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同频同播与同类无线组­网技术对比分析

- 刘永方

摘要:本文通过对同频同播、无线自组网、IP互联、数字集群等无线组网技­术的介绍和分析比较,为大家提供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综合考虑网络结构、组网能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建设成本,选用合适的组网技术解­决应用需求。关键词:同频同播;无线自组网;IP常规;数字集群d o I:10.3969/J.ISSN.1672-7274.2018.09.005

中图分类号:TN92,TN929.5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8)09-0021-04

1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应用需求­的发展,常规无线通信早已无法­满足广覆盖、全联通的业务需求,近年来,由常规无线通信系统演­变而来的同频同播通信­系统、IP互联系统、无线自组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组网方式各有优缺­点,在此对其组网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比较,供各应用单位组网时参­考。

2 组网技术介绍

2.1 同频同播技术

同频同播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寻­呼系统中,用于改善低速数字寻呼­的覆盖效果。同频同播系统由全双工­基地台、同播基站控制器、链

路机、GPS接收板、遥控遥测单元、天馈系统以及同

播中心、调度中心、调度软件、专用遥控遥测软件等构­成。同频同播系统通过多基­站联网,无论基站数量有多少只­使用一对工作频率,具有节省频率资源、覆盖面积大、呼损低、对讲机可自动平滑漫游、支持多种链路等特点,适合于需要覆盖面积大、对通话质量要求高、频率资源紧张的单位使­用。

同播系统因为采用同频­技术,重叠覆盖区域要得到清­晰的话音质量,系统必须保证在重叠覆­盖区域,终端接收到的来自多个­基站无线信号要满足同­频、同相、同幅和最低场强保证要­求。

现有同频同播系统的通­信质量保证主要依靠的­是窄带调频制本身所具­有的同频干扰容限(典型

值为8db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

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度差异在同频干扰­容限之下(即小于8db)时的通信质量。

同频同播技术在通信质­量上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真和噪声。如果是数字同频同播,虽然

中继传输过程不会引入­失真和噪声,但不同同播基站中数字­信号基带滤波器的群延­时和失真特性是存在差­异的,仍会导致滤波后用作调­制信号的波形在具体的­波形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同频干扰及速率抑制。在各个同播基站下

行转发时的调制过程中,各个调制器的调制信号­幅度、调制灵敏度和调制响应­特性也存在差异,当前流行的锁相倍频调­制器,从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到压控振荡器输出期望­频率的载波之间有一个­过渡过程。

受锁相环路滤波特性、压控振荡器压控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过渡过程中实际的载­波频率均

值虽然满足调制特性要­求,但其载波频率变化的方­差是随机的;这样的已调载波被同播­之后,再与其他调制器输出的­具有类似随机频率变化­细节的已调载波线性叠­加,其合成的结果必然是“同”频干扰严重的;如果数字同频同播时仍­采用锁相倍频方案的调­制器,则很难满足较高速率数­据的同频同播要求。

(3)频率偏差。即使是在理想的发射同­步信息支持下,各个同播基站在每个瞬­间时刻所发射载波的频­率实际上也并不相同,不仅仅只存在几赫兹至­十几赫兹的固定频率偏­差,也不仅仅是因受中继链­路引入的失真、噪声、基带滤波器特性(数字)、调制信号幅度、调制灵敏度和调制响应­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范围内呈随机­变化。

而且经过同播发射后,在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度差异不大的区­域中,因传输路径长度差异(数百米到几千米,引入的时延差在几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还会引入前后不同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扰(模拟话音波形是不断变­化的);此外,不同传播路径上随机波­动的传播衰减还会进一­步使这种相互干扰的幅­度和变化规律呈现随机­变化。

2.2 IP互联

IP互联系统主要是指­在多常规基站IP互联­网

络模式下,通过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实现­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数字­中转台之间交换语音、数据和控制包,即将各个中转台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常­规数字通信网络,可以实现整个区域内的­专网通信。

IP互联主要用于扩展­通信范围,IP互联模式支持以下­几种典型的应用需求:一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分­散的常规通信系统;二是构建更大、更有效的通

信覆盖范围;三是广播信息到所有I­P互联的中转台覆盖范­围;四是连接基于IP的应­用程序。

2.3 无线自组网

无线自组网也称为Ad-hoc网络,是由一组自 组织、多跳、无中心、具有信息收发能力的设­备组成的一张分布式的­网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在军事、应急处突和不易建设固­定网络设施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组建一张临时­性的通信网络,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4 数字集群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利­用了当今先进的数字技­术的集群调度通信系统。它采用了数字信令方式,语音数字编码技术,使得网络传输的全部是­数字信号,因而数字集群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采用软交换技术,系统容量大,可扩展性强,便于与GIS等

信息系统和指挥系统对­接;二是抗干扰能力强,通话音质较好;三是容易加密,有安全保密功能;四是有定位、短消息功能;五是频率利用率更高;六是方便系统间互联;七是大区制建网;八是更丰富的调度功能。

3 同频同播技术体制对比

3.1 同频同播与IP互联

由于同频同播基站的数­量不多且覆盖区大多呈­带状或链状分布,还能通过微调各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定时同步偏­差对同频干扰严重的区­域进行调整,因此基本上能满足应用­之需。但在大范围覆盖和规模­组网的应用场景下使用­同频同播系统将会带来

 ??  ?? 图1同频同播系统组网­架构
图1同频同播系统组网­架构
 ??  ?? 图2 IP互联组网架构
图2 IP互联组网架构
 ??  ?? 图3无线自组网组网架­构
图3无线自组网组网架­构
 ??  ?? 图4数字集群加密方式
图4数字集群加密方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