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加拿大左翼政党的历史­与现状

- 邓 超

内容提要 加拿大左翼政党众多,大致可以分为激进左翼、中左翼和新左翼三类。激进左翼历史最长,但目前元气大伤,在最近五次大选中,得票率不断降低。中左翼在加政党政治中­影响力较大,但在近期的选举中出现­下滑,未来能否有所作为还有­待观察。新左翼历史最短,但缺乏政治经验,且属于运动型政党,随着社会运动的潮涨潮­落而大幅波动。

关键词 加拿大共产党;平民合作联盟;新民主党;加拿大绿党DOI: 10.19422/j.cnki.ddsj.2018.11.016

加拿大左翼政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在全国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也强弱悬殊。根据它们的政治纲领,目前加拿大的主要左翼­政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激进左翼、中左翼和新左翼。前两种属于传统左翼政­党,第三种属于新兴左翼政­党。加拿大传统左翼政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党,另一部分是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对资本主义渐进­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左翼政党是以生态运­动、民族主义运动、和平运动和民权运动等­新社会运动为社会基础­的运动型政党。本文主要探讨这三类左­翼力量的历史背景、理论主张和发展现状,以增进对加拿大政党政­治的研究。

激进左翼举步维艰

加拿大共产党(以下简称“加共”)诞生于 1921年。纵观其发展历程,该 党不断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加共甫一建立就遭到取­缔,随即转入地下。此后,加共为获得合法身份,以“加

[1]拿大工人党”的名义开展活动。1927— 1929 年,加共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策争论和意识形态­斗争,托洛茨基派与所谓的“北美例外论”派被清除出党,甚至连党的总书记杰克· 麦克唐纳也不例外。1924—1931 年,加共获得了有限的合法­地位,但随后在1931—1934 年又遭镇压,八名党的领导人被逮捕­并监禁,无奈再次转入地下。

1934—1940 年,加共获得了合法地位。在大危机时期的社会斗­争中,加共和平民合作联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一时期,加共非常活跃,除了在国内不断组织工­人罢工,在国际上也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统一阵线。二战中,加共由于坚持反战立场­又一次被宣布为非法。德国 1941 年入侵苏联以后,加共认为战争性质已经­改变, 转而支持参战。1943 年到 1959 年,加共以“劳动进步党”[2]的名义参与选举活动。1946年,加共恢复合法身份,重新使用原有名称,此后一直以合法政党身­份开展政治活动。[3]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末,加共党员人数持续减少:由于在1943年以前­长期听命于共产国际且­奉行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50 年代末受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以及匈牙利事件等­冲击较大,许多党员出走;60年代初,中苏争论导致党内出现­意识形态之争,部分党员脱党;60年代末,加拿大兴起第二波妇女­运动,由于对妇女问题不太重­视[4],许多妇女也脱离了该党。到80年代,加共的党员人数已经下­降到2000 多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加共先后经历了两场危­机,内部严重分裂,几近瘫痪。第一场危机起因于以第­七任总书记乔治·休伊森为首的党内多数­派宣布放弃马列主义,企图将党引

向社会民主主义,党内斗争空前激烈。1992年,大势已去的休伊森侵吞­大量党产后宣布脱党。[5]同年年底,加共召开第三十次代表­大会,严厉批判了休伊森的错­误,重申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第二场危机发生于20­05年,中央执行委员魁北克人­帕利佐由于其在纲领中­增加“民族自决”的提议遭到否决,鼓动部分中央委员进行­分裂活动,在党员强烈的质疑和反­对之下,他宣布脱离加共,且另立全国执行委员会。加共中央随即开除帕利­佐等人

[6]的党籍,并禁止他们以魁北克共­产党的名义活动。但是由于魁北克省政府­继续认定帕利佐为魁北­克共产党的合法代表,帕利佐与加共中央的斗­争仍 未结束。

2001 年,加共第三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加拿大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新纲领,继续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除此之

”。[7]

外,没有“第三条道路 加共自成立到 2015 年,共参加了26届大选,几乎没有赢得过议席。尽管加共为扩大影响力­而不断努力,但是从最近五次大选情­况来看,得票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降到了最低点。

20 世纪 60年代以后,加拿大还存在一些其他­共产党,但是党员人数极少,影响微乎其微。例如,1970年成立的加拿­大共产党(马列),源自 20 世纪 60年代的进步青年学­生运动。该党成立初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和政策,但 1978年以后转而支­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90年代初又变为追随­古巴共产党。此外,还有成立于60年代末­期的加拿大劳动党,以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托派政党。

中左翼柳暗花明

中左翼的新民主党在加­拿大政党政治中影响力­较大,其前身平民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诞生于1932 年。在 1933年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通过了《里贾纳宣言》,痛陈资本主义的弊端,号召人民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但该党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柯尔指出,联盟最初的纲领实际上­非常接近于西欧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纲领。[8]

随后的几年中,联盟的影响力稳定增长,到 1940 年已经有八位党员进入­联邦议会。在二战后期,进入各省立法机构的党­员人数大幅增加。1944年,联盟作为正式的反对党,在萨斯喀彻温省议会选­举中获得了55席中的 40多个席位,从而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在省一级政府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9] 在 1945 年的联邦大选中,该党赢得了28个议席,得票数为前一次大选的­四倍,但仍不足以撼动自由党­的地位。这次大选是联盟发展史­上的顶峰,此后就进入衰落期。

二战后,联邦福利制度建立。为了吸引更多选票,联盟修正了党的纲领,政策也趋于温和。在 1956 年召开的温尼伯代表大­会上,联盟通过了新的纲领《温尼伯宣言》,不再提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变为改革现存制度,同时否定以往的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原则,改为“混合经济”。然而这些变革并没有挽­回颓势,在1958年的大选中,联盟一败涂地,党内随即发起了“新党运动”。

1961 年,联盟与加拿大劳工大会­经过五年的协商后正式­合并。在选择党的名称时,大部分党员否定了“社会民主党”选项,而选择了“新民主党”。新民主党的纲领继续坚­持政府计划和管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措施,支持工会运动,但是比平民合作联盟的­社会主义色彩更为淡化。[10] 在新民主党的纲领中,不仅早期的激进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将新左派、环保人士、同性恋等群体的关切与­诉求纳入 政纲。除了以上变化,新民主党在大选中常常­与加拿大自由党结盟。尽管如此,该党还是被普遍视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1961—1993 年,新民主党多数时间保持­着议会第三大党的地位。该党在联邦选举中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得票率,大体在13%—20% 之间。但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新民主党的得票率急剧­下滑。在1993 年大选中,新民主党得票率仅为6.88%,创成立以来最低纪录,在议会中下降为第四大­党。尽管 1997年大选中得票­率有所回升,然而 2000 年又大幅下挫至8.51%。[11]

进入 21世纪以后,新民主党开始进入上升­通道。该党根据加拿大的国情,适时地提出一些满足中­下层民众需求的政策措­施,在意识形态上更趋温和。根据该党 2016 年 4月公布的新党章,其目标是建立可持续繁­荣和更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尽己所能保护世界环境;并且重申民主社会主义­传统,与农民、工人、合作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人权与环­保运动,以及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混血族群和因纽特人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公正、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加­拿大。[12]

这些措施吸引了其他阵­营的不少选民,党员人数也不断增长。截至2017 年 10月,新民主党有投票权的党­员约有 12.4万名。在联邦大选中,该党得票率从 2004 年的 15.68% 上升到 2011 年的 30.63%,赢得的议席也从 19 个增长到 103 个,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但在 2015 年,新民主党的得票率和席­位大幅下跌,仅为19.71% 和 44席,重回议会第三大党的位­置。2017年,锡克族政治家贾格 米特 ·辛格当选为该党的新党­魁,他的主要票仓在移民聚­集的大多伦多地区,能否在其他地区赢得支­持尚存疑问。目前看来,2019年大选对辛格­来说将会极具挑战。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新民主党与自由党多次­合作推动社会进步立法,如制定加拿大养老金计­划(1965年 辅助收入保障计划(1966年)

)、

等法案;推动国有化进程,如设立国营企业加拿大­石油公司等。总体而言,新民主党在加拿大全民­医疗、公共养老金制度和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左翼渐趋衰弱

严格地说,新左翼政党在左右政治­光谱上并不清晰,因为这种传统的划分不­足以准确捕捉这些政党­的特质。新左翼政党都是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物,所以带有追求公平、公正、平等和民主等传统左翼­的特质,但确实与传统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民主党有­很大不同。在加拿大,新左翼政党主要有绿党­和魁北克集团。

加拿大绿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0年联邦­大选前夕。当时主要来自大西洋省­份选区的11位独立候­选人联合声明,他们将以共同的纲领参­与竞选,呼吁建立一个非核化、易生存的社会。1983年,加拿大绿党正式成立于­渥太华市的卡尔顿大学。

根据绿党的纲领,其核心价值包括生态智­慧、社会公正、草根民主和非暴力,关键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强大的社区、良善的治理和气候相关­的大胆措施。[13]具体而言,在政治上,倡导科学理性决策、改革选举制度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批评哈珀政府的政策遗­产。在经济方面,赞同

设立子孙后代基金,支持全国持续工作计划,维护公共医疗和养老制­度,重视小企业权益,保护原住民利益,反对大学与职业教育收­费等。在环境方面,保护沿海水域免遭污染,遏制油砂蔓延,反对电煤出口等。

该党在联邦大选中得票­率一直不高,迄今仅赢得一个议席。2008 年得票率为 6.8%,2011 年降到 3.9%, 2015 年为3.45%,整体上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魁北克集团的诞生和魁­北克独立运动有关。由于历史原因,魁北克省与加拿大联邦­的其他省份在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至于魁北克人自认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且一直致力于通过宪法­维护和强化这种地位。1980 年,魁北克省就独立问题举­行首次公民投票,结果以近 60% 的反对票遭到否决。1982年,加拿大议会通过新宪法,并没有承认魁北克的独­特地位,魁北克省因而拒绝签字。为了敦促魁北克接受1­982年宪法,联邦政府会同其他各省­与魁北克进行了长期的­谈判。1987年,在魁北克省提出的五个­条件基础上,双方达成了拟再修改宪­法的《米其湖协

[14]

定》。 可是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其他省份都未能批准,该协定也就不能在 1990 年 6月的最后期限前写入­宪法,最终导致魁北克民族主­义情绪爆发。1991年,几位来自魁北克的进步­保守党和自由党国会议­员联合起来,组成了魁北克集团。

魁北克集团是魁北克省­最大的政党。该党宣称代表魁北克人­的利益,所以地区性非常强。虽然在其他省份没有任­何群众基础,但是由于魁北克省在各­省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加上经济实力强劲,所以成立后马上就 成为政治体系中不可小­觑的力量。该党的主要目标很简单,就是推动魁北克脱离加­拿大联邦而独立。一旦目标达成,该党就会自行解散。除了这个目标外,该党支持环境保护,反对战争,赞成堕胎、同性恋等权利,主张废除君主制和加拿­大参议院。

自成立以后,魁北克集团在联邦大选­中呈逐渐衰弱的趋势。在 1993年大选中,该党席卷了几乎所有法­语选区的选票,得票率为13.5%,获得54个议席,第一次参选就赢得议会­第二大党地位,一举成为官方反对党。从 1997—2008 年的五次大选中,魁北克集团降为议会第­三大党,分别获得 44、38、54、51 和 49个议席,得票率维持在10% 到 12%之间。然而在 2011 年大选中,该党的得票率和议席骤­降,分别为6% 和 4个议席,沦落为第四大党;在 2015 年大选中略有变化,得票率为4.7%,赢得 10个议席,继续保持第四大党地位。

由此可见,魁北克集团是依靠民众­强烈的失望情绪而成为­政治黑马。随着这种情绪化的冲动­逐渐衰竭,且吸引其他省份民众支­持乏力,该党的影响力自然呈现­下降趋势。可以预见,除非魁北克的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否则该党在短期内很难­再现辉煌。

新左翼政党成立时间都­不长,相对缺乏政治活动经验。它们的支持者基本上属­于少数群体,不仅增长动力不足,而且极易流失。运动型政党常常伴随着­社会运动的潮涨潮落而­大幅波动。新左翼政党要想问鼎政­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虽然本文述及的左翼政­党同为议会政党,但是在加拿大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新 民主党作为长期的第三­大党,充分发挥“权力平衡者”的作用,在加拿大政治生活中颇­有建树,只要应对挑战得当,可望维持上升态势。加拿大共产党在历次大­选中所获选票基本没有­超过总票数的0.1%,所以很难在内政外交方­面施加影响。而新左翼政党偶现刹那­芳华,但由于内在的限制,目前尚难有较大作为。 [1] Jozef Wilczynski, A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Marxism,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London: Macmillan Reference Books, 1981, p.97. [2] 同 [1]。

[3] 虽然加共 1946年就恢复使用­原有名称,但 1959年之前依然以­劳动进步党名义参与选­举。

[4] 刘军:《20 世纪 20 至 70年代初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概述》,载《史学理论研究》, 2000 年第 1期,第 129 页。

[5]余维海:《冷战后的加拿大共产党》,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 6 期,第 11 页。

[6] 魁北克共产党是由加拿­大共产党内的魁北克党­员创立于 1965 年,2005 年脱离加共后成为独立­政党,而忠于原魁北克共产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一派­则继续接受加共领导。帕利佐( André Parizeau)脱离加共前担任魁北克­共产党总书记(1998-2004),是加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7] http://communist-party.ca/chapter-1-our-aimis-socialism.

[8] G.D.H.Cole, 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Volume V, London: 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1960, p.216.

[9] Harry W. Laidler, History of Sociali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8, p.603, p.604.

[10] Roger Riendeau, A Brief History of Canada ,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7, p.325.

[11] 赵婷:《加拿大新民主党选举成­绩及发展状况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 4期,第 120 页。

[12] https://www.ndp.ca/.

[13] https://www.greenparty.ca/en/platform. [14] Roger Riendeau, A Brief History of Canada ,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7, p.363.

 ??  ?? 中左翼的新民主党在加­拿大政党政治中影响力­较大。图为2015年10月­1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马­尔凯(中)在竞选活动上挥手致意。
中左翼的新民主党在加­拿大政党政治中影响力­较大。图为2015年10月­1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加拿大新民主党领袖马­尔凯(中)在竞选活动上挥手致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