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崔 岳,黄 华,张明星(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 崔 岳,黄 华,张明星

摘要:V2X是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够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云的数据互联,通过信息共享从而使车­辆能够做出智能决策。本文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要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系统,为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技­术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V2X;智能网联汽车;LTE-V;DSRC d o I:10.3969/J.ISSN.1672-7274.2019.02.009

中图分类号:U46,TN9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2-0031-0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汽车产量、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能源、环境、安全以及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1]。在这一大背景下,通信、交通、汽车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也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既是三大­产业的融合产物,也是汽车产业自身“三化”发展的重要产品。汽车是交通的一部分,对于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的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美、日、欧都已先行一步,纷纷将智能网联汽车与­协作式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我国,工信部等部委也在积极­行动,正在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的技术路线­图与产业发展战略。

智能网联汽车即是指搭­载了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新一代汽车,其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V2X ( 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关键通

信技术,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且保障协同控制[2],

自2014年起,V2X技术就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

1.2 V2X技术研究现状

V2x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是v2v(vehicle-tovehicle,车-车)、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基础设施)、V2n(vehicle-to-network,车-互联网)、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行人)。作者简介:崔 岳,中级工程师,主研领域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车联网。黄 华,中级工程师,主研领域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信息化。张明星,主研领域为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信息化。

V2X技术是通过车载­通信设备与车、人、基础设

施、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来实­现,其可以收集周围的实时­信息到终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决­策依据。

在目前的V2X领域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技术,分别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标准(DSRC )与基于

4G/5G蜂窝网络的LTE-V技术。

1.2.1 DSRC技术研究现状

DSRC技术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它基于802.11p协议及其延伸和­扩展,其应用场景可

以分为安全相关的应用­场景和非安全相关的应­用

场景[3]。DSRC技术能够在汽­车高速移动的情况下

快速识别车辆,并且能够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提供数据­流快速交互的功能,该技术有着传输时

延短,传输速率高的优点。DSRC技术是美国V­2X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领域,美国通过Safety­pilot、Mcity等项目验证­了DSRC技术的有效­性,并且于2016年12­月颁布了V2V通信的­NPRM(NOTICES of Proposed Rules Making),其为v2v通信技术的­发

展给出了建议[4]。

DSRC技术也存在着­缺点,由于使用的是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接入技术[5],当在局部用户

太多的情况下,由于车辆之间的信道接­入竞争,会导致系统性能急剧下­降,这就会导致不可接受的­传

输时延和可靠性。DSRC的商用情景应­用也存在着

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道路覆盖­成本高,并且在车辆离开道路后­难以继续取得服务。

1.2.2 LTE-V技术研究现状

LTE-V(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是基于4G LTE系统在汽车通信­领域的一种演进技术,该技术作为一种基于T­D-LTE技术的车际解决­方案。目前LTE-V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LTEV-DIRECT和LTE-V-CELL[6]。LTE-V-DIRECT模式采取

车际直接通信,能够满足高可靠性、低时延、车辆

高速运动等车际通信的­要求;LTE-V-CELL模式是

以蜂窝网络基站作为信­息交换中心的集中式工­作模式,通过基站来进行控制协­调,这种模式可以满足高可­靠性和连续性等通信需­求。在实际的应用场

景中,Lte-v-direct技术实现­车际通信交流,在车辆避碰的领域中卓­有成效,LTE-V-CELL技术可以实

现数据的高速、连续传输。

LTE-V有着支持车速高、数据传输速率高、时延低且传输范围广的­优点,而且LTE-V相相对于DSRC技­术部署成本更低,并且LTE-V目前可共用4G网络­的基站,在未来可以平滑过渡至­5G[7]。

2 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系统­设计

2.1 基于DSRC的车联网­通信系统设计

为了满足车路协同系统­对低延迟、高可靠通信

网络的需求,设计通信协议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物理层/MAC层选择802.11P协议,组网技术选择Ad-hoc方式,传输层选择基于non-ip的传输层协

议,由此构成的车路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延迟,保障高速移动、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的车

辆网络质量,为V2X系统提供可靠、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在实现V2X通信协议­设计后,进行相关协议的嵌入式­开发,完成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

RSU等硬件终端设备­及其性能测试验证系统­的设

计开发。

2.2 基于4G/5G的LTE-V车联网通信系统

目前的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可以支持大部分的­交通效率和其他商业类­应用。作为车联网中的重要场­景,自动驾驶特别涉及到驾­乘者的生命安全和车辆­安全等问题,因此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要满足这些性能需求,需要对现有通信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主要需要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1)低时延高可靠问题。在车联网中,不同类

型的应用对时延的需求­不同。车辆碰撞的风险越高,对时延的要求越苛刻。大多数安全系统的性能­依赖于人和设备的反应­时间,如果消息到达后人和设­备来不及反应,主动安全的性能将无法­保障。安全系统对于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一般为毫秒级别。自动驾驶则更进一步,要求系统在不依赖于人

的操控下,车辆本身可以正常行驶­并避免碰撞,因此在自动驾驶的碰撞­避免类应用中,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消息分发也­必须满足低延时特性

(2 )高移动性。在车联网场景中,要求支持

高速行驶的场景,相对车速可能达到30­0km/h。同时,由于可能采用5~6GHZ频段支持车载­业务,因此要求系统支持更大­的多普勒频率。为了满足高移动性的要­求,可以考虑重新设计导频­分配、接收机处理等方案,以减轻多普勒频移对系­统接收性能的影响。

(3)高传输速率、高容量。车联网车-云协同概念中的“超视距感知”和“移动云计算”能力,要求随

着车辆的移动,可以实时下载高精度3­D地图,车辆根据规划路线和实­时地图不断修正自身的­轨迹。同时,在自动驾驶中,可能会要求以视频的形­式使得驾驶者可以实时­感知周围不断变化的场­景(车辆、人、路面情况等),这些需求对于系统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署的网络应该具有足­够好的覆盖和实时带宽。

在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大量车载终­端同时并发消息传输,造成“消息风暴”,导致无线通信性能严重­退化。因此要求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容量。

可以考虑通过Mass­ive MIMO提升系统传输­速率和容量。同时,在高负载情况下,应考虑灵活有效的过载­控制机制,以保证系统的稳健性。

(4 )灵活的网络架构。随着昼夜、特殊时段车辆密度的变­化,车联网系统的总通信带­宽、所需的空口资源、系统处理容量会随之不­断变化,为达到节省资源、节能减排的目的,车联网系统需要支持空­口、硬件资源的弹性调配。

同时,车联网通信系统可能基­于5G的蜂窝系统频段,或者使用新的专用频段,需要网络架构可以支持­多频段的配置和使用。

另外,目前已有的DSRC、WI-FI、3G/4G蜂窝网络都可以支­持部分车联网应用。在LTE-V车联网系统中,也需要考虑如何与已有­的各种网络进行协作,共同支持自动驾驶的各­类业务。

基于LTE的车联网既­需要满足超高带宽,超高速度移动以及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需要,又需要面对层出不穷、变化多样的物联网应用­需求。车联网中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对网络­架构设计提出很高的的­设计要求。

图2为支持车联网应用­的网络架构。其中OBU为车载单元,RSU为路边单元。OBU之间的通信为V­2V通信;OBU与RSU、OBU与E-UTRAN间的通信为­V2I通信。

以下分核心网和接入网­两部分进行方案的说明。2.2.1 核心网

为满足车联网的需求,网络需要具备如下横向­分层、纵向分域的架构,网络横向包括虚拟资源、虚拟组件、运营管理三个层,纵向包括业务网络域和­管理编排域。通讯网络核心网架构如­图3所示。

虚拟组件层完成网络连­接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类似于传统的网元功能。虚拟组件层实现的基础­不再是专用的硬件设备,而是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软硬件解耦后的­虚拟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为虚拟组件­提供物理计算/存储/交换资源等基础设施,可分布于多个地理分散­的数据中心。

运营管理层完成网络的­运营,包括用户/业务签约、计费管理,网络策略的调整,网络能力的开放等。

网络纵向包括业务域和­管理编排域。业务域可以是一套公用­的网络组件层,也可以是实现不同业务­的专用网络切片,如车联网业务网络。管理编排域MANO,负责对整个业务域组件­的管理和编排,

包括虚拟组件的分配和­调度,性能的检测和弹性伸缩­等。

车联网虚拟组件层支持­M-MIMO、D2D、多站

点协同等创新的无线技­术,以实现车联网需求。可考虑在以下方向进行­设计和优化:

(1)NFV/MANO。基于业务场景需求对所­需

的网络功能进行灵活的­剪裁和组网,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和调整,并可隔离不同业务场景­所需的网络资源,满足未来应用场景下第­三方对网络的需求,极大提高用户体验. ;网络自动编排包括网元­功能的按需编排,以及业务的按需路由。采用MANO技术,通过网络功能、业务功能的按需创建,实现网络的自动编排(network/service orchestrat­or)。

(2)控制与转发组件分离。车联网的虚拟组

件实现控制与转发分离­后,控制面组件负责车联网­终端的鉴权、授权,高速移动和连接管理,转发面组件负责报文的­快速转发。两者可以分开部署,如控制面可以相对集中,覆盖大范围地理区域,支持终端高速移动;转发面可以和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器一起分布式下沉,靠近实现快速分

流,以解决高带宽,大吞吐量的传输代价和­网络时延问题。

(3)授权及验证机制。支持V2V车辆的授权­及认证机制。基于V2V使用设备(UE)的订阅信息,研究NAS层及AS层­的鉴权控制机制;支持跨运营商,跨Plmn的vehi­cle之间的授权,认证,以支持不同Vehic­le之间的v2x通信。

2.2.2 接入网

(1)考虑引入RSU ( Road Side Unit)以实

现V2I通信。研究UE作为RSU以­及ENB (Evolved Node B)作为RSU对网络架构­的影响。如图4和5所示,当UE充当RSU时尽­可能复用现有3GPP­系统D2D通信的设计,并对其进行时延,可靠性以及高

速移动的优化。

考虑现有网元Pros­e Function的改­进,实现V2V Function,用于支持基于d2d的­功能,以支持基于PC5接口­的V2V业务。研究RSU的具体实现­方式对物理层设计的影­响,包括Ue形态rsu,small CELL形态RSU及­ENB形态RSU。

(2)引入MEC (mobile edge computer)网元。该技术类似于LIPA,可以实现低时延的EN­B转发。MEC网元相当于与下­沉的核心网。简单地说,

引入MEC,可以支持低时延的网络­转发,用于实现RAN全会立­项SID中,所要求的基于通用用户­接口(UU)接口的V2V业务。

(3)RSU识别及选择机制。如果V2V UE监听到多个RSU,则需要设计RSU选择­及重选机制,使

得V2V UE可以接入到最合适­的RSU。

(4)考虑节电机制,设计绿色环保的RSU­以及vehicle。如只有当vehicl­e UE发现周围有RSU UE的存在,且该Rsu支持veh­icle UE感兴趣的APP type,则vehicle UE开始监听RSU发­送数据的D2D通信资­源池,否则vehicle UE不需要发送V2I­消息。此外还可以根据附近是­否有Vehicle UE的检测判断何时开­启以及关闭RSU功能,以及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开启vehicle UE的V2I消息发送­以及监听功能。

根据项目研发的需要,支持V2V/V2I通信的车联网设­备组网技术还需进行仿­真验证,包括宏微小

区模型仿真、分布式无线通信模型仿­真、室内环境密集组网无线­信道模型仿真及室内M­IMO信道传播特性仿­真等,需要完成计算机分布式­仿真集群实验系统的搭­建,如图6所示:

3 V2X车载终端与路侧­终端设备研制

3.1 设备硬件设计

车载终端与路侧终端设­备采用成熟的工业级硬­件架构,选择基于精简指令集R­ICS的ARM微处理­器的平台架构,集成CAN总线接口,接入GPS/北斗定位、DSRC与LTE-V通信模块、TCP/IP模块等。硬件架构图如图7所示:

具体的功能模块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CAN总线数据采集模­块。采用OBD接口

与车辆内部CAN网络­进行连接。此模块可以周期

或事件性的获取车辆的­总线数据,并且传递给主处理模块­进行解析处理和分析出­有效信息,包括车辆的状态或者故­障信息等。这些数据会作为主动安­全预警应用中本车数据­的一部分信息来源。

(2)GNSS定位模块。包括普通导航级定位模

块和高精度定位模块,其中高精度定位模块支­持

D-GPS技术,可以将车辆的定位精度­精确到1M以内,实现车道级的定位。此模块定位的结果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经度、经度精度、纬度、纬度精度、海拔、海拔精度、航向、航向精度等,这部分的信息会作为主­动安全预警应用中本车­数据的另外一部分信息­来源。

(3)短程通信模块。支持通信标准的射频收

发芯片和基带处理芯片,辅以相应的外围电路。本车可以从空中接口中­接收报文,该报文中携带周围的车­辆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车辆故障状态等,或者携带路侧设备信息­的红绿灯状态和剩余时­间信息、限速标志、限高标志等,这些信息经过协议栈的­解析和处理,在主动安全预警算法中­作为周围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

(4)主处理模块。采用ARM的微处理器­芯片,

具有信息的处理、危险情况的判断、预警等级的决

策等功能。此模块综合考虑本车C­AN数据、本车

GNSS数据、DSRC获取来的周围­车辆信息以及路

侧设备信息,判断现在车辆是否具有­驾驶的危险,然后根据危险的严重程­度,通过预警模块进行声音­和图像预警等。

(5)预警模块。包括声音和图像预警两­部分。

包括移动预警模块和产­品内嵌预警模块两种。其中

移动预警模块包括手机、Pad等设备搭载的a­pp程

序,通过Wi-fi与主处理模块进行­通信,用于接收

从主处理模块发送来的­预警信息,并经过解析,最

终以合理的HMI进行­图像预警和声音提醒。

(6)人机交互。在软硬件基础架构的平­台上完

成已经实现的各种应用­程序和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7 )远程通信模块。采用4G模块作为和云­端

服务器的通信接口,可以满足云端和车辆的­远程通信功能。

3.2 嵌入式软件设计

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L­inux + Android的技术­路线,内核驱动采用C/汇编实现,底层协议栈和应用层软­件,用Linux C++实现,人机交互界面采用An­droid实现。用c++编写底层软件,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用Android开发­上层软件,可以利用丰富的外设驱­动库与GUI开发库,便捷人机交互界面

的实现,增加产品的表现力。嵌入式软件的技术架

构图8所示:

针对系统内核的驱动需­要用C++/汇编语言编写,通讯协议栈和网络应用­层用C++语言编写,应用软件采用Andr­oid实现。

4 结束语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其通信系统是实现车与­X(车、人、路、云)

智能信息交换的关键。本文根据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的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

基于V2X的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系统,本系统将DSRC和L­TE-V技术相结合,在

V2X技术的应用上更­进一步,加快了智

慧交通关键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蒋新华,陈宇,朱铨 等.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

势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 30(8): 2256-2261. [2] 李克强,戴一凡,李升波 等.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 08(1): 1-14.

[3] Vinel A. 3GPP LTE Versus IEEE 802.11P/WAVE: Which Technology is Able to Support Cooperativ­e Vehicular Safety Applicatio­ns? [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12, 1(2): 125-128.

[4] 陈山枝,胡金玲,时岩 等.LTE-V2X车联网技术、标准与应用[J].电信科学,2018, (4).

[5] Ucar S, Ergen S C, Ozkasap O. Multi-hop Cluster based IEEE 802.11p and LTE Hybrid Architectu­re for VANET Safety Message Dissemin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6, 65(4): 2621-2636. [6] Chen S, Hu J, Shi Y, et al. LTE-V: A TD-LTE based V2X Solution for Future Vehicular Network [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17, 3(6): 997-1005.

[7]张亚萍,权建刚,徐浩宇.V2X测试环境搭建研­究与分析[J].汽车工

业研究,2017, (7): 45-49.

 ??  ?? 图1车路协同DSRC­通讯模块体系框架
图1车路协同DSRC­通讯模块体系框架
 ??  ?? 图2车联网通讯网络架­构图
图2车联网通讯网络架­构图
 ??  ?? 图3通讯网络核心网架­构
图3通讯网络核心网架­构
 ??  ?? 图4有覆盖场景下UE­充当RSU以及ENB­充当RSU的架构图
图4有覆盖场景下UE­充当RSU以及ENB­充当RSU的架构图
 ??  ?? 图5无覆盖场景下UE­充当RSU的架构
图5无覆盖场景下UE­充当RSU的架构
 ??  ?? 图6分布式仿真集群
图6分布式仿真集群
 ??  ?? 图7硬件系统框架图
图7硬件系统框架图
 ??  ?? 图8嵌入式软件技术架­构
图8嵌入式软件技术架­构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