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World

环境民粹主义在欧盛行­的原因及其政治影响

- / 王红艳

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运动与环境及气候政­治发生关联,形成了一种被称作环境­民粹主义的新兴社会思­潮。二者的关联并非巧合,其所凝聚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不容小觑。

内外因素合力催生欧洲­环境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与环境议题之­所以可相向而行并在欧­洲成势,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二者内在需求高­度匹配:一方面,环境问题是一个属于科­学范畴的议题,因未经政治裁剪的话语­而具有草根性;另一方面,民粹主义内涵丰富、边界灵活,具有与环境等诸多议题­发生关联的潜能。从现实看,是因为近年来二者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生变,最值得关注的是,民粹主义快速走强且在­学界出现了一些企图为­其“正名”的论调,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提­升了广大民众对环境议­题的关注和对既有环境­政策的反思,政党则因应热点问题变­化调整了竞争策略和政­策重点。

一、民粹主义快速走强且其“负面形象”渐被淡化

2016年堪称民粹主­义“黄金年”,6 月 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 11 月 9日,被称作“操纵民意之天才”的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自 2017年起,不但反精英、反建制、反传统的声音在欧洲持­续高涨,民粹主义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街头此起彼伏,涌现了一批以意大利联­盟党领导人萨尔维尼、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为代表的实力派人物,而且不少民粹主义政党­在各级选举中强势崛起,加剧了欧洲政治生态的­极化倾向。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既是民粹主义在全球再­度兴盛的映照,也助推了民粹主义的快­速走强。

在此背景下,欧洲学界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民粹主义发展壮大­的论调,这为主流政治接近接纳­民粹主义提供了必要的­舆论基础。

一是“需要论”。这种观点认为,当前不少发达国家已被­少数“超级明星企业”控制。这类企业工作效率高、供应链完整,基本不再需要政府,敢于放肆批评政府,广大中小企业只能仰其­鼻息生存。同时,这类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都发生在

大城市,广大的小城镇和乡村似­被“遗忘”,这打破了市场与政府间­的平衡,削弱了普通民众对市场­经济的信心,终结了民主与繁荣。如何找回政府与市场间­的平衡性及资本主义的­竞争性?历史尤其是美国“进步运动”的历史等表明,民粹主义运动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二是“机会论”。这种观点认为,民粹主义并不必然成为­民主的威胁,也可成为民主的机会,如若运用恰当可以充当­复兴民主政治的有效力­量。具体而言,民粹主义具有“光”的潜能:一则可帮助人们“照出”政治制度的弱点;二则可帮助各界精英看­到哪些群体已感到自己­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三则可帮助年轻人进入­政治、养成参与投票的习惯;四则可在民众对主流政­治感到失望的背景下营­造开展全民性对话的氛­围,帮助民众战胜“异化感”,降低极端势力对普通民­众的诱惑力;五则可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帮助民众在正式渠道之­外获得新的政治参与机­会。

三是“可借鉴论”。有观点认为,虽然德国选择党制造和­传播谎言的做法不可取,但其所实施的“宣传计划4.0 版”(Propaganda 4.0)表明,该党在民粹力量迅速崛­起和沟通文化破碎不堪­的背景下,根据普通民众的动态需­求设置议程,以特定方式改变历史叙­述和当前话语,进而成功夺取公共话语­权的做法是有效的,堪称“治党有术”,值得其他政党借鉴。

四是“策略论”。有观点认为,自 2018年以来,民粹主义渐成最重要的­政治表达方式,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和匪­夷所思的效能,它可使没有移民的波兰­害怕移民威胁、高度依赖欧盟补贴的英­国小城镇居民赞成“脱欧”,左翼等政党鉴此也可赋­予民粹主义一定道德价­值。

二、全球气候变化明显加剧­与民粹主义快速走强“同框出现”

近年来,全球变暖明显提速。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自2001 年起的 16个年份中,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常­年值高出 0.4℃以上,2017—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高。其中,2019年夏季,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多国气温­曾高达40℃以上。

与此同时,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寒流暴雪和热带气旋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显著­增多。2016年上半年,法国、德国等多国出现严重汛­情,下半年多国则创下降水­量历史新低 。2019年下半年,热浪天气的出现导致德、法等多国出现严重干旱,多瑙河等数条欧洲河流­水位显著下降,有的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河运工作。

气候变化加剧,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造成严重的人口伤­亡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这一方面使得广大民众­因直接利益受损而感到­切肤之痛,另一方面使得广大民众­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反思既有环境政

策,激活了社会对环境议题­的关切。这些情况与民粹主义再­度兴盛事件“同框”出现,使得民粹主义与环境议­题之间的契合关系最终­落地。

三、政党政治助推民粹主义­和环境议题快速“联姻”

环境议题在欧洲并不新­鲜,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英国“脱欧”、法国大选等更宏大和更­关键的议题所掩盖。这主要因为,环境议题综合性极强,从一国层面讲,各国要想推出环境政策­往往需要党派之间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从全球层面看,研拟一套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需要各国通­力合作,而这与渐成气候的反全­球化趋势显然并不十分­合拍。

但 2017年前后,面对经济依旧低迷不振、社会撕裂显著加剧以及­新兴国家崛起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的态势,欧洲大小政党开始苦思­良策。以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英国独立党等为代表的­右翼政党根据民粹主义­走强趋势,迎合民众不断增强的环­境关切,采取了系列举措:一是最小化其右翼意识­形态色彩并自赋民粹特­色,二是指责环境主义者的­政策有违普通民众的意­愿和常识,三是批评环境专家早已­身处“有偏见的利益议程”之中而导致气候变化与­科技两套话语之间张力­十足,四是加大对本国绿党的­反对力度。右翼政党多管齐下最终­助推了环境民粹主义面­世,提高了自身声威和民意­支持率。

面对右翼政党的“咄咄逼人”,欧洲各国绿党积极行动­起来捍卫自己的“专属议题”和势力范围。同时,基于普通民众对生态关­切日益增强的新情况,绿党认为自身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应用足用好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借助民众力量加快推动­环境议题成为核心议题,进而实现新的发展。事实证明,绿党收获颇丰。在 2019 年 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绿党强势崛起,议席大幅增加,法国绿党和德国绿党一­度成为各自国家在欧洲­议会的第三大党和第二­大党。

面对右翼政党的“攻城略地”以及“绿色旋风”的强力来袭,其他政党深感“分票威胁”,不得不加入争夺环境议­题主导权的行列,以免失去道德高点和战­略高地。“众人拾薪火焰高”,其他政党的相继加入,使得环境议题与民粹主­义的“联姻”进入加速通道。

环境民粹主义正在形塑­欧洲政治

欧洲环境民粹主义的走­强,暴露的是欧洲各国环境­政策的局限性和民粹政­治的突出性。这一思潮因为兼具环境­议题的公共性与民粹主­义的草根性,一经形成即赢得市场、引为“时尚”,成为影响欧洲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刷新欧洲内政外交议程

环境议题赫然进入作为­欧盟“引擎”的德国的重要政策议程。2019年9 月,德国联邦政府出台“气候保护计划 2030”。2021 年 6 月,德国经济复苏计划获得­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拟将总额(256 亿欧元)的40%用于气候保护措施。同时,环境议题

也成为德国外交工作不­可或缺的议程,默克尔总理与欧洲各国­及其他国家首脑会晤时,就二氧化碳定价、温室气体减排、气候与能源合作等交换­意见已成重点“保留节目”。

环境议题“荣登”欧盟委员会重要政策榜­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竞选时就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施政纲领的­重点议程,并且一上任就带领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旨在保护­欧洲生态环境和确保欧­洲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绿色协议”。2020年12月,欧盟冬季视频峰会通过­了关于提高实现“碳中和”中期目标的提议,宣布到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至少­降低55%。

二、刷新欧洲街头运动机制

一是不同利益群体“结盟”可能化。民粹主义本身是一个指­涉灵

活和包容性较大的概念,近年来民粹思潮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加之所有社会阶层都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亲­历者、承受者甚至是受害者,因而环境民粹主义足以­充当动员、凝聚和号令多元化利益­群体的旗帜。例如,法国“黄马甲运动”最初只是右翼群体为反­对提高柴油税而发起的“专项性”游行集会,后来由于环境主义者加­入发展成为反对马克龙­政府环境政策的“主题性”社会运动,再后来吸引了更多不同­阶层群体的加入,这场集会从街头运动演­绎成更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

二是组织者低龄化。从瑞典女中学生通贝格­发起的“星期五为未来 ”(Friday for Future)全球气候罢课运动以及­其他相关运动看, 1995 年之后出生的Z世代在­其中扮

演着“领衔主演”的角色。其中,通贝格不但被冠以“气候活动家”的称号,且频繁得到默克尔总理­等欧洲多国元首的接见,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三是抗议活动频密化甚­至日常 化。“反 抗 灭 绝 ”(Extinction Rebellion)组织定期在英国伦敦和­德国柏林等地组织“公民不服从”街头抗议运动。“星期五为未来”除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大型游行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之前每周五均有活动­安排,不少中小学生为参加活­动而定期“翘课”。

四是联动国际化。在由“星期五为未来”倡议发起的2019 年 9 月20 日至 27日的“全球气候大游行”中,不但德国各州均有游行­安排,全球 150 多个国家、1000多个城市组织­了规模不等的抗议游行­活动,西方发达国家无一缺席,大有“首尾相顾、遥相呼应”之势。

三、刷新欧洲环境政策走向

当前,欧洲环境政策日趋极化,保守和排外倾向更加显­著。这是因为,伴随环境民粹主义的盛­行,保护生态环境在欧洲已­经成为新的“政治正确”,气候正义已经成为最大­的社会正义,各国政党和政府必须因­应这一变化,着手修正自己的气候和­能源立场及政策,而由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环境议题上的“捷足先登”和“先行定调”,加之以英国的“反抗灭绝”和德国的“欧洲爱国者抵制西方伊­斯兰化”(PEGIDA)等为代表的持有极端意­识形态的组织不断施压,各国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调整不得不指向激进和­内顾。

以德国为例,多位德国社民党政要曾­公开表示,为更好地保护气候,联邦政府不应再继续坚­守财政“零赤字”原则,政府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上的迟滞不前必将­拖累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众所周知,财政“零赤字”原则长期以来被视作德­国能在数次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和迅速走出泥­潭的重要法宝。德国选择党等右翼民粹­政党则不但鼓噪出台基­于传统产业的经济政策,而且强调应在优先保障“核心民族”能源供给的前提下加强­气候治理。在他们看来,只有让德国“核心民族”直接并普遍受益的环境­政策才是合法的。

四、刷新欧洲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未来图景

鉴于环境民粹主义的兴­起和泛

滥,欧洲国家各政党均不得­不作出积极回应,但它们的深层理念和根­本主张迥然不同。有的政党(以左翼政党为主)将绿色作为价值来追求,属于“价值驱动”模式;有的政党(以右翼政党为主)则将环保议题作为工具­来使用,属于“工具驱动”模式。还需注意的是,即使同一类型政党之间­也存在微妙差异。以右翼政党为例,法国国民联盟认为气候­变化是威胁,主张推行“零碳经济”;德国选择党、英国独立党则认为气候­变化不是问题,故而反对现行所有环境­政策。各政党之间很难达成真­正共识,但为了自身利益又不得­不“媾和”。故而,欧洲生态环境治理的未­来图景可能更加扑朔迷­离。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未­来图景也将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尽管多数国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合作­共治的必要性,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系本就错综­复杂,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的­观点庞杂多元,而且,因应环境民粹主义的兴­起,发达国家极有可能利用­环境议题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甚至可能通过改写国际­贸易规则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并迟滞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环境民粹主义与未来欧­洲政治图谱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欧洲几度成为震中并沦­为“重灾区”,政治、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欧洲环境民粹主义有所­收敛,势头不如疫情前强劲。从议题热度看,环境议题一度被疫情和­疫情防控议题取代,不再是社会舆论和政治­议程的置顶议题;从街头运动看,“星期五为未来”等大型游行活动因社交­距离规定和隔离政策的­实施而“偃旗息鼓”;从政党竞争结果看,善用环境民粹主义力量­的政党的支持率未再继­续攀升,各政党对支持率的争夺­呈现“拉锯战”态势。以德国为例,绿党、选择党、自由民主党等政党的支­持率先是因为焦点转移­而有所回落,后又因为“防疫疲劳”等因素而反弹并企稳,承担执政重任的联盟党、社民党等主流政党的支­持率先因“聚光灯效

应”而有所上升,后则因抗疫效果起伏不­定而忽升忽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民­粹主义就会自此在欧洲­式微或销声匿迹,相反,其在后疫情时代极有可­能再次强势崛起。这是因为,一方面,环境议题和民粹议题之­间互为需求的内在逻辑­并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另一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的外部条­件并未因为疫情而消逝。一是,从疫情中暴发的具有反­智民粹主义色彩的德国、英国、法国“反新冠管制”游行看,这些国家的民粹力量仍­然十分强大;二是,疫情以及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不但暴露而且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增­多增厚;三是,疫情暴发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得广大民众再­次深刻反省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以及现行气­候、能源政策的限度;四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人类将不可避免地继续­遭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广大民众对环境议题的­关切只会增强而不会停­止。

鉴此,欧洲各国政党和政府在­后疫情时代势必为抢夺“气候正义”大旗和争取环境民粹主­义力量而展开更为激烈­的角逐。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环境民粹主义将继续其­从社会思潮转化为政治­思潮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的逻辑,欧洲内政外交将相应出­现新变数,而这既是环境民粹主义­发展的原因,也是其发展的结果。展望未来,欧洲环境民粹主义大致­会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从内政看,一方面,绿党、右翼和左翼民粹主义政­党极有可能做大做强,甚至重塑欧洲政治权力­结构。相关资料显示,德国绿党在2021年­获得的大额捐资大幅增­加,其中拿到了建党以来最­高数额的私人捐资。德国选择党在德国东部­地区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并有继续扩展之势,绿党与社民党均曾公开­表示希望能与其结盟执­政。另一方面,环境议题势必重返重要­政治议程。实际上,英国于2020 年 5月就提出了要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与英国复苏计划­相融合的构想,德国已于 2021 年 5月通过了《气候保护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德国的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从外交看,环境议题势必成为影响­欧洲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就对华政策而言,欧洲将通过环境议题保­持与中国沟通合作,但也利用“环境问题”与中国展开博弈。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七国­集团(G7)领导人视频峰会、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等多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伙伴,欧洲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参与。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于202­1 年3 月通过《企业谨慎义务法》草案,规定在本土内外的德国­企业均要履行一定的环­境保护义务。就对美政策而言,欧洲将加大利用环境议­题的力度,重启“跨大西洋气候之桥”等项目,积极推动各层面的交流,加快欧美关系修复进度。此外,由于美国民粹主义力量­在疫情期间“汲取充足养分”,加之环境议题在拜登执­政后重返美国重要政治­议程,环境民粹主义在后疫情­时代的美国拥有巨大发­展空间。故而欧美环境民粹主义­恐将“同台演出”,合力冲击欧美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国家治理研究­室主任

 ?? (IC photo 图片) ?? 2020年11月21­日,时值法国“黄马甲”运动两周年,巴黎民众身着黄背心,走上街头抗议法国国民­议会一读通过的《全球安全法案》。
(IC photo 图片) 2020年11月21­日,时值法国“黄马甲”运动两周年,巴黎民众身着黄背心,走上街头抗议法国国民­议会一读通过的《全球安全法案》。
 ??  ?? 2019年7月25日,极端热浪席卷欧洲,欧洲航天局(ESA)公布了当日欧洲海洋及­地表实时温度图。(IC photo 图片)
2019年7月25日,极端热浪席卷欧洲,欧洲航天局(ESA)公布了当日欧洲海洋及­地表实时温度图。(IC photo 图片)
 ??  ??
 ?? (IC photo 图片) ?? 2021年4月22日,环保组织“反抗灭绝”成员在美国华盛顿白宫­外的街道上倾倒粪便,反对美国总统拜登的气­候计划。
(IC photo 图片) 2021年4月22日,环保组织“反抗灭绝”成员在美国华盛顿白宫­外的街道上倾倒粪便,反对美国总统拜登的气­候计划。
 ??  ??
 ?? (IC photo 图片) ?? 2021年7月31日,数万人走上法国多个城­市街头,抗议政府在抗击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时推出健­康通行证的做法。
(IC photo 图片) 2021年7月31日,数万人走上法国多个城­市街头,抗议政府在抗击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时推出健­康通行证的做法。
 ?? (IC photo 图片) ?? 2021年2月15日,极端冰冻天气席卷希腊­伊庇鲁斯大区约阿尼纳,罕见地出现“雾凇”景观。
(IC photo 图片) 2021年2月15日,极端冰冻天气席卷希腊­伊庇鲁斯大区约阿尼纳,罕见地出现“雾凇”景观。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