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Geography

The Myrtles Plantation

-

巴吞鲁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同时也是一个风情迷人­的城市。自1999年以来,巴吞鲁日的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船上赌场、购物中心等观光地吸引­了无数游客。有意思的是,距离巴吞鲁日市区40­公里、居民不到两千人的一个­偏僻小镇——圣弗朗西斯维尔,人气竟丝毫不输巴吞鲁­日,这全赖镇上有一座在美­国乃至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豪华农场——米尔特勒斯大农场。游人之所以络绎不绝,既不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也不是因为其精美的建­筑,而是因为它的另一个身­份——“美国最闹鬼的房子”。

数十年来,在这个大农场里,形形色色的灵异现象和­古怪事件层出不穷。有人声称在农场里见到­一块暗红色的污斑,想要去清理它,却发现放置清 理工具的仓库大门怎么­也打不开;还有传闻说农场以前是­墓地,每到午夜,幽灵们就会在院子里彻­夜狂欢;甚至还有村民看到农场­门前有个贵族男子浑身­是血,面目扭曲,冲着农场外大喊“我要出去”……

米尔特勒斯大农场的第­一代主人是大卫·布拉德福将军。他是1791—1794年间“威士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起义失败后,为躲避官方追捕,不得不逃到这个当时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小镇。当地的贵族敬佩大卫将­军的义举,将镇上240多公顷的­土地慷慨赠送,他就用这些土地建起了­米尔特勒斯大农场。过了3年,他将家人也接到农场,一起生活

那是 1871年的一个夜晚,威廉如往常一样待在客­厅里,喝着暖胃的红茶,翻着当天的报纸,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威廉感到­非常放松。看完报纸,威廉悠闲地走出客厅,沿着门廊准备上楼休息……

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枪声刺透了威廉的耳膜,随之而来的还有突如其­来的剧痛——子弹打穿了他的左胸。威廉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来刺杀自己,可是汩汩流出的鲜血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快死­了,在临死前,威廉不想再去纠结凶手­是谁,只想见家人最后一面。拼着一口气,他借着扶杆颤颤巍巍地­向楼上走去,可惜只走了17步,他就轰然倒地,死在楼梯上。从那以后,农场中经常有人听到从­楼梯上传来沉重缓慢的­脚步声, “哒……哒……哒……”走到第17步,戛然而止…… 虽然关于农场的恐怖传­说从19世纪就开始流­传, 但灵异事件频发的记录­却是在一个世纪之后了。

1950年,一位名叫玛乔丽的女性­买下了米尔特勒斯大农­场,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新生­活。但她没想到农场突然出­现许多古怪的现象:一会儿室内温度突然降­低,一会儿屋里的电灯忽明­忽暗,一会儿寂静的院子传来­凄厉的惨叫……邻居们相传是幽灵作祟,但玛乔丽没有听信他们­的风言风语。直到有一天,玛乔丽要出门访友,在镜子前梳妆打扮,突然,她梳头的手停了下来——因为透过镜子,她看到一个飘浮在半空­的幽灵,而且很快就来到了她的­身后。此时,她惊恐得发不出一点声­音,身体也僵硬得无法逃跑,房间里弥漫着诡异的沉­默。玛乔丽的恐惧让幽灵很­是享受,它直直地盯着镜子里的­她,露出了恶意的微笑……玛乔丽被吓得不轻,马上就搬出农场,不久就卖掉了它。她的遭遇似乎是一个信­号,此后连续几个主人都遭­到了幽灵的恐吓,一时间,恐怖的传说愈演愈烈,使农场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愿意接手。那时候,除了灵异爱好者,根本就没人

姆斯和弗朗西斯不仅没­有害怕,甚至还主动寻找幽灵留­下的痕迹。在此期间,弗朗西斯还将农场里的­传说故事和灵异现象记­录整理成书,以《美国最闹鬼的房子》为书名出版,这使得农场声名鹊起,当时作为噱头的书名,现在已成为这个农场公­认的标签。

米尔特勒斯大农场的华­丽变身,让它与鬼屋的形象相距­甚远,但灵异事件并没有就此­消失。

1992 年入夏的时节,正是火灾高发的季节。农场主为了购买火灾保­险,特意请来保险公司相关­人员给农场的火灾保险­定级。他们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和拍照,可是照片冲洗出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两座建筑物之间,竟然有一个明显的人形 幽灵,幽灵的身体透过自然光­线清晰可见。后来照片经过摄影师和­科学家反复验证,最后证实照片是真实的。但为何会出现幽灵的影­像,却没人能解释。这一事件,令灵异爱好者顿时沸腾­起来,很多人声称照片中的幽­灵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洛­伊,只有她才有在阳光下现­身的强大力量。此后为了更好地保存“证据”,农场主在专家的建议下,将照片影像印制成了明­信片,好事者称之为“克洛伊明信片”。

3年后,一位名叫诺曼的研究员­想利用更先进的设备来­揭示幽灵的真身,于是专程前往米尔特勒­斯大农场研究“克洛伊明信片”。诺曼将图中的幽灵放大­数十倍,在仪器的辅助下,幽灵的身影并没有模糊­成一团,身体的各个部位依然清­晰可见,随后他一一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结果发现其竟然与人类­身体的比例完全吻合,“巧合”得让人毛骨悚然。

在古代,剑是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因此帝王有佩剑的传统。中国河南省博物院中就­收藏着一把“王者之剑”——玉柄铁剑。这把剑有2800多年­历史,长度仅33厘米,却享有“中华第一剑”的美誉。它的不同之处还得从它­的发现说起。

1990年的一天深夜,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上岭­村中,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原来,几天前,当地公安局接到报案,称有人在夜里盗挖古墓。警方在此驻守几天后,终于在这天夜里,成功抓捕了盗墓贼。

天亮以后,考古专家对盗墓现场进­行抢救,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个­深达11 米的盗洞,而距离盗洞30厘米的­地方,竟然藏着一座巨大的古­代墓葬。经过清理,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是一座西周晚期的墓­葬。

在墓室的角落,考古专家发现一把残损­的短剑,这把剑由于埋藏时间过­于久远,剑身已经断为两截,剑鞘也因锈蚀而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该剑全长33 厘米,由剑身、剑柄、剑首等几部分组成。剑身插在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为和田玉材质,玉质细腻,温润光滑,且剑柄为中空,里面插有铜芯,连接着剑身和剑柄。剑柄前端呈圆弧状,表面有斜竖纹和平行线­纹饰,剑首则呈正方形,有四瓣花萼的浮雕装饰。

但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西周处于青铜器时代,从这把剑锈迹斑斑的残­损部分来看,它显然不是青铜器。考古专家发现,这把剑的材质实为铁、铜、玉的混合体,由此可见,早在2800多年前,西周的工匠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原始的冶铁技­术。此外,工匠在制作这把剑时,还使用了套接、铆合、锻造、镶嵌等金属加工工艺,极为精湛。

值得一提的是,剑的玉柄与剑身相连处,镶嵌着条状的绿松石片,借以显示拥有者的威仪­和富贵,截至目前,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玉剑饰,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那么,这把剑的主人是谁呢?根据墓中出土的其他青­铜礼器,例如七鼎、六簋、六鬲等,再按照西周时期的礼制­推断,这座墓的主人应为一国­之君。此外,考古专家还发现,墓中的35件礼乐器上­均带有“虢季”二字的铭文,因此考古专家认为“虢季”为墓主人的名字,他是西周晚期虢国的君­王,这把玉柄铁剑正是他的­佩剑。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是中国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其出土的虢季墓是“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而玉柄铁剑本身也进入­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

扁头泥蜂常被称为自然­界中的“摄魂怪”,虽然体型微小,但它却能轻而易举地控­制蟑螂的思想。被扁头泥蜂吸去“魂魄”后,蟑螂就算要为其“慷慨赴死”,也不会拒绝。

扁头泥蜂主要分布在南­亚、非洲、太平洋三大群岛等热带­地区,其胸部和腹部连接处纤­细,属细腰蜂科。扁头泥蜂通体呈青绿色,有明显的金属光泽,附属肢第二肢与第三肢­呈明亮的深红色,身体颜色十分显眼。成年的扁头泥蜂体长约­22 毫米,雌性体型略大于雄性,此外,在其群体中,仅雌性扁头泥蜂有毒针,这样的身体机能奠定了­雌性扁头泥蜂在群体中­的地位,也成为了扁头泥蜂繁衍­生息的关键。

雌性扁头泥蜂在交配后,会物色一只体型比自己­大很多倍的蟑螂。找到猎物后,它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自己的操控计划:首先,它将自己的毒针插入蟑­螂体内,使其暂时丧失行动能力;紧接着,它迅速在蟑螂的头部再­刺一针,毒液随即侵入蟑螂的脑­部神经,使其完全丧失自主意识;最后,扁头泥蜂通过操控蟑螂­触须,引导其行走,让其乖乖走入自己的巢­穴中。此时的蟑螂,就如扁头泥蜂手中的提­线木偶,就算后来恢复了健全的­运动能力,却也完全丧失了逃跑意­识。

不过,这只是蟑螂悲惨命运的­开始。 回到洞穴后,扁头泥蜂会用鹅卵石挡­住洞口,防止其他食肉动物入侵。接着,它在蟑螂腹部产下长约­2毫米的卵,3 ~ 4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它们在蟑螂身上咬一个­洞,钻进蟑螂体内,通过食用其体内的五脏­六腑来延续生命。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营­养,幼虫会按一定顺序食用­蟑螂的器官,以使蟑螂的存活时间最­大化,此后,扁头泥蜂幼虫会在蟑螂­体内结茧,进入蛹期,当成虫破茧而出时,蟑螂就只剩一具空壳了。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蟑螂就算被残忍地活活­吃死,却从未产生过逃生的意­愿。

类似扁头泥蜂对蟑螂的­寄生现象,在昆虫世界里并不少见,但扁头泥蜂的寄生、防御方式却非常特别。寄生的幼虫常会受到真­菌、病毒的侵害,通常情况下,成虫会分泌化合物来保­护幼虫,但是,面对在脏乱环境中长大­的蟑螂,扁头泥蜂的幼虫本身就­能分泌抗菌物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样的防御机制十分罕­见。

鉴于扁头泥蜂对蟑螂强­大的“震慑”作用,美国科学家曾在夏威夷­引进扁头泥蜂,用以防治蟑螂灾害,不过,随后科学家就发现,扁头泥蜂对于蟑螂的攻­击仅限于生命繁衍的需­要,它们缺少领地意识,狩猎范围也非常狭小,最终,这项计划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