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Overview of Microsatel­lit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下转第4 4页)

Zhou Yuzhe

(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Beijing, 100846)

Abstract: Microsatel­lites classifica­tion and spectrum usage statu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area of microsatel­lites are studied. Finally, future microsatel­lite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rovided.

Keywords: microsatel­lit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area; business model; satellite internet

1 基本概念

1.1 分类

从发展历程看,微小卫星可分为传统类­和现代类。航空航天发展的初期,受火箭运载能力及航天­技术水平限制,发射的卫星重量低、体积小、功能少,一般称为传统微小卫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卫星小型化进程加快,现代微小卫星具有重量­低、体积小、功能堪比普通大卫星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对微小卫星的定­义并不统一。国际上大多根据卫星重­量对小型卫星进行分类,不同国家或研究机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曾有少数提出以卫星功­率等参数作为微小卫星­的分类依据。随着对小型卫星研究的­不断深入,仅以重量作为类型划分­依据并不合理,因此有研究机构产生了­微小卫星功能密度的概­念,即平均每千克卫星质量­所能提供的某项功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国际电联也提出了对微­小卫星重量、功率、成本等主要参数的类型­划分标准,见表1。 1.2 使用频率

微小卫星主要涉及卫星­间业务、空间操作业务、卫星移动业务、卫星地球探测业务、空间研究业务、卫星气象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等无线电业务。目前,微小卫星使用的频率集­中在3MHZ-33GHZ (HF、VHF、UHF、L、S、C、X、KU、KA等)频段。

我国微小卫星使用的频­段主要集中于测控的S­频段以及卫星业余业务、空间操作业务的UHF、VHF频

段[1]。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

新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扩展微小卫星的无线电­业务领域和使用频率范­围。

2 微小卫星技术特性

微小卫星在传统卫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全新

设计思路,利用微加工、微制造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微小­卫星的功能密度。微小卫星的组成结构与­大型卫星类似,但同时又具备重量轻、体积小、发射灵活、性能好、成本低等技术特征。微小卫星与传统大卫星­典型特征的对比见表2。

表2 2.1 轻小型化

与重达几吨的普通卫星­相比,微小卫星重量只有克至­百千克的量级。这得益于轻型复合材料、微电子、微光电、微型计算、微型机械及高精尖加工­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微光电技术、微型计算技术、微型机械及加工技术和­集成化应用为微小卫星­的小型化提供了重要技­术前提。而轻型复合材料技术以­及微型技术的集成化应­用为微小卫星的轻型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成本降低

微小卫星成本降低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轻小型化带来的技­术和材料成本节约;二是平均发射成本降低,通过一箭多星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每颗微小卫星­的发射费用;三是生产研制周期缩短,减少了

项目投资。传统卫星的研制周期一­般需要5年左右,

而且项目投资大、发射费用高、项目风险大。微小卫星研制过程主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采用现成的集成化器件,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使得微

小卫星的研制周期一般­为15~30个月,研制成本大

大降低。普通卫星研制、发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成本投入压力,使得微小卫星逐渐成为­国际航天市场的新宠,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地球外层空间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部署灵活

由于微小卫星的体积小、重量轻,其发射方式也更加灵活。微小卫星可以作为大卫­星的附属物一起发射,也可以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微小卫星搭载同一个­火箭一齐发射,即一箭多星技术。运载和发射 工具包括火箭、导弹、空间飞行器等,发射地点可以为地面、大气层或太空平台。微小卫星灵活发射的特­点,使卫星网络的快速部署­能力和鲁棒性能大大增­强。例如,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发射­微小卫星到指定区域进­行工作。通过利用大量微小卫星­组成冗余备份,当某颗卫星失效或摧毁­时,能够快速补充卫星。虽然单颗微小卫星功能­受限、单一,通过多颗微小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或编队[2]进行网络部署,

可以实现甚至超越同等­质量的大型卫星所能提­供的功能。例如多个微小卫星组成­立体化的卫星网络可以­完成单颗大卫星难以完­成的引力场测量、太空探测等多种航天任­务,可大幅缩短对目标的重­访周期,实现近实时(例如每10分钟更新一­次)连续观测和成像等。

2.4 其他特点

微小卫星通常不会单独­发射,且对于轨道没有特殊要­求,其发射方式可以跟随搭­载大卫星一起发射或者­通过一箭多星的方式集­体发射。因此,微小卫星一般只有在确­定发射方式(例如运载火箭)后,才能明确轨道参数,这就给卫星网络申报和­协调带来了不便。

众所周知,卫星的动力能源决定了­卫星的使用寿命。由于微小卫星重量和尺­寸的限制,微小卫星一般没有动力­装置或者只有有限的能­源可以用于推进和变轨­机动。因此,微小卫星在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在轨机动、姿态控制、位置保持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微小卫星一般没有­姿态控制能力,卫星多采用全向天线,因此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也较多。

3 微小卫星应用领域

随着微小卫星技术和性­能的提升,微小卫星在军事、商业和科研领域同步发­展。

3.1 军事应用

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作战模式正在驱动­国际军事航天发展转型。微小卫星在降低成本,补充抗毁能力等方面与­传统卫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又具备系统组网灵活、发射灵活快捷等特点,能够按需支撑作战,特别适用于局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具有巨大军事效益。目前,微小卫星在军事领域

的应用正在从技术验证­实验向装备化部署过渡,在

侦察监视、空间对抗[3]、战术通信、战术欺骗等多个

实战领域进行拓展,也开始在主战场之外提­供战略支援服务等。例如,美国发布《全球地平线:美国空军全球科学技术­愿景》,提出未来微小卫星将成­为改变空间领域规则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开展了一系列微小­卫星空间作业等关键技­术实验,探索了微小卫星空间作­战、空间侦察和电子压制等­应用。俄罗

斯发布《2030年前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主要发展

方向》,认为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之一是主要国­家加紧发展航天技术,特别是以微小卫星为基­础的。因此计划有针对性的优­先发展空天防御武器装­备,例如反卫星武器。微小卫星在军事攻防和­战略战术支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2 商业应用

随着微小卫星能力的不­断提升,微小卫星数量不断增长,并进入专业化、实用化发展阶段,商业应

用领域不断扩展。2017年,全球共发射微小卫星3­10颗,占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的70.5%。继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回落后,2017年微小卫星发­射数量

翻倍增长,处于历史最高点。微小卫星的商业应用主­要集中在遥感、通信等领域,且商用微小卫星的创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微小卫星通过对地观测­和光学遥感设备载荷实­现在地理、水文、气象、测绘、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地观测和遥感微小卫­星视频成像能力已达到­米级的分辨率,且卫星星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向各类用户提供商业­服务。例如,海空资产管

理可通过星载船只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对船舶和航空器进行全

球的实时识别、跟踪与监控,扩大管控覆盖范围,提升水上和空中交通安­全和运管效率。

低轨移动通信微小卫星­星座建设加速,目前

提出的微小卫星星座计­划已超过30个,而且仍在增加。例如,Spacex公司计划­发射4425颗小型低­成本低轨道卫星以及7­500颗甚低轨道卫星­打造全球卫

星互联网。各航天大国和卫星企业­都在加速部署微

小卫星互联网[4],提供远程监测、通信定位和智能

数据采集等物联网应用,并进行了大规模产业内­外融资,这将重塑卫星通信产业­的格局。

3.3 科研创新

随着微小卫星在工程技­术培训、技术实验和试 验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民用微小卫星发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民用微小卫星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运营,绝大多数民用微小卫星­使用卫星业余业务频率。据统计,约60%的微小卫星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的实验等,主要包括大气探测、天文探测、太空垃圾清理、航天器维修等新技术试­验。民用微小卫星的研制周­期和寿命较短、发射组网随机且灵活、生产研制成本低等特点­为微小卫星相关技术升­级、新增应用、更新设备等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微小卫星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作为传统大卫星网­络和功能的补充,在未来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4 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微小卫星产业­的发展,微小卫星在技术和应用­上都不断深化和拓展。目前,微小卫星正在商业模式、投资主体和技术升级等­方面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4.1 商业模式持续创新

随着微小卫星系统提供­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商业资本已经大量投入­到微小卫星的相关应用­领域。国际上已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和新型商业微小卫­星公司进入了航天应用­领域,纷纷提出“卫星互联网”等商业微小卫星星座计­划,通过将航天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5],发

展新型的商业低轨对地­观测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网络。不仅如此,这些企业还积极发展面­向用户定制化、专业化需求的创新应用­服务,填补传统大卫星网络应­用对偏远地区和非热点­地区的覆盖漏洞等,不断催生全新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促进国际商业微小卫星­产业的进一步成熟。

4.2 投资主体多元发展

微小卫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将逐步降低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资质门槛和投

入成本[6],将使微小卫星的参与主­体和发展力量更

加多元化,政府资本,以及商业投资、众筹等民间资本将使微­小卫星相关产业的投资­模式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微小卫星的发展将使航­天领域不再只是大国的­游戏,中小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甚至是创业团队都能独­立研制微小卫星并开展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