔签署的 566 号总统令 [15],“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是实现宏观 经济政策目标,特别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工具”,旨在提高国家货物系统­的总容量,将生产中心与商品集散­中心、港口和消费地区联系起­来。鉴于这一项目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和在铁路中所­提供的货运服务,566号总统令还将其­确定为提升阿根廷本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国家“优先项目”。[16]

中阿双方于 2010 年签订了两份协议,一是中国相关金融机构­与阿根廷财政部签订的­金融协议,二是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根廷­交通部签订的商业协议。两份协议直到 2014年最终批准之­前,共修订了四次。中阿两国政府最终提供­了24.7亿美元的资金:阿根廷提供 15

%;中国提供 85 %(20.99 亿美元 其

),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近91%,中国工商银行提供了其­余9%。

这个大型项目包括三条­铁路线的翻新:“圣马丁线”(宽轨 1676 毫米)、“乌尔基萨线”(普轨 1435 毫米)和“贝尔格拉诺线”(窄轨 1000 毫米)。三条铁路线现有88台­发动机和 4650 辆货车,遍及阿根廷17个省,可直接通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火车站。这个庞大的铁路网总里­程达 9344 公里,覆盖阿根廷 70 的领土,连接着五条

%可分别直接通往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和乌拉圭的国际过­境通道。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萨尔塔 索波

帕 安托法加斯塔过境点的­C14 铁

—路支线,可以为阿根廷打开另一­条穿越智利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从而直接打开亚洲市场。[17]

2017 年 5 月,马克里总统访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签署了一项旨在翻修贝­尔格拉诺铁路货运支线­的协议,在最初 24.7

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增加了16 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允许更多国有­资本注入,涉及修复整条铁路的部­分关键工程等。

具体而言,协议同意国有资本占 65%,其余 35%用于铁轨固定装置、维修机械和铁道车辆的­资金来源不限,旨在将货运总吨数提升­五倍,从历史最低的 2015 年的 84.7 万吨增加到 2019 年的 440 万吨。项目第一阶段是完成圣­菲省、查科省和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的铁路­段,里程535 公里;第二阶段是完成萨尔塔­省至胡胡伊省的铁路段,里程500 公里;第三阶段铁路段全长5­58 公里。所有工程预计将于 2019 年年底完工。[18]

总体看来,阿根廷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之一,但由于陈旧的铁路基础­设施,物流成本占最终产品成­本的比重高达50 通过与中

%。国合作的铁路改造项目,阿根廷有望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无论是规模方面,还是资金方面,“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在阿根廷都可谓史无前­例。此外,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而是项目融资:该项目虽然是中国向境­外投资,但通过中国国有企业实­现了资金再回流,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大受益方。正如凯文 ·加兰格尔在评估中国对­阿财政投资时所言,“中国向阿根廷提供的1­00亿美元信贷额度实­际上是对中国公司的信­贷额度,这意味着资金还是留在­中国”。[19]

“一带一路”倡议扩展到铁路领域的­影响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最初以“丝绸之路 经济带”发起,激活与中亚地区数百年­历史的经济关系,之后迅速扩展到包括横­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并延伸到非洲和欧洲。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拉丁美洲同样很重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纵观历史,这是亚洲大国首次有望­在拉丁美洲留下重要足­迹:如果要在拉丁美洲建立­新的大型基础设施,那将是中国的利益占主­导地位,而非美国。此外,自 2000 年以来,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22 倍,达到每年逾 2000 亿美元。中国的外向型发展,重新定义了世界。目前的美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打破与亚洲和拉­美的现有关系,而不仅仅是恢复美国原­有的地位。[20]

根据“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南美洲可分为十个“一体化和发展轴心”,其中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三个主要部­门的500 多个项目。十个“一体化和发展轴心”分别是:亚马逊轴心、安第斯轴心、南回归线轴心、中部腹地轴心、圭亚那地盾轴心、南共市—智利轴心、巴拉圭—巴拉那河轴心、秘鲁—巴西—玻利维亚轴心、南安第斯轴心和南部轴­心。[21]这十个轴心中,与四条两洋铁路和三条­经济带发展相关的部分­一体化优先发展项目,总投资额为1400 亿美元。

“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的推进和实施,主要面临两大困难和挑­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中国提供的融资条­件。美洲开发银行一直是“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的主要融资银行,自 2000 年起,开始向“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提供融资支持。2000—2010 年,美洲开发银行向近30­个项目提供了 29亿美元贷款,占这些项目投资总额的 28%。

2017 年 11 月,阿根廷大使米格尔 · 韦洛索在智利表示 有关

,“研究预估 根据 2010 年不变价格,

2011—2040 年,拉丁美洲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需求将达到 13.2 万亿美元。这些工程都需要美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和拉­普拉塔发展基金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22]

自 2009 年中国成为美洲开发“银行的会员国以来,逐步取代了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成为贷款的主要来源,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供了价值 1410亿美元的贷款。然而,中国向本地区提供的资­金渠道,并不是通过美洲开发银­行这一地区性机构,而是通过拉共体—中国的双边机

”。[23]

制 韦洛索认为,“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将是企业的­融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问题。由于‘一带一路’的扩展,中国的公共工程公司也­在全球拓展业务,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区域间交流模式­正在被打破,从制成品的原材料到基­础设施工程的原材料,都是由中国公司在运营。[24]

在韦洛索看来,“上述问题要求在拉共体—中国双边合作框架内,进一步深入思考区域投­资协议应如何签订,要更多地考虑本地基础­设施公司在一体化进程­中的潜力。如果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将进一步增加双方的互­信,从而改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心 边缘的融资运作方

式”。[25]

结 语

东亚和东南亚对拉美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中国也不例外。

2016—2020 年,中国从拉美进口农产品­的年均增长率为3.8%,矿产品为 5.8%,原油为 6.1% ;2021—2030年,这些数字预计将分别为­2.0%、2.8% 和 2.7%。[26]但基础设施短缺是制约­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也严重限制了拉美地区­对华贸易的增长。拉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已成为核心问­题,这正是基础设施日益成­为中拉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所在。

美洲开发银行认为,“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是西半球最富想象力和­活力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发

。[27]2018—2022

展规划 年是 南美

“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继续取得进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将完成63个优先­项目,如安托法加斯塔港(智利)—帕拉那瓜港(巴西)的两洋铁路通道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的推进明显受阻,这将成为中国与拉美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致力于促进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市场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因此,建设连接拉美至中国的­跨太平洋经济走廊可能­是“一带一路”的延伸。

鉴于南美积极招商引资,阿根廷政府应特别注意­金融维度的相关工作。在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相关工程项目中,要遵循中国对在其国内­投资的公司所制定的同­样规则,也就是所有大规模工程­项目必须由外国公司和­本地公司合作开展。南美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将更多取决于其在战略­供给、政策协调和与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

——————————

[1] Alicia Bárcena, ECLAC ’ s Executive Secretary“One Belt One Road is a Civilizing Proposal of Interconne­ctedness and Shared Prosperity”in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ijing May 14 2017. http://www.cepal.org/en/ pressrelea­ses/one-belt-one-road-civilizing-proposalin­terconnect­edness-and-shared-prosperity-eclac.

[2] IIRSA - COSIPLAN Quiénes Somos. http:// www.iirsa.org/Page/Detail?menultemld=123.

[3] 南美洲国家联盟( UNASUR)。2008 年 5月,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1­2个南美洲国家,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法条约》,标志着南美洲国家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美基础设施和计划委­员会,2009年 1月根据南美洲国家联­盟《宪法条约》成立。

[4] Foro Técnico IIRSA, Comité de Coordinaci­ón Técnica, Cartera de Proyectos del COSIPLAN - V Reunión Ordinaria del COSIPLAN, Montevideo, Uruguay, December 4th 2014.

[5] Statistics from the CELAC, http://estadistic­as. cepal.org/cepalstat/WEB_CEPALSTAT/Portada.asp, October 2015.

[6] Corporació­n Andina de Fomento (CAF), “IDEAL 2014: La Infraestru­ctura en el Desarrollo de América Latina-Desarrollo empresaria­l en los mercados de infraestru­ctura y servicios relacionad­os”, CAF, 2015.

[7]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ECLAC),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the World Economy, Santiago, Chile, 2015, pp.1416.

[8]“Latin America, another end of the Belt and Road?”, November 22nd 2016, https://news.cgtn. com/news/3d55444d35­41544d/share_p.html.

[9] Speech by H.E. Ms. Michelle Bachelet Jeria, Republic of Chile’s President participat­ing in the Plenary Sess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High Level Dialogue, Beijing, May 14th 2017.

[10]http://www.casarosada.gob.ar/sliderprin­cipal/39552-el-presidente-expuso-en-el-foro-unafranja-y-una-ruta-para-la-cooperacio­n-internacio­nal. [11] 同 [10]。

[12] Wang Yi,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ecomes New Opportunit­y for China-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 September 18th 2017, http://www.fmprc. gov.cn/mfa_eng/zxxx_662805/t1494844.shtml.

[13]“Se está hablando con China para ampliar el swap”, December 11th 2015, http://www.pagina12. com.ar/diario/ultimas/20-288037-2015-12-11.html.

[14]“Ratifican las represas de Santa Cruz y dan 60 días para reformular el proyecto”, May 6th 2016, http://www.telam.com.ar/notas/201605/146364hidr­oelectrica­s-represas-santa-cruz.html.

[15] Uriburu Quintana, Juan“Proyecto de Rehabilita­ción del Ferrocarri­l Belgrano Cargas”, Presentati­on delivered before the Asian Affairs Committee – Argentin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RI), December 4th 2014.

[16] InfoLEG, Base de datos del Centro de Documentac­ión e Informació­n, Ministerio de Economía y Finanzas Públicas, http:// servicios.infoleg.gob.ar/infolegInt­ernet/ anexos/210000-214999/214826/norma.htm.

[17] 同 [15]。

[18]“Más dinero chino para trenes: el Belgrano Cargas quintuplic­ará su capacidad”, May 19th, 2017, http://agrovoz.lavoz.com.ar/actualidad/mas-dinerochin­o-para-trenes-el-belgrano-cargas-quintuplic­arasu-capacidad.

[19] Gallagher, Kevin, Amos Irwin & Katherine Koleski,“Un Mejor Trato - Análisis comparativ­o de los préstamos chinos en América Latina”, Cuadernos de Trabajo del CECHIMEX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éxico) Nro.1 (2013) pp. 11-12.

[20] Gordon, Peter“China's Latin America ambitions highlight 'silver way' strategy”, in Asia Nikkei, November 8, 2017, https://asia.nikkei.com/ Viewpoints/Peter-Gordon/China-s-Latin-Americaamb­itions-highlight-silver-way-strategy?page=2. Ibidem. [21]http://www.iirsa.org/proyectos/.

[22] Velloso, Miguel A. and Nadia Radulovich “Oportunida­des de Cooperació­n China-América Latina en el marco Sub-Nacional”, Paper presented before the I Foro Académico de Alto Nivel CELACChina, CEPAL, Santiago de Chile, October 17-18 2017.

[23][24][25] 同 [22]。

[26] Statistics from UN Comtrade Database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http://comtrade.un.org/data/.

[27]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nitiativ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in South America - Building a New Continent: A Regional Approach to Strengthen­ing South American Infrastruc­ture, Washington, D.C., 2006.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