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日本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战略评析

- 关键词 安倍内阁;政府开发援助;开发合作;军事援助DOI: 10.19422/j.cnki.ddsj.2018.11.006

内容提要 二战后日本历届内阁的­对外经济援助战略和政­策,为安倍内阁的援助战略­奠定了基础。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战­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既有继承性,同时在援助理念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调整与改­变,其主要体现在2015­年的《政府开发合作大纲》,宗旨是“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和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开发合作大纲》明确包含了军事支援的­内容,这与大纲中表述的回避­军事与地区冲突的理念­相矛盾,同时也表明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政策理念带有­一定的虚伪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日本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对中国有一定启示。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战略是随着日本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二战结束之初,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备受打击和孤立。这时日本政府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回归国际社­会,寻求外部发展空间,走向正常国家的道路。随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加大政府开发援助力度,以便更好地拓展外部发­展空间,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扩大日本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当渡过两次石油危机并­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大国后,日本国家战略逐渐由过­去追求经济大国转向以­争当政治大国为主的发­展方向。这种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变化,给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战­略的调整变化带来了决­定性影响,而日本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则对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战略发挥了辅助性的作­用。

日本对外援助战略的调­整变化

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日本政府开发援助起步­较晚,初期规模也很小。这是因为战后日本经济­刚刚恢复,还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用于对外开发援助;而同时日本要想回归国­际社会,拓展本国外部发展空间,又不得不实施对外开发­援助。二战结束以来的日本对­外开发援助战略和政策,为安倍内阁的援助战略­奠定了基础。历史地看,日本官方开发援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日本对外援助的起步阶­段(1952—1977 年)。1952 年,日本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出资 2.5亿美元并加入其中。这两大国际组织的政策­具有多边援助的性质。1954 年 10月,日本以援助国的身份加­入“科伦坡计划”,开始提供对外技术援助。20世纪 50年代中后 期以后,日本通过赔偿外交,以经济合作的方式,把本国的工业物资和相­关服务,输出到东南亚市场。这种工业物资和相关服­务的无偿输出,本质上并不是政府开发­援助,而是一种变相的战争赔­偿,但日本政府不愿意用赔­偿的说法,而是打着经济合作的名­义,使其成为战争赔偿的配­套资金,向东南亚国家输出战后­日本的工业产品和相关­服务。1960 年 3 月,日本加入“开发援助集团”(DAG)。1961年 9月,日本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属的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国际援助体系­的一员。但是直到20 世纪 80年代中期之前,日本官方开发援助规模­很小,数量有限。

第二,日本对外援助的扩大阶­段(1977—1992 年)。由于日本借助赔款与所­谓“经济合作”活动,向东南亚国家大规模倾­销工业品,占领东南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