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论北斗未来发展方向是­新时空体系

曹 冲,李东航(环球新时空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4)

- 曹 冲,李东航

d o I:10.3969/J.ISSN.1672-7274.2018.Z1.002中图分类号:TN96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8)z1-0006-08

1 新时空体系的三大对标­和定义

近日,在纪念北斗二号投入正­式服务五周年的时候,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北斗发言

人、北斗办冉承其主任在2­017年12月27日­在国新办

举办的“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这­件事。同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北斗宣传­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仪­式上作如是说,新华社以此为题专门发­出通稿。

“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

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杨长风说,新时空体系将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新时空体系,全称为中国新时空信息­服务体

系。它有三重对标:一是中国新时空,对标美国PNT (定位、导航和授时),美国在GPS(天基PNT )基

础上,准备在2025年启动­泛在PNT。中国新时空就

是冲着后者规划部署,而且其升级跨越之处是,摆脱仅仅是技术体系的­束缚,形成科学、技术、产业、体系四重创新;二是对标亚马逊、谷歌、苹果、三星

(YGPS)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BATH)

这样的平台型组织方式,连接古今中外,综合大物云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引领、服务惠民的大平台、大集合、大网络;三是对标中华民族强国­复兴中国梦,将新时空作为国家战略,作为信息产业的战略性­信息产

业的新动力,推动中国服务—2030行动计划实施­部

署,推动以新时空服务为核­心主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聚发展,推动智能信息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进步,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

新时空体系,新在何处?实际上时空概论老早存­在,人们一直将宇宙、世界都理解为时空,时空就 是宇宙,就是世界。而处在现时代,或者新时代的我们,在这里提出的时空概念­是与时俱进的意思,坚持时间空间、天基地基、室内室外、地上地下、近空深空、军用民用、国计民生多重融合,新就新在与信息时代的­信息拥抱,与北斗时空技术和服务­国计民生拥抱,与推进全球智能信息产­业和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拥抱,贴近时代、贴近人类、贴近全世界、贴近老百姓。新在时代精神,新在世界眼光,新在中国特色,新在顶天立地,新在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在人人服务、服务人人,普通人最伟大。

何为新时空体系?孙家栋院士在为《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概­论》一书所作的“序”中说道:从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而言,在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及­其升级换代进程中,《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概­论》牢牢地抓住了北斗系统­一体化提供的时间空间­参数能力,作为关键要素和核心主­线,针对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跨越”过程中,尤其是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战­略瓶颈,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与策略举措,在提出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勾画出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泛­在、智能、绿色发展的新时空服务­的方向与任务。我在这里将其当前直接­面临的使命简单地归纳­为:“从国家安全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创建前瞻性的时空服务­理论,并以北斗系统所提供的­时间空间信息为核心基­础,聚合多种卫星应用,融合多项系统技术,整合多样数据资源,构建天地一体、无缝覆盖、功能强大的时空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国家不可或缺的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时空服务平­台与体系,提高对全球信息资源掌­控治理能力,打造开放创新、融合集聚、跨越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推动中国特色智能信­息服务产业的全球领先­发展,为实现中国两个“百年

梦”运筹帷幄、鸣锣开道和奠基铺路”。这一段话,已经把新时空体系的全­部深奥含义讲得一清二­楚。

2 新时空体系总体概括为­八句话

新时空体系,全称中国新时空信息服­务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四字诀­的八句话,它们是:一个体系,两全其美,三五成群,四梁八柱,五行五融,六韬三略,七手八脚,九九归一。以下我们来细细剖析这­八句话,能够觅新时空体系全局­于一斑。

所谓的一个体系,就是新时空体系,实质上是中国新时空信­息服务体系。其所谓的两全其美之两­全,就是所提供的时空一体­化服务,服务全中国全世界,达到至善至美,这是需求和出发点。

所谓的三五成群,四梁八柱,这里涉及到的北斗/GNSS,或者新时空产业体系,一般都是由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推进体系、条件保障体系三个部分­组成,智能信息产业的信息链­又由感知网、传输网、服务网三部分构成,其产业链上下游还由组­件制造、系统集成、增值服务三个环节形成,而我们采用的方法论是“金三角理论”。

总之,新时空体系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安全、创新、强国三大战略。

除开一系列“三”字以外,当然用的蛮多的是“五”字,北斗与新时空产业化坚­持“技术国际化、产品自主化、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这样的五化方针,而且提倡“用产学研管”五结合,最有意思的是新时空的­五大特征,这就是:体现时代精神、彰显中国特色、坚持国际标准、突出跨越发展、打造中国品牌。

谈到四梁八柱,人们往往感到一头雾水。其实四梁八柱就是针对­新时空体系这样的“平台”来说的,而非普通的房屋建筑物,这样才能够形象地用四­樑八柱加以表达,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清­楚,这是个总体思维的表述。具体来说,这个平台之四樑,是体系的四大创新,这就是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实践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体系推进创新;还可以认为是海陆空天­四大应用与服务的广阔­天地。其实平台的四樑也不能­够这么机械地来理解,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注­解,例如用新时空体系的四­大构成模块来诠释,它们是:总体策划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与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与系统集成,以及合作联合与协同管­理。关系新时空体系平台的­八柱,是指新时空 体系的八大性能功能要­素,俗称新时空体系的“八律”,它们就是:时空一体、泛在智能;实时移动、确保精准;海陆空天、一网打尽;变自生变、以速制衡;全息互联、以人为本;协同分享、群体创新;升级跨越、融合引领;简约极致、服务人人。“八柱”的还有一种解释是两个­四的组合,就是说它所依托的是四­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软件业、高端制造业和综合数据­业,以及四大伴生产业:无线移动、空间环境、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

所谓五行五融,这里的五行不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而是“声光机电磁”五种物理传感器的表达,它们能够有机地组合,实现泛在的时空服务,而五融是系统性的时空­融合方式,它们是:时间空间、天基地基、室内室外、军用民用、国计民生的一体化大融­合、大应用、大服务。

所谓六韬三略,主要是指文韬武略,战略策略,而不是咬文嚼字的六个­韬和三个略的去计较。利用最大公约数原理,推进系统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应该是新时空体系的战­略目标,和策略思想。

所谓的七手八脚,是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建设北斗和新­时空,千家万户、千千万万人参与北斗和­新时空应用服务,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众创造,成为亿万百姓的自觉行­动,为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国­新时空体系献计献策,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所谓的九九归一,就是说,建设营运北斗和新时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应用与服务, “北斗创新驱动发展,时空融合引领跨越,智能服务分享惠民”,都是为了达到“服务人人,人人服务”的伟大目标。九九归一,也可以大胆地诠释为九­个方面的一体化整合,它们是:时间空间、天基地基、室内室外、地上地下、宏观微观、相对绝对、大物云无、人工智能、古今中外等九大领域,或者说是模块,进行新时空体系一体化­思维考虑、有机整合、集成融合,一体化服务于军用民用、国计民生、团体个体用户需求和应­用,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助推伟大的强国复兴中­国梦。

3 瞄向新时空服务发展的­中国北斗产业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寄语,“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

期,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格局与态势正在被打­造得稳固坚实!”同时他也指出“卫星导航正在打破行业­的界限……,一个新时空服务体系正­在

构建,结合信息服务的巨大产­业正在形成”。2017年

底,北斗系统开通服务五周­年之际,北斗现任总设

计师杨长风提出,“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

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

中国北斗发展的初心就­是掌握国家自主可控的­时空基准并应用好,中国北斗产业的未来将­迈向新时空服务发展的­新时代。

3.1 承前启后,北斗产业发展刚完成探­索的五年

自1994年我国正式­命名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为“北斗”,并开始投入试验系统建­设以来,中国北斗发展已走过二­十余年的艰辛历程,而紧跟系统建设步伐,从初生婴儿成长起来的­我国北斗产业,在

2012年北斗正式开­通区域服务时,也迎来它18岁的

成人礼。如今,中国北斗更是历经快速­发展的五年探索期,无论在系统建设、技术创新,还是在产业发

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2018年,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北斗产业也将全面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来,北斗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比肩美国

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GALILEO­系统,成为

国际公认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并开始全面进入新一代­系统建设阶段。国产北斗芯片工艺由

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销量突破5000万片。国产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北斗产业从芯片、模块、天

线、算法软件等基础产品,到整机终端、系统集成,直至运营服务,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国产北斗产品和自主创­新的集成服务系统已全­面实现提质增量,在产品工艺性能和系统­服务水平方面进一步朝­向国外先进水平迈进。尤其随着关键技术的全­面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也令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发展焕然一新,使传统市场领域摆脱了­国外技术产品垄断,新兴市场领域发展生机­勃勃。在国内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各类国产终端产 品推广应用已累计超过­4000万台/套。随着世界主流

手机芯片厂商都开始支­持北斗,量产兼容北斗的芯片,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北斗­应用占比超过50%。随着国内互联网位置服­务、共享经

济等新兴业态发展,大众领域“北斗+”发展更是呈现出标配化­应用趋势,推动北斗应用与服务用­户规模在过去短短的5­年内,实现了从百万到千万直­至跨

越亿万量级的高速增长。随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建设发展阶段,北斗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交流合作与应用­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分析,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118亿­元,同比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

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1­310亿元。预计2017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

过2500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将达到80%以上,五年来产值总体规模增­长了近3倍。

3.2 继往开来,北斗产业发展正迈向新­时空服务

信息时代,时间、空间数据的感知获取和­融合应用,是连接“虚拟”和“现实”世界,实现智能服务和智慧发­展的关键。北斗/GPS/GLONASS/ Galileo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导航技术,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能够最简便、最成熟、成本最低的精准时空信­息获取手段。如果说“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北斗+”则是人们获取精准时间­空间信息的核心手段,而围绕“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其根本目标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为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服务,即所谓“智能化”服务。因此,可以说北斗产业发展的­未来,就是围绕北斗应用为核­新,全面构建一个随时随地­提供时空基准、应用时空信息的新时空­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全世界的中国­新时空服务品牌,从而引领和推动全球智­能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瞄向新时空服务,我国北斗产业正全面迈­向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北斗技术与通信、室内定位、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合,将通过终端产品和系统­服务的集成化应用,呈现出创新化发展的新­形态。北斗产业链各个环节将­与高端制造业、先进软件业、综合数据业和现代服务­业

各环节相互融合,形成集合化发展的新业­态。而这种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与新­业态,能够实现在精准时空关­联下的人、财、物有序流动,最终将为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只受想象力限制”的智能服务新体验。

对标国际上以GPS等­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积极推进PNT (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当前我国北斗产业向“新时空”升级发展,将是紧跟国际先进,实现引领超越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应该重点推进­的长期任务方向。孙家栋院士在为《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概­论》一书所作的“序”中就说道:从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而言,在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及­其升级换代进程中,《新时空》牢牢地抓住了北斗系统­一体化提供的时间空间­参数能力,作为关键要素和核心主­线,针对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跨越”过程中,尤其是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战­略瓶颈,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与策略举措,在提出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勾画出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泛­在、智能、绿色发展的新时空服务­的方向与任务。

4 新时空体系是北斗导航­的升级跨越版

北斗导航,2020年建成并且运­营全球系统,其

后的发展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事情,也就是说,北斗三号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新行动?这是顺理成章的必然

思维。因为GPS现代化达到­GPSIII之后,就是另一番行动计划,这就是在2025年后,继续推进PNT。

而俄罗斯还在着力推进­其格洛纳斯的现代化计­划,欧洲已经在策划伽利略­的第二代系统。那么,中国的后北斗时代应该­做什么?多年前,我们就提出,美

国搞PNT ,中国就搞新时空,新时空体系就是北斗

导航的升级跨越版。它类似于PNT,又有别于PNT,

更为高远,更为深广。新时空体系是在北斗系­统基础上,以其为核心主线,实现升级与跨越。新时空体系要求体现四­大特征:时代精神、国际水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呈现三大跨越:思维跨越,时代跨越,和体系跨越;要求展现四大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体系创新;要求实现“两成为”:成为军民融合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部署的­综合性主体性平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 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铺­路奠基石。

构建并形成新时空体系­的目标是,在信息文明时代,通过新时空体系的平台­带动,利用最大公约数战略,做到体系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集中国家与民间之力,打造新兴信息科技与产­业的航母群,形成新一代信息科技的­集聚,着力构建智能信息产

业体系与群体,通过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服务—

2030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打造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中国市场巨大­优势和中国人口众多的­巨大红利,全力推进四大创新,全面改变生产、生活、生态方式,实现开放融合、泛在智能、绿色共享、协调创新发展,成就世界一流强国复兴­梦,服务全国全球全人类。

新时空体系整体上可以­分成四大模块,集中起来做好三件大事。新时空体系的四大模块­分别是:第一模块是战略研究策­划与总体顶层设计,整体战略上形成系统之­系统的构建复杂组合体­的完整思维,组建统一规划与系统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体­系,以及应用服务与产业推­进体系;第二模块是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共享整合,为保证顺利完成新时空­服务体系架构及其既定­目标和任务,应该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如天基与地基增强系统、信号干扰及干扰源定位­网络和评估评测预报预­警系统,和保障体系相关数据的­及时采集、合理处理、最大限度分发服务,必须协调有关单位和机­构组织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用和分享;第三模块是系统集成融­合与整体解决方案,在建设基础设施和共享­机制的同时,还需要软硬件的系统集­成和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配合使用,尤其是新时空体系

中的天地基、室内外系统的融合。同时要推进与通信系统、互联网、物联网系统的融合,保证新时空体系快速、健康、持续发挥重大效能效益;第四模块是协调统一管­理与交流合作联合,新时空体系架构要求多­部门、多地区、多系统之间的广泛深入­的协调合作、交流沟通,从而保障行业内外的高­度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赢,确保体系的高效建设、有效运作,以及科学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开发与应用服务。

新时空体系构建关键是­做好三件大事:一智库、一中心、一平台。智库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新时空体系的­灵魂,核心价值的源泉,是我们现时代最为紧缺­而又不可或缺的资源。思路决定出路。新时空体系需要符合其­自身发展实际的专业智­库,为什么要专业智库?因为智库的泛在化,常常是隔靴抓痒,成为软肋。国家顶级的专业化智库­成为实现新时空体系伟­大目标的突破点,依靠它,做好整体战略规划研究­和体系总体顶层设计,实现思想与思维创新,实现高端权威的舆论宣­传引领、实测监测检测和评测评­估评价。新时空科创中心是另一­个重大任务,由于其所从事的研究开­发具有前瞻性、独创性、引领性,将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在行业内外带动产业整­体升级,跨越发展,并且发挥领军和带头羊­作用。新时空体系平台,是体系整体建设的重中­之重,该平台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融合性于一身,是系统集成融合与协同­创新平台,也是应用服务体验与展­示示范平台,又是科普进修培训与产­业孵化平台,还是金融投资融资与协­同管理平台。总之,平台是个集合体、融合体,是个桥梁纽带,是个产供销和用产学研­管的结合体,是个感知、传输、服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是现代产业的典型范例。

北斗导航的升级跨越,就是发展成为新时空体­系,打造中国服务的伟大品­牌,成就信息文明时代的新­兴产业—智能信息产业,这是中国强国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代和今后若干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的伟大­事业。

5 高举智能信息产业大旗­奋勇前进

什么是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那里才是科技进步的制­高点?何处是科学、技术、产业革命的突破口?怎样从北斗新时空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5.1 三大转折之时代转折带­来的思考

苍茫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时空。大千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时空世界。时空革命,复来人间,地球成村,信息优先。为什么要高举智能信息­产业大旗奋勇前进?因为目前我们面临三大­转折性发展,它们是时代转折,产业转折和行业转折,这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确定大目标、大方向。所谓的时代转折,是指我们已经逐步告别­工业文明时代,大踏步地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这种时代转折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且可能在许多层面上­是带有根本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这一时代的伟大转折,本质上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这一分久必合的精英­时代,转变迈向信息文明这个­合久必分的草根时代。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更加动荡­不安的时

期,进入了关乎全球发展前­途的重大转折。以美国

911事件为标志,“东风压倒西风”局面业已开始,以

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及其集团,一定程度上到了日薄西­山时境地,至少在走下坡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多是文明古国),人多势众的国家,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将逐步成为世界发展主­流。这样的世事更迭,历史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似乎在冥冥中发挥着作­用。这种大趋势的苗头已经­出现,而且转折正在发生、发展,将成为不可抗拒之势。

当今世界,我们所面临的三大转折­发展,世事千头万绪,局面千变万化,应对百废待兴、百事待举的纷繁现实,以及充满诱惑的未来,实现两个百年复兴梦,新科学技术革命究竟应­该从何下手,什么是国家生存发展、长治久安的牛鼻子?还得从三大转折说起,且一定要落实到中国时­空服务这一伟大主题上­来。中国正处在关键的重大­发展转折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融合引领跨越,服务分享惠民”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战略思路,我国在2020年,就能实现“小

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梦想。面对国内外许多重大挑­战,怎样摆脱“内忧外患”和“三期叠加”带来的难题,实现跨越发展、步入科技先进和领先强­国之列,在2049年前顺利完­成第二个中国梦。“风水轮

流转,明日到我家”,届时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下的时代转折,归根结底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时代的根本­性的伟大转折,从20世纪中期开始,信息文明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阶­段为发端,经历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化阶段,如今已经进入了以智能­手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化发展阶段,这种发展趋势和大方向,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是一种任何力量都不可­抗拒的必然变革和本质­动因。

5.2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代变革需要新理论、新实践、新产业、新体系,因此中国时空信息服务(简称时空服务)及其体系应运而生。工业文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合”字当头,或者说是“集”字当头的“城市化”,体现在权力集中、财富集中、人口集中、资源集中,打造权力的“金字塔”,而让其走向反面的就是­过度集中,带来各种各样的城市病,权力变味、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满为患、弱肉强食、消费过度。工业化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显然这是工业化文明自­身无法解决的。而信息文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分”字当家,分布式、分享化、公平分配、分而治之、社会分工、合理分担,社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不平衡问题,社会资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开共享,与工业文明诞生时的“合”相比,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螺旋­式上升的“回归”,是人类的又一次复兴的­开始。现在,人们开始感觉到,世界是平的,全球是个地球村,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人­服务、服务人人的“人本社会”。首先是在信息层面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所谓“共产主义”理想境界,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造就所谓“产消者”的新人类。其实,人们的五大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信”,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人们的最大需求是“信”,这里是指信息。信息与其他四种基本需­求相比,“衣食住行”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信息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信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贯通、贯穿起来,用虚拟增强现实,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应该指出,人类或者宇宙的前进步­伐,是紧紧地与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信息交流沟通加速­进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进步的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发生过多­次重大革命,语言 和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邮件信函和快马驿站的­传递、轮船火车和汽车飞机的­运输、电报电话和有无线网络­的诞生,都是伴随着信息不断便­捷提速,现代网络速度信息传播­速度达到每秒30万公­里,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高速度智能灵便­的极致境界。信息感知的高精度、传输的高速度,与智能应用服务的深广­度,是现代信息社会科技创­新的成果,也给人民大众带来了方­便、利益。人民群众真正的美好向­往是实现科技、产业、社会的对称有序、均衡和谐发展,全面彻底消除城乡、脑体、贫富差别。这也是智能信息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5.3 摆脱传统产业束缚,发展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

这里涉及现时代的产业­转折,从传统走向新兴。信息文明时代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就是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的,而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信­息产业中的战略性信息­产业,这就是智能信息产业。而实际上我们在七大新­兴产业中却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误植到其位置上,因此我们必须让新一代­信息技术回归其技术之­位,而把智能信息产业请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成为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名正才能言顺,高举智能信息产业大旗­奋勇前进的号召,就是为了正名,为了理顺产业发展体系­目标,为新时空服务体系推进­智能信息产业长足发展­奠基铺路,鸣锣开道。在此,我们必须还要进一步指­出,在许许多多创新新名词­过程中,我们往往把代表不同发­展时期的名称混为一谈,其中最大的偏差就是我­们把现时代的智能产业,常常与将来时代的智慧­产业混淆不清,这种错误配搭带来的不­良结果是使得我们发展­部署失去轻重缓急和近­中远之区别,凡事均搞成一勺烩,一股脑儿,搞得许多人心中无数。总之,现时代还是请多用用智­能产业的名讳,少用用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家庭等不合时宜的­提法。让我们五十年后再谈智­慧产业吧!

信息是个泛在的概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它紧密地与时间空间融­合在一起,不可或缺,密不可分。而只有抓住了人类最大­最重要的两大参考系统,即时空参量,才算是抓住了信息的这­个本质和主线,才能抓住信息产业智能­化的根本所在。不管国家信息安全与国­民诚信体系,以及信息产业与社会发­展生态体系,均以时空参量为工具手­段,实现唯一性认证和智能­化最佳匹配,这就是中国时空

信息服务重要性独特性­根本所在,抓住了中国时空,就抓住了智能信息时代­国家发展的牛鼻子,也抓住了世界信息治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与全球智能信息产业的­发展主动权和领军权。这是中国和平崛起和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依­托基础。

5.4 北斗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时空体系的核心­基础

卫星导航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迅猛发展,卫星导航不仅广泛应用­在航空的飞机和航海的­舰船上,而且大量用于许许多多­的人力、机动、电动车辆,同时大批量进入智能手­机和各种便携式终端,因而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于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对于泛在位置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们从卫星导航的行业­应用为发端,逐步从生产应用进入生­活应用,从专业应用进入大众化­应用服务,发展阶段的不断升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存、

生活方式。自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提出位置服务的概念后,市场的需求早已开始步­入移动通信与导航技术­的融合发展期和室内外­无缝导航的技术无缝发­展期。

卫星导航系统给世界带­来两个“出乎意料”:一是其应用如此广泛,以至于深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当初的GPS系统设­计者们都感到“出乎意料”,因此坊间流传着“GPS的应用只受

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这样一句名言;二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脆弱性如此明显。由于卫星离开地球表面­的距离相当远,所以地面接收到的信号­相当微弱,几乎达到“弱不禁风”的程度,一个可乐罐儿大小、发射功率为1瓦的GP­S干扰仪,可以使得方圆1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GPS­民用接收机均不能正常­工

作;同时,导航卫星信号不仅仅受­到多种电磁干扰的影响,还受到各种地形地物和­建筑物的遮挡与屏蔽,以及太阳与地磁活动的­影响,所以卫星导航系统并非­原来宣传的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能正常地让­用户接收到服务信号。为此,必须在实现普适定位导­航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其他技术系统­与手段,构成集成融合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导航服­务。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室外和许多开阔地带、偏远地区与海上,卫星导航仍然不失为一­种基本的、优秀的技术手段,也是泛在导航的重要基­础。 5.5 时空融合引领跨越,体系化推进智能信息产­业发展

卫星导航是新时空技术­的核心和奠基石,它与通信和其他物理手­段组成的新时空技术体­系,是多种截然不同的组构­能力的集合,能够提供全时空、多手段、可互换、高可靠、无限量的泛在服务。新时

空技术源于天基定位、导航、授时(PNT),也就是

源于包括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GNSS)。显然,与天基PNT相比,新时空技术

体系涵盖天基PNT、地基PNT、无线电PNT、惯性导

航、传统的天文和地磁方式­导航、传统和创新的其

他非GNSS手段及其­融合等内容,其范围更宽广,意

义更深远,构成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真正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国家基础信­息设施,真正成为推进新时空技­术体系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以智能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新时空信息产业­革命的重大决策依据和­部署指导方针,真正成为服务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真正成为中国大国崛起、强国奠基的重大里程碑­和体现战略威慑力的重­要标志。

5.6 智能服务分享惠民,以人为本的共享经济蓬­勃兴起

尽管20世纪和21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赋予了当今时代许许多­多头衔,诸如“航天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数码时代”、“移动时代”、“互联网或者网络时代”,但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场­电子信息革命,这场革命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等发展阶段,现已逐步进入智能化,也就是“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智能信息产业已经开始­成为现阶段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这一­国家支柱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从而也展现了新兴的新­时空服务产业的旺盛生­命力。

中国时空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目前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多种多样的概念横流,将日新月异的新名词变­种翻新,统统纳入中国时空服务­体系框架之中,创造一部信息时代的“封神榜”,让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城市等各路“神仙”,全部各得其所,各就各位,各尽所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众创造。市场需求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时空植根于中国这­片人口众多的大市场,

其生命力是无限的。在工业文明时代,是所谓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而在信息时代,根本性的转变是,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回归到草民创造历史的­社会本质,是人人服务、服务人人的“人本时代”。因而,高端引领和服务分享是­中国时空的着力点,人本时代,最大限度地发动了最大­多数人,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多的多元化、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与服务产­品问世,同质化逐步无人问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众创造(“三众三创”)成为时代特点,中国服务必将成为智能­信息时代的超级主旋律。“三众三创”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效益价值上,更加重要的是理论、理念、理智的创新变革,是概念、观念、信念的探索进步,是中国要面向跨越发展­之路,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开创全球化的“中国服务”的新纪元,实现从工业文明时代的­依托制造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崇尚 服务的伟大转变。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中­国制造上,那么我们还是在工业化­上打主意,说明我们仍然置身于老­时代,而且很难战胜并且超越­那些老牌的工业强国。但是,面向信息文明时代,在中国服务上做文章,在信息化上大做文章,这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主流,提倡“人人服务、服务人人”,我们人多势众人口红利­的优势、市场的优势、站位的优势、品牌的优势、体制的优势,就能一下子显现出来,就几乎完全可以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服务”的创造,在于创造一个伟大的国­家品牌,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品牌,将“中国服务”推向全世界全人类,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伟大抱负。■

(本文根据环球新时空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官方微­信“斗室智慧”发布的有关文章整合而­成,微信号:gh_ed558b282c­7e)

 ??  ?? 图1中国国家新时空体­系架构框图
图1中国国家新时空体­系架构框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