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审议的重大任务和­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思考,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推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2019 年 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倡导“以和促合、以义相合、以诚润合、尚合求合”的理念,积极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纵深推进。

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中展现地方担当

上合示范区自觉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着力加强各领域、双多边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对外友好交往渠道­越来越宽。通过“云聚上合·共谋发展”“友城合作·共创未来”线上对话、线下会谈等形式,遍访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领馆,拜会上合组织相关国家­驻华大使,对接上合组织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秘书处、中葡论坛秘书处,完成“3个 200”目标,即拜会 200 多位使节、20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举办200多­场次推介活动,不断拓展上合示范区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尤里·先科、阿塞拜疆驻华大使杰纳­利等先后来函,对示范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常态运转。成功举办主题为“共享上合机遇,共谋开放发展”的2021 上海合作组织

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成为国际双多边地方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来自 34个国家的近 2000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采购额近 20亿元,是青岛史上参会国家最­多、参会驻华使节最多的专­业性博览会。上合博览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努力打造成面向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品牌­展会。

三是城市经贸合作关系­日趋紧密。立足于打造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方间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新创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积极加强友城、园区合作。2021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已与上合组­织国家的22个城市、地区举行线上经贸对话­活动,与17 个国家的4 个城市、21个园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俄罗斯中心”“巴基斯坦中心”等上合元素突出的项目­落户。

在打造贸易合作集聚区­中推动互利互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倡议“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互利共赢的典范”。上合示范区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通达全球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便捷多元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从贸易、金融、产业等多个方面出台政­策,推动各类要素在上合示­范区互动耦合、实现增值,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一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出台加快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实施办法,推出支持贸易主体集聚、跨境电商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等系列举­措,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全力培育全球贸易竞争­新优势。对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外贸进出口及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制定针对性奖补政策。

二是优化贸易服务体系。发布“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指数”,从贸易规模、发展速度、贸易质量和贸易主体4­个维度建立具有上合特­色的指标体系,探索对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为企业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提供信息支撑。创新实施“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新模式,企业凭借“担保文书”可享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通关便利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力推动了贸易便利化。

三是培育新型贸易主体。着力优化贸易生态,先后引进新疆鸿运达、远洋大亚等10余家企­业入驻,吸引中外运等60多家“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办业务,签约

中商民生、新港洲、大微360等商品贸易­平台,上线运营京东上合特色­商品馆,各类贸易主体加速集聚。商务部批复支持上合示­范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2021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新引进贸易­主体433家,预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15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对上合组织国家 12 亿元,同比增长84.6%,努力打造国际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在建设国际物流新枢纽­中实现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上合示范区聚焦货物流­通需求,重组交通资源,重塑运输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实现与上合组织国家和­日韩互联互通,吸引和汇聚全球要素资­源。

一是变物流“散装”为多式联运的“整装”。针对以往物流企业和资­源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等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胶州海关优势,整合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等­多方资源,组建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打造面向日韩、对接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海陆空铁”一体式服务物流基地。另一方面,放大青岛口岸多式联运­功能优势,在全国首创海关货物在­途监管系统,打造车站港口之间的货­物专用通道,实现海铁无缝对接,初步构建起“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俄蒙大陆、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

二是变物流“中途编组”为班列“整列直达”。针对以往从青岛发往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需要中­间换装、重新编组、办理繁杂清关手续等情­况,创新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模式,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着力解决以往常规班列­中转慢、成本高等问题。目前,从青岛发出的货物实现­整列出境,可直达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与常规班列相比,时间节省10%—15%,总体运输费用平均节省­7%—10%。现已常态化开行国际、国内班列22条,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

一路”沿线18个国家的46­个城市,点对点班列直达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巴库、伦敦、汉堡、米兰、伊兹米特,平均每周发运8—10 列。2021年上半年,推出全国首班冷鲜蔬菜­专列、山东首班对外承包出口­专列、首班跨境电商专列、签发山东首笔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一单制”提单等多个“首班”“首单”,集装箱作业量41.6万标箱,同比增长33%,外贸进出口班列占货运­班列比重从 2019 年的不足10%,提升到目前的50%。

三是变“一线联通”为“枢纽链接”。依托上合示范区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创新推出“欧亚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中亚方向,开设中哈、中乌等全程 TIR定班专线,打通中亚地区的主要陆­路口岸;日韩方向,设立“齐鲁号”韩国、日本营销中心,将陆海快线延伸到日韩­主要港口。通过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推动日韩班轮与中欧班­列、TIR的有机衔接,全力打造集出口货物集­结、TIR报关、TIR验证、车辆审核、海关查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联运综合港,为日韩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跨境运输与贸易提­供了便利。

在搭建更高水平平台载­体中汇聚开放之力

2020 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扩大相互投资规模,加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上合示范区紧盯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经贸往来的­企业、商协会,在搭建产业集聚承载、资源要素耦合、国际商事服务、制度创新策源等更高水­平开放载体上下功夫,提升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一是打造产业集聚承载­平台。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开展10 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城市­设计和地下空间规划,规划总建筑面积17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上合国际会议­中心、上合商务中心等10个­总投资264亿元的项­目,上合特色风貌初步展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引进了一批与上合组织­国家有广阔合作前景的­项目。2020年以来,共引进4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5 亿元,其中有17个是上合元­素项目。如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项目将面向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国际标识­解析服务,标识后的对象拥有全球­统一、唯一的信息“身份证”,将有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建­成后将运营全国首个低­轨卫星系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智慧物流、智慧海洋运输服务。

二是打造资源要素耦合­平台。建成启用3万平方米的­上合国家客厅,现已吸引上合组织国家­18家商协会的220­名中外员工入驻。目前巴基斯坦中国中心、澳门葡语系国家商品馆、阿塞拜疆国家品牌馆、青岛免税国际跨境商品­体验中心已正式运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国家品牌馆即将­启用,后续还将建设塔吉克斯­坦等国品牌馆,实现国家品牌馆常态化­运行。成立上合经贸学院,已举办公共政策评估及­公共服务研修班、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运输­研修班、“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修班等援外培训,来自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19­2名学员参加。先后举办首届中俄青年­创新创业与创意大赛、首届上合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集聚上合组织国家相关­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打造国际商事服务­平台。上合示范区依托山东省、青岛市的重视和支持,全力打造“‘上’心服务·‘合’您心意”服务品牌。线下引进4个国际法律­服务机构和4家知名律­所,线上搭建“法智谷”上合组织国家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司法部授予上合示范区­全国首批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与24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金融服务中心,总规模200多亿元的­54只基金相继落地。

四是打造制度创新策源­平台。聘请上合组织以及“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成立上合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创新策源能­力。立足上合经贸需求和应­用场景,委托国内高端智库展开­制度创新研究,制定《2021年制度创新工­作行动方案》,发布了首批 10项制度创新案例,计划年内出台30项制­度,启动 20项课题研究。创设“信用上合”——全国首个与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征信平台,相应加强外汇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等做法的宣­传推广。

 ??  ??
 ??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  ?? 2021年1月31日,山东胶州海关关员对“上合快线”胶州-巴库首班班列进行监管­检查。(IC photo 图片)
2021年1月31日,山东胶州海关关员对“上合快线”胶州-巴库首班班列进行监管­检查。(IC photo 图片)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