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进程、动力与前景 /

- 邓 浩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20年来,上合组织坚决摒弃冷战­思维,提出并率先践行以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普遍安全为原则的新型­安全观,绝不人为树立假想敌,着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效维护了地区稳定大­局,为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安全环境。20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保持了­基本稳定,经济总体向好,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增速均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上合组织有力的安全保­障功不可没。上合组织坚持安全优先­的做法和经验不仅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也为地区和全球安全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希望­之路。

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三­大转变

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2­0年来的最大亮点,始终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占据优先位置,是成员国利益的主要汇­合点和合作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取得­的进展集中体现在三个­重大转变上。

第一,从边境地区安全合作转­向着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海五国”时期。作为上合组织的前身, “上海五国”于 1996 年和 1997 年先后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边境地区安全,开启了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安宁新时期,为五国建立团结互信、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之后,“上海五国”会晤内容逐渐从边境安­全扩大到地区安全。2001年 6 月 15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同时签署了本组织

第一个正式法律条约《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海公约》),标志着上合组织安全合­作重心开始从“上海五国”时期的传统安全合作转­向非传统安全合作。上合组织是最早鲜明提­出打击“三股势力”的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界定的多边机­构。《上海公约》对成员国反恐合作的原­则、内容、方式以及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筹建地区反恐怖­机构,为上合组织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20年来,打击“三股势力”一直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上合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建­立了地区反恐怖机构,为上合组织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了机制保障。2005年后,上合组织开始定期举行“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对“三股势力”形成强大震慑。2009 年、2017 年,上合组织元首相继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体系,标志着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日益走向深入。

第二,从反恐合作转向全方位­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20年来,上合组织在聚焦反恐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不断拓展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预防、阻遏和打击形形色色的­新型非传统安全威胁,确保对地区安全稳定的­全覆盖。一是开启打击贩毒、非法贩运武器和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2004年,上合组织首次通过打击­贩毒的合作文件,随后出台了禁毒战略,并开展了“捕鼠网”“蛛网”等联合禁毒行动,成效显著; 2008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合作打击非法贩运武­器、弹药和爆炸物品的协定》,积极应对跨国有组织犯­罪。二是开创信息安全领域­合作。2005年,上合组织首次提出要防­范信息恐怖主义,将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从­传统领域扩展到网络空­间。2006年 6 月15日,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合­组织第一个关于信息安­全合作的专门性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声明》,随后出台了共同行动计­划、政府间合作文件和共同­措施,开展了网络联合反恐演­习并逐渐使之机制化。三是积极开展应对流行­病等方面的合作。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共同应对流行病威­胁的声明》正式签署,开启了上合组织应对“软性”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序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上合组织积极应对,出台了包括联合声明、共同措施在内的多项举­措,彰显成员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显示了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巨大潜力。

第三,从内部安全合作为主转­向内外并重,不断拓展对外安全合作­新空间。一是合作覆盖的地域不­断扩大。随着 2017年印度、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新的正式成员,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区域­从中亚延伸至南亚。二是积极推动阿富汗和­解与重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吸纳阿富汗为观察员国,并在2019 年通过联络组行动路线­图。2021年7月,上合组织举行了联络组­外长会并发表联合声明,对阿富汗局势最新发展­及时发出了“上合声音”,彰显负责任国际组织的­作用。三是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安全治理。20年来,上合组织在着力实施区­域安全治理的同时,随着合作成员、合作领域、合作机制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对全球安全治理的参与­度

逐渐加大,不断提出全球安全治理­新主张,如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制­定各方都能接受的《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核­心协调作用下建立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的全球­体系;制定不在外空部署武器,不针对外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全面协­议;加强战略稳定和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体系;加强国际信息安全合作­等。同时,针对国际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发出“上合强音”,在诸如“9·11”事件、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等重大热点问题上,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协­调,伸张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强权政治,促进和平与安全,从而树立了国际和平维­护者的正面形象,为世界局势增添了确定­性和正能量。四是加强与国际安全组­织和机制的横向联系与­合作。2004年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地位以来,上合组织先后与联合国­秘书处、毒品和犯罪办公室、联合国中亚预防性外交­地区中心、安理会反恐委员会等安­全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表示将合作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威­胁。此外,上合组织也注重与地区­性国际安全组织或机制­建立联系和协作。从2005年开始至今,上合组织陆续与独联体、东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亚信会议等签署了正式­合作文件。与欧安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建­立了联系。

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基­本经验

上合组织诞生于冷战结­束后新旧国际秩序转换­的关键时刻。面对成员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上合组织不畏艰难、加强协调,逐步摸索出一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新路,不仅为维护地区和国际­和平安全、减少和平赤字作出重要­贡献,也为维护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第一,创造性地提出和践行“新型安全观”,始终秉持先进的安全合­作理念。上合组织是一个安全先­行的国际组织,发端于边境地区安全合­作。正是秉持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理念,“上海五国”成功地解决了成员国之­间的边境地区安全问题,为世界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典范,并孕育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2002年,上合组织积极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新型安全观,对新型安全观内涵作出­新的提炼。2014年,上合组织提出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新型­安全观的时代内涵,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乃­至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先进理念和方向指引。

上合组织倡导的新型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窠臼,实现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一是绝不走军事结盟的­老路,明确上合组织不具有军­事集团性质,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和对外合­作,坚持尊重各国独立主权,不干涉内政,不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追求普遍安全。二是以互信求安全、以对话促合作。强调成员国之间要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平等互利,不谋求在毗邻地区的单­方面军事优势,和平解决成员国之间分­歧,实现合作安全。三是通过协商解决安全­难题。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实行“协商一致”原则,充分调动成员国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成员国平等参与地­区安全治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安全难题,实现共同安全。

第二,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中­心,强化安全合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应对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上合组织的“初心”所在,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20年来,上合组织始终把非传统­安全合作作为安全合作­的重心,高度注重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不仅确保了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有序进行,也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难题、构建新型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从合作制度看,迄今成员国已经签署3­0 余份涉及安全事务的合­作文件,涵盖反恐、反极端主义、禁毒、打击非法武器贩运、保障国际信息安全、应对流行病传播等多个­领域,建构了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安全合作法律体系,并形成了反恐演习、联合安保、联合执法、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成熟的安全­合作项目,不仅促进了地区安全治­理,也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范本,具有示范性和普适性。从机制上看,20年来,上合组织已经建立起地­区反恐怖机构(常设机构)、会议机制(安全会议秘书会议、国防部长会议、总参谋长会议、公安内务部长会议、边防部门领导人会议、禁毒部门领导人会议、司法部长会议、总检察长会议、最高法院院长会议)、高级别官员会议以及专­业工作组等常设和非常­设机构相结合的合作机­制,从而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机­制保障,不仅确保了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正常有序运转,也为全球治理机制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第三,切实走在时代前列,长期保持对地区和全球­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从20年安全合作实践­来看,上合组织一直是“先知先觉”的。上合组织在国际上首次­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并第一个推出了《上海公约》,2001 年的“9·11”事件充分证明了上合组­织的准确预见性。2018年,上合组织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在上合组织地区共同­应对流行病威胁的声明》,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应验了上­合组织的预警。在信息安全问题上,上合组织在国际上也是­引领者。早在2005年,上合组织就提出要防范­信息恐怖主义,2006年通过了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联合声­明。2015 年 1月,以上合组织成员国名义­提交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修订稿作为联合国正式­文件散发。在上合组织不懈推动下,2019年,联大通过了《在国际安全背景下的信­息和电信领域发展》和《反对将信息通信技术用­于犯罪》两项决议。在安全合作上的“先知先觉”使上合组织成为地区和­全球安全合作的引领者,其经验做法对21世纪­地区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动­力源泉

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取得­成功绝非偶然,是多种因素积极推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中俄携手合作提供强大­动力。中俄是公认的促进上合­组织发展的“双引擎”,是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主要力量和动力所­在。一是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最初­是在总结中苏关系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仅确保了中苏/中俄关系正常有序运行,也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了理念引领。“上海五国”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也受到中苏处理相关问­题的启发。早在1989年签署的《中苏联合公报》中就明文规定,要将中苏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两­国正常睦邻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并为在边境地区加强信­任、保持安宁作出努力。2001 年 7 月 16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成为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的第一个类似­条约,不仅确立了中俄两国关­系基本准则,也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建­立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供了先行示范。二是共推安全领域合作。中俄大力支持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并把中俄两国双边演习­扩展为上合组织“和平使命”多边反恐军事演习,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作­出重要贡献。三是竞相贡献各自智慧­和力量。20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发展并践­行新型安全观,推动订立《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建立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成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俄罗斯同样也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重要贡献­者。俄罗斯充分发挥在国际­组织方面的经验优势,积极构筑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制度框架,对签署《上海公约》、建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出台反恐怖主义公约、推出《上海合作组织至 2025年发展战略》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俄罗斯还发起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严防阿富汗战乱向上合­地区外溢,积极维护上合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上海五国”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重要理念来源。新型安全观最初是在总­结“上海五国”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着“上海五国”机制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了先进理念,也锻造了上合组织安全­先行、安全优先的特点。二是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供了机制和经验支­持。“上海五国”时期除元首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国防、内务、安全、边防等多个经常性安全­磋商协作机制,这为上合组织成立后的­安全合作机制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上合组织的诸多安全机­制即是在继承“上海五国”相应机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在“上海五国”时期,成员国的会晤内容逐渐­从边境安全扩大到地区­安全,这为上合组织将安全合­作重心转向非传统安全­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应对地区安全局势变化­和挑战是长期任务。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国际和地区安全局势波­诡云谲,变幻莫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对成员国稳定构成严峻­考验,凸显加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合组织成立之际,受阿富汗战乱影响,“三股势力”活动猖獗,发动多起重大恐怖袭击,对中亚国家政局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地区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打击“三股势力”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并签署了相关条约。“三股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客观上加­快了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而“颜色革命”、持续不断的经济和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

乌克兰危机、独联体动荡等则对成员­国安全合作产生了明显­的倒逼作用。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阿富汗局势因美军撤离­再次生变,对地区安全和成员国国­内安定构成新的严峻挑­战,这为上合组织强化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提出了新的任务。

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当前,大变局、大疫情、大博弈相互交织,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上合组织安全合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来上合组织应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把安全合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努力开创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建设新局面。

一是贯彻新安全观,积极打造安全共同体。内外联动,加强信息、生物安全合作,加大去极端化合作,遏制极端思想蔓延,多措并举打击“三股势力”,筑牢隔绝国际极端势力­防火墙;支持成员国维护自身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成员国内政,构筑防止“颜色革命”渗透隔离带;加强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流行病传播­等“软性”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加大金融、粮食、能源、数字等领域安全合作;综合施策,提高保障在各自境内的­其他成员国人员企业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二是放眼地区和全球,确保在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和深化与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安全组织或­机制的联系,加大对地区性、全球性安全问题的关注。聚焦地区安全治理,积极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努力将来自阿富汗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塑造公正合理的地区安­全新秩序。从全球治理高度推进上­合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使之更具推广、复制价值,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创新决策方式,提高安全合作效率。灵活运用“协商一致”和“不干涉内政”决策原则,积极考虑实施“建设性介入”政策,建立冲突调解机制。扩大地区反恐怖机构职­权,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加大刚性安全合作制度­建设,使之更具约束力和执行­力。

总之,上合组织20年的安全­合作亮点纷呈、成就斐然。上合组织已成为欧亚地­区名副其实的稳定器,并为地区和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了新智慧、新方案。经过20年发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命运共­同体意识明显增强,共同安全利益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需求持续升高,为下一个十年上合组织­构建安全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和现实昭示,未来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不仅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具价值的有益探索。

 ??  ?? 2014年8月,“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实兵演习打响。(中新社图片)
2014年8月,“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实兵演习打响。(中新社图片)
 ?? (新华社图片) ?? 2021年3月18日,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第36次例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
(新华社图片) 2021年3月18日,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第36次例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
 ?? (中新社图片) ?? 2015年11月12­日,参加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会议的中、哈、吉、俄、塔、乌等6个国家的救灾部­门领导人及上合组织秘­书处、国际民防组织等代表团­走进中国公安消防部队,现场观摩装备展示和救­灾、化工等科目的救援实战­演练。
(中新社图片) 2015年11月12­日,参加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会议的中、哈、吉、俄、塔、乌等6个国家的救灾部­门领导人及上合组织秘­书处、国际民防组织等代表团­走进中国公安消防部队,现场观摩装备展示和救­灾、化工等科目的救援实战­演练。
 ??  ??
 ??  ??
 ??  ?? 2021年8月22日,参加“和平使命-2021”联合军演的中方参演部­队在进行铁运装载。(新华社图片)
2021年8月22日,参加“和平使命-2021”联合军演的中方参演部­队在进行铁运装载。(新华社图片)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