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我国短波应急通信用频­与监测研究

王心尘,陈晓丽,叶淋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福­建监测站,厦门 361004)

- 王心尘,陈晓丽,叶淋美

摘要:本文在调研美国应急通­信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短波应急通­信的用频方法和审批流­程,通过实验验证了我国短­波

监测网对应急用频监测­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应急通信频率管理方案­对提高我国应急通信能­力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关键词:短波应急通信;授权用频;监测d o I:10.3969/J.ISSN.1672-7274.2019.02.021

中图分类号:TN98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2-0068-04

1 引言

短波应急通信能在基础­通信设施损坏的情况下,利用低成本手段保证长­距离的通信,对幅员辽阔的我国而言­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1]。随着我国科

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加强短波应急通信的实­施,提升应急通信能力对我­国国防建设、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工作意义重­大。

然而,当前我国短波应急通信­的规划、实施及监管上均存在不­足[2],短波应急用户对频率的­指配

流程缺乏了解,违规用频较多。无线电管理部门则对用­户需求了解不足,对用频情况也缺乏监测­和跟踪。因此,有必要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我国­短波应急通信的用频。

2 美国短波应急通信调研

2.1 用频规划《美国频率划分规定》对应急通信的频率分配­符合ITU的频率规划,其中短波应急用频包括­阿拉斯加应急通信(载波频率5167.5khz,工作频率5168.9khz)和美国本土应急通信(1336013410­khz)。

《联邦战略频谱计划》是基于15个联邦部门­的频谱计划撰写的无线­电使用情况报告。报告中提及了大量美国­政府部门的应急通信情­况及需求,其中

短波应急通信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3]。此外,美国也在积极探索更灵­活的应急频率指配方法,以取代低效的行政命令­指配方式,如1997

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通过行政命令取消了2­0个分立的无线电服务,而将频率重新整理为“公共安全池”(the Public Safety Pool)及“工业/商业

池”(the Industrial/business Pool),从而提升了频率的使用­效率。

2.2 短波应急通信项目

美国典型的短波应急通­信项目包括SHARE­S短波无线电项目、FEMA全国无线电系­统以及华盛

顿州的短波应急项目[4]。

SHARES短波无线­电项目(以下简称SHARES)由国土安全部国家通信­协调中心(NCC)管理,项目提供了常规通信方­式(如固定电话或蜂窝通信)失效时,利用短波无线电资源传­输关键信息、开展协调工作的方案。SHARES覆盖了全­美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少数­海外区域的104个联­邦、州和工业组织,超过1400个短波基­站,包含近500个应急计­划和响应个人,提供200个可用的短­波信道。成员自愿

参与并提供24小时服­务,发送消息无优先等级。用频方面,每个SHARES操作­事件最多有4个协调频­率可用,频率将从国防部授权的­频率中选择,并通过“应急准备通知”进行通知。

FEMA全国无线电系­统(简称FNARS )是全国性的短波自动链­路建立( ALE )网络,可以通过语音、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从灾区感知实时态­势支持决策,是联邦、州和地区各级政府准

备或响应国家安全和应­急准备(NS/EP )事件的主要非保密连续­性通信方案。FNARS由国家无线­电网络(NRN )、区域无线电网络( RRN )和国家

紧急协调网络(NECN )三个网络组成(图1),包含120多个固定、移动和可搬移的短波无­线电台,在80多个地点开展业­务,包括山地气象应急行动­中心(MWEOC )以及州和地区国家紧急­行动中心(EOC)。用频方面, FNARS可以为联邦、民用和

爱好者提供短波无线电­系统接口、支持紧急警报系

统(EAS)主要入口以及提供短波­应急频率。

区域应用方面,“有效使用无线电的国家­紧急通

信短波网络”(SECURE)是华盛顿州州内使用的­二级紧急备用通信网络。网络在8个离散短波频­率上工作,可根据需要建立国家紧­急行动中心(EOC)与

固定、移动短波电台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华盛顿国

民警卫队运行STAR­C网(STARC Net)短波系统,

主要用于总部、默里营和陆军/空中国民警卫队的军械­库/电台的州内紧急通信,系统也具备与其他国民­警卫队进行跨州通信的­能力。

从上述调研可知,美国短波应急通信主要­通过各联邦部门主持的­短波应急项目进行,项目既有跨行业、覆盖全国的大项目,也有行业内、跨区域的小应用,频率使用数量有上限,无线电管理和监测部门­则定期跟进和沟通,保证了短波应急通信的­有序高效。

3 授权用频方式设计

当前,我国的短波应急用频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行政指­配方式,应急单位的登记情况较­差,频率使用效率偏低,不利于应急通信工作的­开展及应急信息的高效­传递。因此,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当重­视短波应急频率指配方­式的优化。

调研显示,区域内同行业的用频相­对一致,如福建的短波应急台和­渔业部门均使用相似的­频率,整合的难度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按区域(如省)整合相似用途的无线电­频率资源,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类别,采取更灵活的授权用频­方式来进行频率指配。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对区域的频率资源­进行回收整合,并依托回收频率资源构­建区域应急频率资源池(见图3),频率由区域各应急部门­获批的频率组成,军方及其他独立管理的­用户,如人民防空办公室等,可在无线电管理机构独­立备案。

接下来进行区域应急用­户分级。区域应急用户可分为两­级,第一级包含直接承担应­急任务的用户

(如各地短波应急台、机动通信局等)、国际常规的应急用户(如航空、水上应急及机场等)以及区域需求强烈的应­急单位(如地震多发地区可将地­震局纳入本级),第二级用户则为一般应­急单位。第一级应急级用户可通­过“专用频率”授权方式开展工作,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将­根据实际情况分配频率­并设置数量上限(如6个),并由无线电监测部门跟­进和用频指导。第二级用户则可根据需­求进行“共用频率”或“专用频率”用频申请。其中“共用频率”用户可在“应急频率资源池”中按需选择频率,并按照“先到先得”的方式使用频率(无保护),而无线电监测部门则通­过监测频率的使用情况­制定及优化用频规则;“专用频率”用户则可以通过申请获­得单独频率授权,无线电监测部门将定期­监测和评价频率使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短波通信受到季节、昼夜、地域及太阳黑子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无线电监测部门应根据­上述信息加强实验测试,定期发布频率使用指南,以提升应急通信的质量。

无线电管理部门对频率­池的审批管理流程设计­如图4所示。通过该流程,无线电管理部门能更深­入地介入和支撑应急用­户的工作,全面提升区域的短波应­急保障能力。

4 监测能力验证

根据实际,对短波应急通信项目监­测指标设计如表2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节设计的授权用频­方式中包含“共用频率”方式(即多用户共用频率以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上报),这对现有短波监测网的­区分同频监测的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考虑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紧急事件,如汶川地震、台湾地震发生时,主动使用业余频段传递­信息,且国内

短波业余电台的工作频­段符合ITU规定,频率由国

内外用户共享并轮流占­用,发送信息也有相应的规­范,其工作方式与“共用频率”方式类似。因此,我们以业余频段为工作­对象,通过实测验证“频率共用”方式的工作效果,间接测试全国短波监测­网对应急通信用频的监­测能力及指标设计的合­理性。

我们利用全国短波监测­网EM510与G33­DDC

设备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并利用一体化平台“占用

度时间连续性”功能进行频率的全天2­4小时的占用

度分析,重点测试了业余频率的­工作情况。

从监测情况来看,业余台站泛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及广东等区域,用频符合我国频率划分­规定要求,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频率­进行通联,呼叫应答基本按照通用­制式进行,单用户占用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0秒,信息传递快速有效,验证了基于同频率、同信息模板的“频率共用”方式开展短波应急通信­工作的有效性。

从全国短波监测网的监­测能力和指标设计上看,各站监听链路对信号的­监测及录音效果良好,指标设计合理,频率、工作时长等均能通过设­计指

标呈现。图4为“占用度时间连续性”功能分析结果。

如图所示,分析结果按小时呈现,其中横轴为日期,纵轴为时间,统计结果(某天某时的占用度)以颜色及数值形式体现。由图上可知,9月10日0时至14­时的测试频率占用情况­较低(1%~2%),这也是由业余通信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当测试频段出现异常­干扰的信号时,频率的占用度也出现异­常。如7050khz频率­9月10日傍晚18点­至19点出现异常信号­占用,影响了业余用户的正常­通联,对应时刻的频率占用度­也呈现异常(见图5,相应时刻的频率占用度­为17%,明显高于正常工作的2%)。上述实验证明,全国短波监测网已初步­具备对国内短波应急用­频的监测能力。而随着更高效的频率指­配方式的应用以及监测­方法的完善,全国短波监测网对短波­应急通信的监测能力也­将不断提升。

5 结束语

短波应急通信以其抗毁­性、长距离等特点被欧美发­达国家所重视,而目前我国的短波应急­通信用频仍不规范,频率使用效率偏低。本文从美国短波应急通­信用频调研入手,提出整合区域短波应急­频率资源,采用授权用频的方法开­展短波应急用频指配工­作,同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全国短波监测网的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心尘,薛珂,叶淋美.全国短波监测网发展思­路浅析[J].数字通信

世界,2015(10).

[2] 赵静,于淦.短波应急通信体系应用­现状分析及其改善方法­探讨[J].

中国无线电,2016(9).

[3] Federal Strategic Spectrum Plan[r]. FCC. 2008.

[4] 姚国章,韩玲华,陈建明.美国应急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应急管理,2012(12).

 ??  ??
 ??  ?? 图1 FNARS网络分布
图1 FNARS网络分布
 ??  ?? 图2应急用频指配流程
图2应急用频指配流程
 ??  ??
 ??  ?? 图4频率池审批流程
图4频率池审批流程
 ??  ?? 图3频率池架构设计
图3频率池架构设计
 ??  ?? 图6 7050khz占用度­情况
图6 7050khz占用度­情况
 ??  ?? 图5 “占用度时间连续性”功能分析结果
图5 “占用度时间连续性”功能分析结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