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中拉论坛建设成就、问题及前景

王慧芝

- 王慧芝

内容提要 中拉论坛成立三年多来,论坛机制运转顺利,引领中拉整体合作水平­持续提高,助力中拉合作更趋均衡。但随着论坛建设的不断­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及挑­战,集中表现为拉共体推动­论坛建设动力有所弱化,中拉论坛“掉队”风险仍存,论坛建设外部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主动承担中拉整­体合作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的责任,在理念、资金和机制方面提供更­多有效的公共产品,加强对论坛的宏观引领,推动论坛平稳有序向前­发展。

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拉论坛运转有序、成果丰硕,现已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是中拉全面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途径。但与此同时,中拉论坛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不过,鉴于整体合作符合中拉­现实需求及中拉合作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中拉论坛前进趋势不可­逆转。

中拉论坛大步快行成效­显著一、论坛机制运转顺利

中拉论坛在 2014 年首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即明确了三层合作机制,分别为部长级会议、中国—拉共体“四驾马车”外长对话会及国家协调­员会议,中方还专门设立后续行­动委员会,负责中方机构的协调。三年多来,以上协商合作机制运转­顺利,国家协调员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中国—拉共体

[1], “四驾马车”外长会顺利举行两次部­长级会议成功举办两届,并已就 2021年在中国举行­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达成­共识。此外,论坛框架下还相继创设­了涵盖政党、基础设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青年、智库、法律、环境、地方政府合作、民间友好等十多个领域­的对话合作平台。以上平台有序运转,仅在 2017 年成功举办的就有第三­届中拉智库论坛、第三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第四届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及第十一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拉论坛各项机制运转­顺畅,现已成为双方就论坛事­务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磋商的主­渠道之一,为落实双方政治共识及­合作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中拉论坛引领中拉整体­合作快速推进

中拉论坛为彼此凝聚共­识、开展广泛领域的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双方合作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多领域合作项目快速推­进,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 议通过《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明确政治、经济、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农业等十三项中拉重点­合作领域,并对各领域具体实现途­径做出详细规定。在中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规划有序推进,成果丰硕。原有分论坛进展顺利,“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培训计­划、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并日趋机制化;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成功举办,反响强烈;中国向拉美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培训名额和领导人赴华­访问交流计划正逐步得­到落实;中拉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350亿美元对拉一揽­子融资安排已落实 170 多亿美元。2018年年初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对新形势下中拉合作做­出安排,为未来中拉整体合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在中拉

论坛的带动下,新的整体合作平台不断­涌现,2016年中拉产业园­落户河北唐山,2017年中国—拉美国际博览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开幕。整体合作在中拉全方位­合作中的地位持续提高,中国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坚持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相互促进,是中拉关系发展的战略­途径。

三、中拉论坛助力中拉合作­更加健康均衡

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的迅速走近主要表现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强劲发­展,其他领域合作相较明显­落后。以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首份对拉政策文件­为标志,中拉关系开始由自发阶­段迈向自觉阶段。中拉论坛正是新形势下­双方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的成果,旨在促进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构建全面均衡的中拉合­作网络。随着中拉论坛规划的逐­步落实,双方在经贸、政治、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迅­速推进,成果有目共睹。中拉制成品换原材料的­传统贸易模式不具可持­续性,双边经贸关系亟待转型­升级。《中拉合作规划(2015—2019)》提出十年内双边贸易达­到 5000亿美元,投资存量2500 亿美元的目标,并对未来中拉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农业、工业、科技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做出了明确规定。[2]在此指导下,中拉经贸合作潜力不断­释放,合作范围更加广泛,结构更趋均衡,提质升级效果明显。在中拉论坛关于政治合­作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下,中拉政治交往取得突破。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层次;巴拿马、多米尼加相继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长期以来,远远落后于中拉经贸交­往的人文交流 也取得显著成效,中拉人文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中拉人民的相互理解持­续加深。中拉关系已由单一的经­贸带动转向多轮齐转,五位一体新格局雏形渐­显。

中拉论坛结构性矛盾加­剧一、拉共体推动论坛建设动­力有所弱化

虽然中拉论坛成员国不­分大小、强弱,地位平等,但在论坛发展推动力方­面,不均衡现象凸显,且呈持续加剧趋势。一方面,由于拉共体成员国对中­拉整体合作诉求各异,且未得到有效协调,其推动中拉论坛的意愿­和能力受到较大限制。这使得中方在中拉论坛­建设中的作用得以凸显,这一客观结果又助长了­拉美部分学者的担忧,即在“中拉论坛”机制下,拉美会被中国牵引而产­生对拉美不利的合作效­果。[3]另一方面,近年来,受拉美政局变动影响,拉共体推动论坛建设动­力有所减弱。自2015 年起,拉美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左退右进”形势加速演化下,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拉­美左翼国家忙于应对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对拉共体等一体化组织­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右翼虽然回归势头强劲,但对左翼色彩明显的拉­共体并不感兴趣,而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南共市”、太平洋联盟等次区域组­织建设上,暂时尚未表现出承担建­设拉共体责任的意愿。2017年,拉共体召开第五届峰会,参会人数只有半数,这在拉共体历届峰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暴露出拉共体凝聚力不­足、号召力下降的问题,拉共体对中拉论坛贡献­度有所降低。在中方推动论坛建设政­策相对清晰,而拉方推动论坛建设力­度有所弱化的情况下,中拉论坛 主体投入失衡问题加剧,不利于论坛平稳健康运­行。

二、中拉论坛“掉队”风险仍存

中拉论坛成立三年多来,“四梁八柱”迅速搭建,不仅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要平台,而且在中拉全面合作中­的重要性持续提高。不过,随着中拉多领域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中拉论坛能否同步跟进­成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首先,中拉论坛需完善和调整­之处众多。中拉论坛对经贸以外领­域关注需持续加大,尤其是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迄今尚未成立专业领域­分论坛;由于拉共体成员国的多­样性及其在发展模式和­执政理念上的差异性,中拉论坛整体合作平台­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从中拉全球外交布局看,在中拉论坛之前,中国已与其他发展中地­区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等多个跨区域合作机制,拉共体及南美洲国家联­盟等拉美次区域组织也­与域外地区或国家建立­了制度化联系,如欧拉峰会。目前看,中拉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欧拉峰会等跨区域组织­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从中拉合作的角度看,双边及次区域组织仍是­目前中拉合作的主渠道,拉美以整体姿态对外合­作尚有待磨合。虽然拉共体旨在对外发­出“拉美声音”,但其在发展历史、机制建设及凝聚力等方­面远逊于地区主要次区­域组织。且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及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构在历­史、影响力等方面也明显强­于中拉论坛,同样为中国与拉美部分­国家合作提供了可倚靠­的平台。

三、中拉论坛外部压力加大

拉共体是首个将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的美洲­地区组织,委内瑞拉、古巴等左翼国家是其成­立及后续运行

的主要推动力量,该组织左翼政治色彩鲜­明。美国虽未公开反对拉共­体,但明确表态优先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发展对拉关系,冷落、排斥拉共体的意图十分­明显。中拉论坛以拉共体为对­接方,不可避免被认为有政治­性联盟的嫌疑。2018年 2月,美前国务卿蒂勒森访拉­前夕发表演讲,宣称中国的投资和开发­项目只为自己发家致富,警告拉美国家要警惕中­国投资,不要

[4]过度依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蒂勒森通过抹黑中拉关­系争取拉美国家信任,反映出美国无法承受失­去拉美代价的事实。尽管特朗普政府目前对­拉强硬,但不排除重新强化美拉­合作的可能,拉美国家参与中拉论坛­的积极性可能因此有所­下降。除美国外,印度、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域外力量加大对­拉投入力度。自2012年与拉共体“三驾马车”举行首届外长会后,印拉一 系列双边合作机制相继­成形,印度已成为拉美不可忽­视的新增地缘政治力量。2008年起,俄罗斯开始重返拉美。2013 年 5月,俄罗斯与拉共体“三驾马车”举行外长会;2015 年俄罗斯与拉共体建立­合作常设机制;2016 年 11月,拉共体“四架马车”外长访问俄罗斯,俄成功扭转在拉影响力­下降局面,在拉存在感明显增强。欧盟是拉美的传统域外­力量,不仅与南共市联系紧密,还与拉共体共同举行了­三届欧拉首脑峰会,在对拉合作方面明显领­先。日本也表示希望与拉共­体建立对话机制。域外国家或地区与拉美­合作机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对中拉论坛建设­构成外部压力。

中拉论坛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中拉论坛从起步期­进入成长期,建设难度明显加大,但由于整体 合作符合中拉关系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当前中拉合作大局­日趋深化,作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中拉论坛建设进程将持­续发展。尽管如此,中国还需理性看待中拉­论坛建设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必要举措加以应对,以保障中拉论坛平稳有­序运行。

一、中拉论坛前进步伐不会­停止

整体合作符合中拉关系­现实需求。近年来,随着自身综合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展现出更大的政­策主动性,表现之一即是开展了一­系列与发展中地区实现­跨区域整体合作的实践,以达到“既节约外交资源又提高­合作效率”的政策目标。中拉论坛正是这一政策­思路指导下的产物,也是中国全球战略的“必选项”。此外,以中拉论坛为代表的整­体合作对拉美

国家的现实意义也十分­明显。当前拉美地区内部合作­与整合需求增大,整体性互联互通需求日­益强烈,但一体化程度仍停留在­较低层次。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受资金及技术能力限­制,拉美能源网、南美洲交通一体化网络­等庞大设想落到实处进­展缓慢。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有开展整体合­作的战略规划,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也很明­显,中拉超越双边合作,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整­体合作有助于推进拉美­一体化进程,符合拉美地区的现实需­求。

中拉深化合作趋势不可­逆转。一方面,随着欧美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拉美借美欧实现发展目­标的希望破灭,而中拉同是市场化、全球化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中国机遇”和“太平洋意识”在拉美对外战略中的位­置大幅提升,在中国一向重视中拉合­作的前提下,双方合作共识进一步增­强,合作根基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延至拉美,为中拉深化合作提供新­契机。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与阿根廷­总统马克里的会谈中明­确指出,拉美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标志着拉美正式进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范畴。2018年年初,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发布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标志着中拉就“一带一路”统领双方各领域合作达­成高度共识,这主要得益于当前中拉­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一脉相承,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重点在中拉合­作中均有所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拉深化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中拉合作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主动作为保障中拉论坛­有序推进

尽管拉共体推动中拉论­坛建设动力有所弱化且­短期内难有改观,但论坛向前推进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主动承担中拉整­体合作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的责任,在理念、资金和机制方面提供更­多有效的公共产品,加强对论坛的宏观引领,推动论坛平稳有序向前­发展。

首先,为避免中拉论坛主体投­入失衡问题持续加剧,中方在推进论坛建设时­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更需考虑拉方的现实需­求,准确认识拉方发展阶段,尊重并支持其发展战略­及目标,积极引导中拉论坛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便­利。这不仅有助于调动拉方­参与论坛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论坛的务­实性。

其次,加强与拉美关键国家就­中拉论坛事务的沟通与­协调。拉共体成员国差异明显,对中拉整体合作的考虑­也各不相同。鉴于关键国家在地区事­务中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中国在中拉论坛建设中­应主动加强与该类国家­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多作增信释疑工­作,消除其对中拉论坛不必­要的担忧,为论坛建设凝聚最大共­识;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双边­渠道协调在整体合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关­系,对相关风险早做准备,避免因局部竞争影响中­拉整体合作全局的推进。

第三,中拉论坛应优先推动全­球治理、人文交流等较易达成共­识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论坛整体合作­平台优势,推动中拉合作多出成果。与其他次区域组织相比,拉共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为地区国家提供了最­为广泛的协调框架和政­策空间。然而,受多 种因素限制,中拉论坛整体合作平台­优势迄今未得到有效发­挥。中拉同为发展中国家,与巴西、墨西哥等同为新兴市场­国家,共同的身份认同使双方­在改革全球治理体制、应对气候变化及维护自­由贸易等全球议题上立­场一致,而且与经贸关系相比,中拉双方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水平­相对较低,且原有次区域组织也未­能成为双方就全球治理­议题进行沟通的主要平­台。在此背景下,在中拉论坛框架下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潜力巨大,更易于达成务实成果,如在论坛框架下推动建­立气候变化、环保等专业领域分论坛。此外,中拉相互认知不足已成­为阻碍双方其他领域合­作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鉴于此,目前中拉已就深化双方­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达­成广泛合作共识。这意味着拉美国家在人­文领域以整体姿态对外­开展合作障碍少、可行性强,且整体合作也符合中国­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合作效率的初衷。因此,人文交流也应作为中拉­论坛框架下重点推进的­合作领域之一。 ——————————

[1] 赵本堂:《努力推动中拉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向前发展》,载《拉丁美洲研究》,2018 年第1 期,第 5 页。

[2]《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国 外 交 部 网 站, http://www.fmprc.gov.cn/web/ ziliao_674904/tytj_674911/zcwj_674915/t1418250. shtml。

[3] 王友明:《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机遇、挑战及思路》,载《国际问题研究》,2014 年第3 期,第 114 页。

[4]《美国务卿蒂勒森访拉美­恶意攻击中俄》,载《参考消息》, http://news.163.com/18/0203/13/ D9NLAPDR00­018AOQ_all.html。

 ??  ?? 在中拉论坛的带动下,新的整体合作平台不断­涌现, 2016年中拉产业园­落户河北唐山。图为2017年8月2­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工人在拉美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工作。
在中拉论坛的带动下,新的整体合作平台不断­涌现, 2016年中拉产业园­落户河北唐山。图为2017年8月2­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工人在拉美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工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