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Geography

A Habitation of Lhoba People in South Tibet

文 王成 图 王成 卢海林 胡祖信 齐兴博

-

从高高的树枝间垂下,轻柔若纱,恍如仙女飘逸的裙裾……森林中,我们不时看到珞巴人居­住过的原始木屋,在风雨的侵蚀下,这些由竹子和树皮搭成­的木屋早已残破不堪。不过,在屋内还可以看见珞巴­人使用过的火塘,火塘里布满深深浅浅的­痕迹,似乎仍在诉说着这个部­族悠久的传统。

在才召沟最深处的天边­牧场上,牧草茵茵,牛马悠闲漫步其间,几座牧人小屋点缀其中,小屋周围奇树林立,相映成趣。既然被称作“天边牧场”,也就意味着这里是才召­沟的“尽头”,从这里可近观喜马拉雅­山脉中那些绵延起伏的­雪峰,而在雪山的那头,就是那条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麦克马洪线”了。

1914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强行划定中印边境线,并以当时的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这条边境线将属于中国­的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印度和缅甸。虽然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麦 克马洪线”的合法性,但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却­一直存在。1962年后,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拉起了军事隔离铁丝­网,生活在当地的珞巴人便­被硬生生地一分为二,许多家族被迫分隔两边,致使亲人失散、骨肉分离。据调查,有超过60万珞巴人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非法侵占区,而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珞巴族人口实际­上仅有3100多人,其中米林县有1800­多人。

米林县的居民上山采药,通常在离雪山大约30­公里处就只得止步了,想要靠近“麦克马洪线”,必须去政府开具特别通­行证,而且一路上要不断接受­边防警察的检查。而作为“麦克马洪线”边上的村庄,才召村家家户户都挂着­五星红旗,村里还有民兵巡逻队,其重要的职责就是盘查­陌生人,防止间谍渗

齿,但箭矢已经很难找到。如今,这些工具早已失去了狩­猎作用,却更多地体现着村民们­对祖辈生活的怀念。

在才召村村主任达波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张古老的­珞巴弓,弓臂的材料取自墨脱的­一种名叫“达帕”的翠竹。制弓时,需要将竹子削成所需的­长度、厚度,然后以文火烘烤,使其弯曲,边烤边修整,修整到理想的弧度后,再用弓绳固定。而弓绳则用瑞香树的纤­维搓捻而成,坚韧无比,6个人都无法将其拉断。这张弓一米多长,一头还装有铁头,猎人在翻山越岭时,还可当作手杖使用。除此之外,达波还保留了一些箭矢,这些箭矢的杆均为竹制,箭头为铁制,至今锋利无比,在珞巴族的历史上,铁器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所以铁制箭头常被回收­加以重复利用。当我从箭筒中取出箭时,达波赶忙警告我要小心,因为箭浸过毒液,至今箭头上仍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毒膏。虽然过去了很久,但谁也不知道箭毒是否­失效。

就像弓和箭一样,箭毒同样也由猎手亲自­制作。箭毒提炼于“一支蒿”“过江龙”等有毒植物。要采集这些有毒植物,猎手只能前往深山,采集前还要向山神献祭,直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